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什麼叫藩屬國,什麼叫宗主國,這樣理解一切迎刃而解!

什麼是藩屬國, 什麼又是宗主國?說白了就是小弟和老大的關係。 每到逢年過節, 小弟拿著本國土特產來孝敬大哥, 算是保護費, 大哥被哄高興了, 隨口封幾個頭銜隨手寫上幾幅墨寶, 順便再給點零花錢, 給錢的同時大哥拍胸脯保證, 哥幾個在道上混講的就是義氣, 以後誰欺負你了跟哥說, 哥替你擺平。 小弟背後有了人撐腰, 頓時有了有安全感, 死心塌地跟著老大混, 一混就是一兩千年, 其中這宗主國的大哥角色, 自然是中國, 他周圍的若干小弟被稱為藩屬國。 這種小弟跟著大哥混的藩屬關係也被稱為朝貢體系。

在中原歷代帝國的心目中, 他們其實看不起周圍這群小弟, 稱他們為“夷”, 而自稱天朝。 即使如此, 天朝統治者們還是會認真處理與他們的關係, 不在乎他們拿那點土特產, 也不在乎灑出去的那點小錢, 提高統治威望、滿足自豪感之外,

更是為了一個安全感。

做大哥的也需要安全感?這要從地緣分析。 拿此時的清朝來說, 他們也曾被稱為夷, 逆襲成功後, 自視老大, 管理小弟也很到位。 清國的藩屬包括兩類:第一類為蒙古、西藏、新疆、青海等地, 清廷稱其為藩部, 這些地區屬於中國領土, 為了有效落實民族政策, 中央專門設有管理少數民族事務的機構, 理藩院, 藩部即由理藩院管理。 第二類便是屬國。 自漢朝以來, 中原政權的屬國都不在少數, 清朝也是如此, 主要包括朝鮮、緬甸、老撾、柬埔寨、暹羅(泰國)、安南(越南)、尼泊爾、琉球等國, 如果你認為中國的小弟們都是我們鄰居那就錯了, 除以上諸國, 一些中亞國家也向清朝稱臣納貢, 甚至蘇祿(今屬菲律賓)、爪哇(今屬印尼)這些太平洋島國也樂呵呵地跑過來套近乎喊大哥。

中國到底有多少個屬國?據記載, 歷史上最牛的時候有數十之多, 到了明清也多在延續。 雖然這些國家都一口一個哥, 做哥的卻把他們分為三六九等, 關係好有利用價值的就和你好好處, 給你點好臉色,

不但有經濟往來, 還會派常駐代表, 通商、移民、幫你“處理”內政, 只要你願意, 都可以談。 至於那些遠道而來的, 平時連個親戚都不怎麼走, 不好意思, 你大老遠來一趟都那麼費勁, 還有什麼利用價值, 給你寫幾個字弄一幅匾拿回家就夠抬舉你的了。 但相同的是, 無論得不得寵, 他們一般都要定期朝貢, 新王即位也要接受中國皇帝冊封, 一個威望增強, 滿足虛榮, 一個被天朝眷顧, 地位提升, 回到家雙方都很自豪, 簡直就是雙贏。

說到利用價值, 也便切入了安全感的正題, 換句話說, 這是一種國防思想。 《左傳》中有最早體現:“古者天子守在四夷, 天子卑, 守在諸侯;諸侯守在四鄰, 諸侯卑, 守在四境。 ”簡言之, 即是張之洞曾主張的“守四境不如守四夷”。 蔣廷黻在《中國近代史》中引用晚清翰林周德潤的話:“臣聞天子守在四夷, 此誠慮遠憂深之計。 古來敵國外患, 伏之甚微, 而蓄之甚早。 不守四夷而守邊境, 則已無及矣;不守邊境而守腹地, 則更無及矣。 我朝幅員廣辟, 龍沙雁海, 盡列藩封。 以琉球守東南, 以高麗守東北,以蒙古守西北,以越南守西南:非所謂山河帶礪,與國同休戚者哉?”最後作者指出:“在歷史上,屬國是我們的國防外線,是代我們守門戶的。”

以高麗守東北,以蒙古守西北,以越南守西南:非所謂山河帶礪,與國同休戚者哉?”最後作者指出:“在歷史上,屬國是我們的國防外線,是代我們守門戶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