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他是初唐四傑之首,寫下千古名篇《滕王閣序》,竟然葬身南海

這兩天南海又成了萬眾矚目的焦點, 看到南海兩個字筆者突然想起來王勃, 很多人都知道王勃英年早逝, 但是知道王勃就是在南海裡淹死的可能就寥寥無幾了。 權以此文, 當做前面沒寫完的《十大英年早逝》的第三篇吧。

書香門第

王勃(約650年-約676年), 字子安, 唐代詩人。 王勃出身可謂書香門第, 祖父王通, 曾依照《春秋》體例, 撰寫起自《春秋》所止年代, 經秦漢直到後魏時期的紀年體史書, 叫作《元經》。 又按照《孔子家語》、揚雄《法言》舊例, 闡述王通與門徒的主客問答言論, 稱為《中說》。 兩書都被儒生所稱讚。

天才神童

也許是受祖父的遺傳, 王勃六歲的時候就能夠寫文章, 文思泉湧, 構思巧妙, 感覺比六歲就能寫《詠鵝》的駱賓王還要牛, 堪稱神童中的神童。 九歲就能指出顏師古注的《漢書》的錯誤, 並寫成《指瑕》十卷, 更讓人嘖嘖稱奇。 十多歲時王勃通過上書積極謀劃走入仕途,

可能是想走司馬相如一樣的道路。 乾封元年(666年), 參加應幽素科試及第, 授朝散郎, 十六歲就成為朝廷最年少的命官。 後來給唐高宗獻上《乾元殿頌》和《宸游東嶽頌》, 唐高宗見此頌詞, 歌功頌德, 詞美義壯, 乃是未及弱冠的神童所為, 驚歎不已:“奇才, 奇才, 我大唐奇才!”王勃的文名也為之大振, 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合稱“初唐四傑”, 並推為首位。

仕途坎坷

沛王李賢喜歡王勃的文才, 把他請到沛王府當修撰。 一個十幾歲的孩子, 玩心不退, 有一次沛王李賢與英王李哲鬥雞, 王勃寫了一篇《檄英王雞文》, 討伐英王的鬥雞, 以此為沛王助興。 其實本來這也不算什麼事, 不料此文傳到唐高宗手中, 龍顏大怒, 唐高宗懷疑王勃挑撥離間李賢李哲的兄弟感情,

於是下令把王勃趕出了長安城。

鹹亨二年(671年), 朋友推薦王勃做了個虢州參軍的職位。 可惜這王勃不吸取教訓, 就在他任虢州參軍期間, 有個叫曹達的官奴犯罪, 他將罪犯藏匿起來, 後來又怕走漏風聲, 便殺死曹達以了其事, 結果因此而犯了死罪。 幸虧遇大赦, 沒有被處死。

其實綜合這兩件事, 都很蹊蹺詭異, 不排除有人陷害的可能。 不過王勃一向恃才傲物, 引人忌恨也是有的。

萬里探父, 名篇誕生

王勃犯罪, 連累父親王福疇貶到交趾(今越南)做縣令。 王勃為人雖有放浪不羈的一面, 但是特別孝順, 對於父親受連累一事感到強烈的羞愧和自責。 於是他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 從監獄出來後, 朝廷要恢復他的官職,

但是王勃沒有接受, 而是要親自去交趾探望父親。 從洛陽到交趾, 千水萬山, 路途漫漫, 這也許是王勃的贖罪之旅, 但是沒想到最後會成為生死之旅。

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的重陽節, 南昌都督閻伯輿重建滕王閣, 大擺宴席, 邀請遠近文人學士為滕王閣題詩作序, 王勃恰好路過洪州, 自然是其中賓客。 在宴會中, 王勃寫下了著名的《滕王閣序》, “落霞與孤鶩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 更是被唐高宗稱為千古絕唱。

魂斷南海

在經歷了大半年的長途跋山涉水, 大約在上元三年(676年)春夏, 王勃終於到達交趾和父親相見, 父子二人抱頭痛哭。 不久王勃踏上歸途, 在南海的北部灣防城海域, 王勃的船隻遭遇颱風, 王勃墜海而死, 魂斷南海, 年僅二十八歲。 越南北部的義安省宜祿縣宜春鄉原建有王勃墓地及祠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