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為何號稱擁百萬精兵的李自成,被三萬清軍打的落花流水?

明朝崇禎十七年(西元1644年), 吳三桂投降並打開山海關, 清軍入關。 李自成兵敗後, 匆匆帶著大軍撤離了北京。 痛恨李自成的吳三桂請求追擊, 多爾袞對吳三桂下達了追擊令。 吳三桂向清朝借兵。 多爾袞調派三萬八旗軍給吳三桂, 並命令滿清大將阿濟格協助。 從河北到山西, 阿濟格、吳三桂等3萬八旗軍對李自成窮追不捨。 然而此時李自成手裡號稱還有百萬精兵, 即使誇大, 五六十萬還是有的。 然而為何三萬八旗兵將李自成打的丟盔卸甲?

從歷次戰鬥來看, 清軍與李自成軍隊的歷次交戰中幾乎沒有輸過, 以百戰百捷的攻勢步步緊逼。 其中清軍以騎兵見長, 而李自成軍隊雖然也以騎兵為主力。 但是曾經對明朝軍隊百戰百勝的大順軍, 在對陣三萬八旗兵的時候卻連連敗退。 這裡不得不提, 李自成軍隊使用的弓騎以及重甲騎兵裝備遠遠不如八旗兵。


那麼首先我們說說裝備上的差距。 八旗軍穿戴的鐵甲就不一樣, 目前保存完好的滿文檔案記載:盛京城邊煉鐵爐及鐵匠鋪子綿延數裡, 爐火常年不息!滿人八旗兵中, 無論是騎兵還是重步兵的鎧甲都有三層組成, 分別是軟甲, 鎖甲和堅鐵甲三層以上組成。

李自成的弓箭、火銃和低級的火槍根本無法奈何這樣的鎧甲。

據檔案記載一次戰役中, 八旗兵和李自成大順軍以弓箭對攻, 戰死的八旗兵不足三百, 而大順軍戰死五千後倉皇撤退。 這就是裝備差距帶來的優勢。 這一點從清朝晚期和列強戰鬥中也得到了極大的印證!

再次, 大順軍不敵八旗兵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戰鬥意志的差距。 八旗兵雖然人少, 卻異常團結, 在滿清問鼎中華的整個過程中基本沒有聽說過八旗兵有哪個將領投降的, 而反觀明軍和大順軍卻多如牛毛, 可能多如牛毛這個詞語都足以形容!

這樣差距也是有原因的, 李自成起義的口號就是“跟闖王, 均分田, 不納糧!”大順軍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是被闖王“忽悠”入夥的。 明朝敗北後, 大順軍軍紀渙散, 甚至李自成進北京後都開始了對財富的“劫掠”, 更不用說手下的軍官們了, 據說李自成在北京短短月餘便掠得金銀千萬兩之巨!現在戰鬥勝利了, 大家有了田和錢, 誰還去賣命?這種小農意識讓大順軍毫無戰鬥意識可言。

以至於李自成身邊的軍隊, 從號稱百萬到剩餘萬餘, 其他人戰死的戰死, 跑路的跑路。

戰鬥意志的重要性, 從我們近現代的歷次戰鬥中也得到了最好的印證。

所以, 連關寧軍都打不過的大順軍, 現在又遇到了更厲害的八旗軍, 李自成連連敗北也是正常的了。另外,本來已經投降大順軍的三萬明軍,又投靠了清軍,更加讓李自成的處境變得雪上加霜!

這就是三萬八旗軍打敗號稱百萬大順軍的主要原因。另外還有一說法,就是追擊李自成的三萬兵馬中有一萬是關寧軍,另外兩萬是八旗軍。但是不管怎樣,以上因素還是大順軍所遠遠不及的。

李自成連連敗北也是正常的了。另外,本來已經投降大順軍的三萬明軍,又投靠了清軍,更加讓李自成的處境變得雪上加霜!

這就是三萬八旗軍打敗號稱百萬大順軍的主要原因。另外還有一說法,就是追擊李自成的三萬兵馬中有一萬是關寧軍,另外兩萬是八旗軍。但是不管怎樣,以上因素還是大順軍所遠遠不及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