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狄仁傑給武則天說了一席話,讓武則天名垂青史,後人立廟祭奠

縱觀中華歷史文明, 每經歷一次朝代的更替就會出現一次宮廷殺戮, 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然而中華歷史上改朝換代所付出代價最小的恐怕要數唐朝改為武周這一次了, 武則天兵不血刃奪得天下(暫且不說皇室爭鬥, 最起碼百姓沒有因為朝代的更替而受苦受難), 實為女中豪傑。

唐太宗李世民時期, 14歲武則天就已經入宮成為了太宗李世民的“才人”, 太宗賜號“武媚”。 到了唐高宗李治時期, 武則天被李治看中, 寵愛尤佳, 不久便成為了皇后, 與高宗李治並稱為“二聖”。 此時的武則天已經逐漸展現出了自己的政治才能與野心。

顯慶五年(660年)十月唐高宗李治風疾發作, 這給了武則天一個展示才能的機會。 她不僅在封禪泰山, 時, 給百官賜爵加階;之後還親擬建議12事, 包括輕徭薄賦、京官八品以上, 益稟入(加薪水)及教育、息兵等等惠民措施。

隨著武則天的夫君病逝, 唐朝的政權徹底落到了一個外姓人手中。 為了穩定自己的地位, 武則天不斷的找藉口誅殺李唐宗室, 迫韓王李元嘉、魯王李靈夔、黃國公李撰、東莞郡公李融、常樂公主等自殺, 又鎮壓了琅琊王李沖與越王李貞的“兵變”。


690年, 武則天自己登基為帝, 改國號為周。 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潛伏”了二十多年, 終於在67歲的高齡“名正言順”了。 武則天的“武周朝”並沒有因為朝代更替而動盪, 反而受到太宗李世民“貞觀之治”的影響更加富有“生機”。

698年, 武則天因為自己年齡的原因, 考慮到“武周”以後的命運——太子。

她本想立自己的侄子武承嗣、武三思為太子, 可是狄仁傑卻對她說道:“姑侄之與母子, 哪個比較親近?陛下立兒子, 那麼千秋萬歲後, 會在太廟中作為祖先祭拜;立侄子, 那麼從未聽說侄子當了天子, 把姑姑供奉在太廟。 ”

705年, 武則天因為年齡原因導致身體逐漸不支,

再也不能臨朝主政。 宰相張柬之、崔玄暐抓住機會, 率領500名禁軍沖入武則天內宮, 逼她退位, 武則天無奈禪讓于自己的兒子李顯, 也就是唐中宗。 李顯繼位之後恢復了大唐的國號, 一切被武則天改掉的唐習俗全部恢復。

705年還沒過去, 武則天就病逝了。 她被追封為則天大聖皇后,之後的李唐後世並沒有因為她的篡位而對她的陵墓有什麼想法,這也應了之前狄仁傑所說的,兒子還是不會害母親的...

她被追封為則天大聖皇后,之後的李唐後世並沒有因為她的篡位而對她的陵墓有什麼想法,這也應了之前狄仁傑所說的,兒子還是不會害母親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