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孩子從媽媽包裡偷了200元,媽媽講了一段話,從此錢再也沒少過!

你粗暴的對待孩子, 孩子還你以暴虐, 你細心的對待孩子, 孩子還你以感恩, 你的教育方式決定了孩子的性格與習慣。 對於偷錢的孩子,

亦是如此。

1

我曾經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小學內發生了偷竊事件, 當時的老師讓班上的學生會幹部留在教室, 一個個詢問是否偷竊。 結果查明, 偷竊者是一個女孩子。

於是, 這個女孩子在眾人面前被指為小偷, 遭到了大家的指指點點。 從那以後,

她不但沒有改過, 反而步向仇視老師、同學甚至社會的人生。

雖然不只是這次事件逼得她如此, 但她已被烙上“我是壞孩子”的烙印。 雖然錢找回來了, 但是這種“抓犯人”方法會傷害孩子自尊, 甚至會導致“破罐子破摔”的後果。 作為父母家長, 要避免在眾目睽睽之下傷害孩子自尊。

2

有一位媽媽曾經告訴過我這樣一件事:

這位媽媽有個12歲的兒子和8歲的女兒, 他們為了買一隻新手錶, 哥哥從媽媽的錢包裡面, 偷偷拿了兩張100元, 哥哥一張100元給了妹妹, 一張自己留著買手錶。 媽媽發現錢少了, 她猜測是孩子拿的, 但是她不知道誰拿了。 一次晚飯的時候, 媽媽對孩子們說:

“我覺得錢包裡的錢好像少200塊, 是不是有小偷進來呢? 媽媽很擔心。 ”哥哥低下了頭, 妹妹神情有點緊張, 媽媽證實了錢是兩個孩子偷的。 妹妹膽小, 偷偷將100元放回媽媽錢包。

數著錢, 媽媽笑了說:“媽媽好像弄錯了, 前幾天說錢少了200元, 其實是我算錯了, 是少了100元。 ”妹妹表情變得坦然了。

但是哥哥還沒動靜, 媽媽補充了一句:“我不相信是自己家人偷的,

可能有小偷進來, 我們去叫員警, 你們說好不好?”妹妹瞟了瞟哥哥, 哥哥神情也變得緊張了, 趁媽媽做飯時, 偷偷將100元放回媽媽錢包。

看著會孩子們歸還的錢, 媽媽心裡欣慰, 在一次跟孩子聊天的時候說:“媽媽大頭蝦, 100元也根本沒丟, 是媽媽數錯了, 年紀大了這腦子壞了……”。 哥哥與妹妹對視著笑了, 從此, 家裡再也沒有丟過錢!

3

面對孩子的偷錢行為, 父母應該怎麽做?

千萬不可採用“審問犯人”的方式來提問孩子, 或者強逼孩子認錯。

建議用比較和緩的方式去點他們, 讓他們知道父母清楚他們犯錯誤了。 如果粗暴地抓犯人, 會傷害孩子的自尊, 還會導致孩子不承認和敵對的行為。

一定要弄清楚孩子偷錢的原因, 才能想出杜絕此項行為的方法。

如果孩子是為了買某種東西而偷錢, 而且比較合理, 媽媽盡可以滿足。

如果是不合理的需求, 比如孩子已經有一個手錶了孩子還要買手錶, 媽媽盡可以借錢給孩子, 讓孩子日後還, 一來可以避免孩子偷錢, 二來還可以養成慎重的購買習慣。

家長的教育方式決定孩子的性格和習慣。你粗暴地對待孩子,孩子還你以暴虐,你細心地對待孩子,孩子還你以感恩。

優秀的孩子身後,都有令人敬佩的家長

二來還可以養成慎重的購買習慣。

家長的教育方式決定孩子的性格和習慣。你粗暴地對待孩子,孩子還你以暴虐,你細心地對待孩子,孩子還你以感恩。

優秀的孩子身後,都有令人敬佩的家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