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這樣帶孩子逛超市,早教的錢都省了

今天, 分享的文章來自我的好朋友大J, 生活中很常見的場景, 她卻能夠很清晰的總結出容易被忽視的規律。

我們現在都知道, 對於孩子的認知啟蒙, 最好的途徑就是“從玩中學、不要教”。 於是, 我們會花很多錢投資繪本玩具, 還有上早教班。 我們也會根據各種早教啟蒙的知識點去學習如何和孩子玩, 如何引導孩子掌握那些認知知識。

但也正因為現在過分強調“從玩中學”, 這也無形讓很多媽媽特別焦慮, 沒讀完繪本是不是就沒學到啊?孩子玩玩具時就是不按照我說的玩啊?平時我都要上班, 沒時間引導怎麼玩玩具啊?

這個焦慮的最大源頭就是, 我們忘記了, 玩具、繪本、早教班, 這些都是載體而不是目標。 玩具按照我們說的這樣玩的確可以開發某個認知, 但這不意味著孩子沒聽你的方法那樣玩就不是有益的。 同樣的道理, 讀繪本玩玩具, 的確也是認知啟蒙的一部分, 但這不意味著每天必需有一段時間孩子坐著配合你玩, 這就叫認知開發。 生活才是真正的一個大課堂。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帶孩子去超市的經歷?其實逛超市這件事, 也是可以不斷延展變成一項認知啟蒙的。 我今天就想和大家說說, 我是如何從6個月到三歲, 帶著小D逛超市來開發認知的。

6個月

感官刺激、語言啟蒙

從小D6個月開始, 我就帶著她逛超市了。

但作為早教啟蒙了, 這裡就需要有個前提, 讓孩子有足夠的視野, 這時就不能坐在躺在推車裡了, 我有時是背在背帶裡, 有時是放在超市可以供孩子坐的的購物車。

超市里人聲、背景音樂聲、貨架上玲琅滿目的商品、形形色色的購物者, 這些都是很好的感官刺激(當然, 避開購物高峰), 而且這樣的感官刺激是多維度的。

同時, 我在選購任何東西時, 都會自帶配音, “小D, 媽媽今天要買番茄。 這就是番茄, 番茄是紅色的, 圓形的, 非常光滑, 你摸摸看”。 這樣的描述就是語言啟蒙, 而我在描述中又會側重於形容詞的運用, 這其實也是感官啟蒙, 小D視覺看到的東西, 我賦予了意義“紅色圓形”, 她觸覺摸到的感受, 我也給予了標籤, “光滑”。

我們曾經花錢上過一個感官刺激的早教班,

其中就是拿了很多蔬菜水果給這些小娃娃摸一下、聞一下。 所以啊, 大家免費的早教機會要利用起來啊!

1歲

二維到三維

1歲前的孩子大部分對於物品的認識都是通過繪本的, 這是一個二維的認知, 因此我們特別需要注意讓他們這個認知可以從二維過渡到三維。

在小D1歲後, 我逛超市時, 就不再是一個人自言自語了, 而是開始提問, “西瓜在哪啊?這是什麼啊?對, 這是牛奶!誰最喜歡喝牛奶啊?哦, 是小D, 我們一起買牛奶!”那時她還無法很好地用語言表達, 但會用手勢來表達。

而有時, 在超市也會認識一些新的詞彙, 回到家後我也會有意識地去找到相對應的繪本或者玩具, 又是從“三維空間過度到二維空間”。 在孩子早期, 有意識地幫助孩子建立這樣的學習模式:“二維-三維-二維”的迴圈, 是非常好的一個學習方式的培養, 而且也會不斷強化他們在生活中學習的動機。

1歲半

觀察和選擇

到了1歲半, 小D對於蔬菜水果生活日用品都能準確認識, 並且全部都可以說出來了。 這時, 我們逛超市, 就會更多讓她參與到“購物”中。 一開始, 我會自己先從貨架取出一盒草莓、一盒藍莓, 然後問她, 媽媽今天要買草莓, 你能幫我放進籃子裡嗎?這樣的二選一就是最簡單的配對。

之後, 難度就會升級, 路過整排貨架時, 我會告訴她,“媽媽要買蝴蝶結麵條,你能幫我拿一下嗎?”整排貨架貨品更多,選擇更多,這也就需要小D更好的觀察能力,而且也是考驗她聽從指令的能力。觀察和聽指令,這是今後學習很關鍵的基礎。

再之後,我還會在數量上進行一些變化。比如她拿了麵條,我會告訴她,媽媽要兩包,然後帶著她一起數數,讓她建立數字和實物一一對應的數理關係。

2歲

短期記憶能力

我以前分享過,我並不推崇學齡前過早開始死記硬背的認識字。但我在小D2歲後開始有意識引導她注意文字,讓她瞭解文字的作用,激發她自己內在的興趣,這樣的早期啟蒙是值得去做的。

因此,在購物前我會多做一步,就是在她面前一起寫下購買計畫,每寫一個,我都會告訴她這是什麼,“我們今天要買乳酪,你看媽媽就寫下了乳酪”,然後基本上每次都會寫下8~10個要購買的食物。

到了超市後,我就會問小D我們要買什麼,看看她可以複述出多少個,這就是短期記憶能力的培養。從一開始連1個都需要蒙的,到現在基本上可以準確說出5 、 6個了,這個過程我也切實看到了孩子記憶力的提高。

2歲半

財商早期啟蒙

根據美國的教育大綱,一般要到孩子3、4歲以後,才開始會分辨各種貨幣單位,明白貨幣的作用等,這也是很多幼稚園會開始進行的教學。就像文字啟蒙一樣,對於財商啟蒙,我也開始做了,但是並不是要求她學會什麼,而是開始引進“錢”這個概念。

2歲半後,每次超市購物,我都開始要小D幫我結帳。這邊超市的結帳台會有個小擱板,我就讓小D坐在上面。每次收銀員掃描一下貨物,顯示出金額時,我就會引導小D看,和她講解。最後結帳時,我就會把錢當著她的麵點出聲音,然後交給她,讓她付款。

每次結帳完畢後,我都會帶著她去人流不那麼多的角落,馬上回顧,“你看,剛剛我們買了那麼多東西,一共花了35.5美金。剛剛媽媽給了小D三張10元、一張5元和兩個硬幣,一共就是35.5美金。這些就是錢,這些錢可以買這麼多東西”。這樣一個短小的總結,也是在和她強化錢的作用,以及不同的錢的面值是不一樣的。

3歲

長期記憶力

小D現在快接近3歲了,不僅僅是超市購物,其他任何出門做過的事情,回家後我都會引導小D複述出來,這不僅可以培養表達能力,也是一種長期記憶力的鍛煉。

當然,快3歲的孩子並不是每次都想分享的,但有這個意識,時不時鼓勵孩子複述一下,這就是很好的啟蒙。每次只要小D願意分享,我和她的所有娃娃都會認真地聽,而我也會適當引導,鼓勵她說出更多細節描述(這又和我從她6個月開始進行語言啟蒙時會刻意多引進形容詞呼應了)。

以上分享的這些都是可以不斷疊加的,換句話說,1歲的孩子也是可以使用6個月的方法的,可以根據孩子的興趣點和狀態隨意組合運用。

我當時掌握了這個思路後,就感覺一下子開竅了,完全不再焦慮今天沒時間做認知啟蒙了,一起做家務時、坐車的路上、公園玩的時候,只要想得到的地方,我都可以巧妙地融入這些認知啟蒙。也希望今天的這個分享可以給大家更多的思路。

就像我以前說過的,家庭教育啟蒙的本質,不是某個時刻某個時間段,和孩子正襟危坐來“學習”,而是每時每刻、隨時隨地的“潤物細無聲”。

我會告訴她,“媽媽要買蝴蝶結麵條,你能幫我拿一下嗎?”整排貨架貨品更多,選擇更多,這也就需要小D更好的觀察能力,而且也是考驗她聽從指令的能力。觀察和聽指令,這是今後學習很關鍵的基礎。

再之後,我還會在數量上進行一些變化。比如她拿了麵條,我會告訴她,媽媽要兩包,然後帶著她一起數數,讓她建立數字和實物一一對應的數理關係。

2歲

短期記憶能力

我以前分享過,我並不推崇學齡前過早開始死記硬背的認識字。但我在小D2歲後開始有意識引導她注意文字,讓她瞭解文字的作用,激發她自己內在的興趣,這樣的早期啟蒙是值得去做的。

因此,在購物前我會多做一步,就是在她面前一起寫下購買計畫,每寫一個,我都會告訴她這是什麼,“我們今天要買乳酪,你看媽媽就寫下了乳酪”,然後基本上每次都會寫下8~10個要購買的食物。

到了超市後,我就會問小D我們要買什麼,看看她可以複述出多少個,這就是短期記憶能力的培養。從一開始連1個都需要蒙的,到現在基本上可以準確說出5 、 6個了,這個過程我也切實看到了孩子記憶力的提高。

2歲半

財商早期啟蒙

根據美國的教育大綱,一般要到孩子3、4歲以後,才開始會分辨各種貨幣單位,明白貨幣的作用等,這也是很多幼稚園會開始進行的教學。就像文字啟蒙一樣,對於財商啟蒙,我也開始做了,但是並不是要求她學會什麼,而是開始引進“錢”這個概念。

2歲半後,每次超市購物,我都開始要小D幫我結帳。這邊超市的結帳台會有個小擱板,我就讓小D坐在上面。每次收銀員掃描一下貨物,顯示出金額時,我就會引導小D看,和她講解。最後結帳時,我就會把錢當著她的麵點出聲音,然後交給她,讓她付款。

每次結帳完畢後,我都會帶著她去人流不那麼多的角落,馬上回顧,“你看,剛剛我們買了那麼多東西,一共花了35.5美金。剛剛媽媽給了小D三張10元、一張5元和兩個硬幣,一共就是35.5美金。這些就是錢,這些錢可以買這麼多東西”。這樣一個短小的總結,也是在和她強化錢的作用,以及不同的錢的面值是不一樣的。

3歲

長期記憶力

小D現在快接近3歲了,不僅僅是超市購物,其他任何出門做過的事情,回家後我都會引導小D複述出來,這不僅可以培養表達能力,也是一種長期記憶力的鍛煉。

當然,快3歲的孩子並不是每次都想分享的,但有這個意識,時不時鼓勵孩子複述一下,這就是很好的啟蒙。每次只要小D願意分享,我和她的所有娃娃都會認真地聽,而我也會適當引導,鼓勵她說出更多細節描述(這又和我從她6個月開始進行語言啟蒙時會刻意多引進形容詞呼應了)。

以上分享的這些都是可以不斷疊加的,換句話說,1歲的孩子也是可以使用6個月的方法的,可以根據孩子的興趣點和狀態隨意組合運用。

我當時掌握了這個思路後,就感覺一下子開竅了,完全不再焦慮今天沒時間做認知啟蒙了,一起做家務時、坐車的路上、公園玩的時候,只要想得到的地方,我都可以巧妙地融入這些認知啟蒙。也希望今天的這個分享可以給大家更多的思路。

就像我以前說過的,家庭教育啟蒙的本質,不是某個時刻某個時間段,和孩子正襟危坐來“學習”,而是每時每刻、隨時隨地的“潤物細無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