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延展思維——如果劉備是曹操,他會全力輔助漢獻帝嗎?

東漢末年, 自董卓大軍掌控京城之後, 天下各路兵馬是紛紛起義, 可那些個世受皇恩的忠臣們, 雖藉口勤王, 卻都在背後打起了各自的小算盤, 妄想成就帝業者何止一人。 漢虎賁將軍曹操苦心經營, 費盡心機終於平定北方, 輔助漢獻帝劉協登位, 然而起先一心匡扶漢室的曹操(如果他沒有這個念想, 荀彧也不會死心塌地的跟著他), 在勢力不斷擴張, 手中權力不斷增強的同時, 也學起了董卓, 開始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計策(當然了, 比起之前的董卓十常侍之流, 曹操算是對漢獻帝最好的了, 這是漢獻帝自己說的)。

從此之後, 天下群雄就毫不客氣的, 把原先獻給董卓的國賊名號, 獻給了曹操, 這其中鬧騰的最凶的, 無非就是皇叔劉備。 此君乃是中山靖王之後(自己說的誰也不知道真假), 未成名之前以販賣草席為生, 窮困潦倒, 到三十四歲才開始有了一點點微薄的家當, 這一點倒是跟他的先祖劉邦很像。 自打許田圍獵之後, 劉皇叔就鐵了心要把曹操扳倒, 匡扶漢室。

為了這個, 他也開始走上了, 曹操以前勢力薄弱之時的老路, 先後投奔曹操袁紹, 又先後帶著大軍出逃, 一路走來, 劉備雖然依舊是窮困潦倒(無兵無將無地盤), 但卻也博到了一個好名聲, 須知曹操在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前, 也是名聲在外的(連喬玄都對曹操寄予厚望), 憑著一個好名聲, 再加上自己的好運氣, 和那能隨心所欲控制淚水的本事, 劉備遇到了他一生的貴人——諸葛亮, 從此以後, 他就宛若龍入大海虎入深山, 先後奪得荊州益州兩地, 一躍從原本三國最弱的一股勢力, 變成了最強大的一股勢力。

伴隨著曹操晉升魏王之後, 劉備也在自己下屬的勸諫之下登上了王位(他這個王位可以說完全是自封的), 開始了他這輩子最輝煌的時刻, 然而好日子沒過多久, 他的好兄弟關羽就被東吳的兵馬給幹掉了, 他的死對頭曹操也隨之而去了。 曹操死後沒多久,

他的好兒子, 現任魏王曹丕就逼著漢獻帝劉協禪位, 曹丕即位沒多久, 劉備手下的大臣又紛紛勸諫, 希望劉備登基為帝, 劉備再三推辭一番後, 也就順其自然的當上了蜀漢開國皇帝。

劉備登基為帝之時, 漢獻帝劉協可還沒死, 只不過丟了皇帝寶座當了山陽公,

劉備就按照手下大臣所言:若是此刻不登基, 日子久了, 怕是這天下萬民便真的把曹丕當成皇帝了。 這句話堂而皇之的當上了皇帝, 由此可見, 劉備此人也不過是跟曹操一樣, 雖然滿嘴的仁義道德, 一旦手中的權力大了的時候, 也有了更進一步的野心。

如果這個還不能說明什麼,那麼接下來的事情,就更加說明了劉備的野心不小。公園221年,劉備登基稱帝之後,第一件事情並不是率領兵馬攻打曹魏,而是以要為關羽報仇為名,親自領兵朝著東吳殺去。如果他真有心匡扶漢室,為何不能放下兄弟之仇,想當初為了和劉備聯手攻打曹操,孫權可是派遣魯肅親自去了一趟江夏,那個時候的孫權,為了江東基業可是連殺父之仇都放下了。像他們這樣的大人物,恐怕更加明白,什麼事大義什麼事小節吧。再說了,他還沒攻打孫權,孫權就已經派人求和了,而且表明了只要不攻打東吳,他願意讓出荊襄九郡。可是劉備呢?劉備照樣不為所動,一心要滅掉江東孫氏。

在他領兵攻打孫吳老巢之時,一路上但凡被打下來的地盤全都發下榜文安民,對待這些被自己攻下來的城池的老百姓,比對自己屬地的老百姓還好,用孫權的話說,這劉備那是要報仇,這擺明瞭就是要借尋仇為名,將整個江東全部吞併。歷來諸侯爭霸,強者吞併弱者最後的目的只有一個,壯大己身統一天下。

試問,如果當年一統青幽並濟的是劉備而不是曹操,他真的會放棄自己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大好河山嗎?如果他沒有敗給陸遜,沒有死在白帝城,真的在諸葛亮的幫助下統一了天下,估計他也不過是第二個漢光武帝劉秀。人家曹操再牛逼,也不過只敢挾天子以令諸侯,而他劉備則不同,他本身就流淌著皇族的血脈,被劉協尊為皇叔,他要是想稱帝恐怕更是名正言順。

身處三國亂世,根本就沒有什麼英雄梟雄之分,曹操劉備皆是一丘之貉,當世之諸侯霸主而已。唯一的區別在於,曹操為宦官之後,而劉備乃是正統皇族血脈(正不正統誰知道),在名義上劉備就比曹操有著先天的優勢罷了。劉邦白馬之盟,非劉姓者稱王天下共誅之,若是沒有這個皇叔之名,劉備恐怕也不過是個亂臣賊子而已。

如果這個還不能說明什麼,那麼接下來的事情,就更加說明了劉備的野心不小。公園221年,劉備登基稱帝之後,第一件事情並不是率領兵馬攻打曹魏,而是以要為關羽報仇為名,親自領兵朝著東吳殺去。如果他真有心匡扶漢室,為何不能放下兄弟之仇,想當初為了和劉備聯手攻打曹操,孫權可是派遣魯肅親自去了一趟江夏,那個時候的孫權,為了江東基業可是連殺父之仇都放下了。像他們這樣的大人物,恐怕更加明白,什麼事大義什麼事小節吧。再說了,他還沒攻打孫權,孫權就已經派人求和了,而且表明了只要不攻打東吳,他願意讓出荊襄九郡。可是劉備呢?劉備照樣不為所動,一心要滅掉江東孫氏。

在他領兵攻打孫吳老巢之時,一路上但凡被打下來的地盤全都發下榜文安民,對待這些被自己攻下來的城池的老百姓,比對自己屬地的老百姓還好,用孫權的話說,這劉備那是要報仇,這擺明瞭就是要借尋仇為名,將整個江東全部吞併。歷來諸侯爭霸,強者吞併弱者最後的目的只有一個,壯大己身統一天下。

試問,如果當年一統青幽並濟的是劉備而不是曹操,他真的會放棄自己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大好河山嗎?如果他沒有敗給陸遜,沒有死在白帝城,真的在諸葛亮的幫助下統一了天下,估計他也不過是第二個漢光武帝劉秀。人家曹操再牛逼,也不過只敢挾天子以令諸侯,而他劉備則不同,他本身就流淌著皇族的血脈,被劉協尊為皇叔,他要是想稱帝恐怕更是名正言順。

身處三國亂世,根本就沒有什麼英雄梟雄之分,曹操劉備皆是一丘之貉,當世之諸侯霸主而已。唯一的區別在於,曹操為宦官之後,而劉備乃是正統皇族血脈(正不正統誰知道),在名義上劉備就比曹操有著先天的優勢罷了。劉邦白馬之盟,非劉姓者稱王天下共誅之,若是沒有這個皇叔之名,劉備恐怕也不過是個亂臣賊子而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