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經濟理論是如何被用壞的

會師話市”, 授權華爾街見聞發表。 關注作者更多文章可點擊作者頭像。 本文為作者個人觀點, 不代表華爾街見聞立場。

其實這種煩惱大可不必, 理論學習必不可少, 筆者強調的是必須認識到客觀世界的複雜性, 不能將書本知識在實踐中生搬硬套。 簡而言之, 應用理論知識絕對沒錯, 但如何應用才是關鍵。

舉個例子。 中學時大家在物理課上應該都學過, 在一個真空管裡, 將一個鐵球和一片羽毛同時鬆開, 二者將同時觸及真空管底部。 這是大家在學重力加速度時都知道的實驗。 但你不可能在現實生活中直接應用這個實驗結果,

而是要反過來, 在掌握重力加速度的前提下, 綜合考慮空氣的密度、風向等諸多因素之後, 最終幫助你估算出鐵球比羽毛早幾秒落地。

其實這種例子在外匯市場也俯拾皆是。 例如, 我們經常會看到“人民幣貶值將助推我國出口”、“人民幣貶值將增強我國出口企業盈利能力”之類的表述。 乍一看這些表述都有道理, 也符合我們在本科國際金融教科書上的結論, 但其實這些表述與事實都有不小的偏差。

教科書上的確講到貶值有助於刺激出口, 但這是有前提條件的, 並非絕對的真理。 在現實生活中, 貨幣貶值在很多情況下是不會刺激出口的, 也不會增強企業的盈利能力, 甚至可能增大企業的經營成本。

舉個例子, 如果人民幣只是對美元貶值, 不是對一籃子貨幣普遍貶值, 那麼只要其他競爭對手同時對美元貶值, 甚至比人民幣貶值幅度更大, 那麼人民幣的貶值就很難給國內出口商提供明顯幫助。

退一步講, 即使人民幣對世界所有貨幣都貶值了, 但如果人民幣的貶值導致全球針對中國的貿易壁壘增加, 出口企業還是很可能無法從人民幣貶值中獲利。

再退一步講, 即使人民幣對全球主要貨幣都貶值了, 而且沒有招致進口國的貿易壁壘, 但如果我們的企業在產業鏈中處於弱勢地位, 價格談判能力不強, 外國進口商會要求降低以外幣計算的進口價格, 那麼我國的出口企業還是難以靠貶值獲利,

反而會被動地隨著人民幣的貶值而一次次修改合同價格, 最終錢沒多掙, 還白白花費了很多時間和談判成本。

再看看現實的資料, 2016年人民幣對美元貶值了6.6%, 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貶值了6.1%。 人民幣無論是對美元, 還是對一籃子貨幣, 都是大幅貶值的。 但2016年以美元計算, 我國出口仍然同比萎縮了7.7%, 沒看到貶值對出口有明顯的拉動作用。 2015年也是類似的情況。

現實的資料告訴我們, “貶值刺激出口”只是一種教科書中嚴格假設條件約束下才會出現的情況, 在現實經濟生活中未必成立。

書本理論在苛刻的條件約束下, 可以得到明確的單一結論。 而現實生活中, 我們則要在不斷放鬆條件約束的情況下, 估算不同條件下的客觀結果與書本理論的偏差。

但理論知識給我們提供了思考問題的基礎和起點。 所以沒有理論指導蠻幹肯定事倍功半, 但忽視客觀環境, 直接把理論知識生搬硬套則一定會撞破南牆。

換句話說, 理論本身並不能告訴你行動之後會帶來什麼後果, 因為任何經濟學家都不可能充分預見到你應用某個理論時所處的客觀環境, 所以理論知識只可以成為我們思考和應對現實世界的基礎, 但絕不是可以拿來就用。

所以, 如果您今後再看到有人告訴你, 他的結論或者政策建議是基於某個著名(或者不著名)的經濟理論, 但他卻沒有告訴您這個理論的假設前提是什麼, 也沒有告訴您他是如何根據現實環境對理論進行調整的, 那麼他的話基本就沒必要聽了。

最後總結一下, 我們應該如何看待教科書中學到的理論知識呢?也許可以將他們看作一團麵粉。 麵粉是個好東西, 可以用來做麵包, 也可以用來蒸饅頭, 但如果您直接往嘴裡硬塞, 噎死是唯一的出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