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癌症病人自殺的原因簡析

要防止癌症病人自殺傾向

《廣州日報》曾經以“一家醫院5年跳下近20癌症病人”為題撰文報導, 結果多家媒體轉載, 網上網下討論熱烈。 如何為有自殺傾向的癌症病人尋找出路、如何制止病人的自殺趨勢, 成為人們熱議的一個焦點。

癌症病人自殺是所有病人群體中最為常見的, 比如:一鼻咽癌病人欲跳樓被醫務人員和公安幹警以氣墊救助倖免死亡, 與之談心問他為什麼要這麼幹, 他說自己得了鼻咽癌而且癌細胞已經轉移, “化療實在太辛苦了”, 而且他家裡沒錢治, 所以想一死了之。

癌症病人自殺傾向是相關各方深感頭痛的事情,

病人死意已決的話, 醫務人員防不勝防、家屬更加痛苦。 有一癌症女病人乘兒子上洗手間的空當, 縱身往樓下一跳, 兒子剛才還與媽媽談話, 上洗手間回來媽媽就不見了。

實際上, 癌症病人自殺的原因不全是因為病重無治, 更多的是病人背後的經濟、社會、家庭因素導致, 而過度醫療是推波助瀾的幕後推手。 只有提倡姑息治療和推行開展臨終關懷, 實現世界衛生組織早在我000年就提出的“讓癌症病人不痛”的同時, 也要讓癌症病人病有所養、病有所醫, 癌症病人才不會覺得生不如死, 而減少自殺的念頭。

據分析, 癌症病人自殺的原因按主次有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經濟負擔重不願拖垮家庭。 家裡窮治病已經花光了錢還欠很多債, 這些病人心理壓力都很大, 覺得連累了家人尤其是子女。 旁人也都會首先猜測病人是考慮家庭經濟負擔而選擇自殺。 這是很現實的因素, 有一位60多歲的阿婆, 住院多次, 一天子女在病床前因為經濟原因當面爭吵,

當天晚上, 阿婆就跳樓了。 病人多活一日, 家屬就多一日的經濟負擔, 經濟因素很現實, 絕對是占第一位的主導因素。

第二:療效欠佳, 痛苦不堪, 一死求解脫。 有一位肝癌病人, 由於住院時已全身多處骨轉移, 大量腹水, 痛苦不堪, 於是偷偷選擇了自殺, 一跳永遠擺脫了痛苦。

第三:心理脆弱, 認為癌症是絕症, 不如早點死算了。 國人恐癌心理特別強, 國外沒有醫生、家屬會瞞著病人不告訴其患癌, 但在國內則很多家屬央求醫生怎麼也不能告訴病人患癌, 這證明無論是病人還是家屬對癌症的承受度比較弱, 這樣的病人基本屬於被嚇死的。

第四:缺乏家庭溫暖, 厭生求死。 有的親屬本來與病人好像感情很“深厚”, 一旦得知病人時日不多就立刻變臉,

輕者經常玩失蹤見不著人, 重者擺明認錢不認人, 孔雀東南飛。

自殺的癌症病人基本都是中老年人而且是癌症病人, 大部分為晚期癌病人。 其中有肺癌晚期的年輕公務員、有老婆跟人跑了自己身患重症深感絕望的中年男子,

還有農村來的家庭貧困婦女……似乎與病情、文化程度沒有直接關係, 而與性格和家屬感情正相關。

病人自殺後一了百了, 而留下後事更加麻煩:所住醫院的醫務人員要穩定其他病人的情緒、要和家屬溝通、要處理善後, 公安過來要調查取證判斷他殺自殺。 更久遠的不良後果是家屬後人有可能背負被人指責的不孝的駡名、還有終生難去的心理陰影;醫務人員要被指責態度惡劣的責任;單位領導也有可能被指責對癌症病人漠不關心、醫藥費報銷不足等等諸多猜疑……病人自殺, 影響很多人。

為了防止病人自殺, 許多醫院採取了很多措施, 比如把住院部的陽臺加高, 讓人很難翻出去;在窗戶外都裝了防盜網等, 雖然想盡招數欲嚴防死守, 但自殺事件還是防不勝防。其實,預防癌症病人自殺“疏”好過“堵”,根本出路是在治療方面要宣導晚期癌症的姑息治療及臨終關懷,堅決制止過度醫療,心理方面要強調家屬感情、針對性的心理輔導。

疏導病人心理,防範病人自殺,要根據不同病人的不同心理特點,針對性心理輔導。比如:自殺是宗教禁止,因為不能輪回;自殺不能庇佑子孫後代光宗耀祖;自殺會毀壞家族風水;自殺會給子孫帶來不孝的指責;自殺會給家屬和醫務人員帶來心理陰影;自殺死得痛苦、死得難看……

有一全身轉移晚期腸癌病人,半夜爬上陽臺欄杆欲跳樓,被值班醫務人員發現抱了下來,但病人似乎死意已決。筆者與病人兒子交流後,與病人談心,甚至用上了延參法師的“繩命體”。經多方努力和配合,使病人終於轉變了悲觀態度,放棄了自殺的念頭,坦然地走完了生命中的最後一程。

久治不愈的晚期癌症病人選擇自殺,是一個大概率事件,除了對治療無望外,對親情絕望是主要原因。因為病人自殺對各方面都不是光彩的事件,大多數的家屬是選擇息事寧人,不會追究醫院和他人,但“醫鬧”卻不會放過這個發財的機會。

沒有自殺傾向表露的自殺防不勝防,實際上,有自殺傾向的也很難防範。有一位晚期癌症病人已經露出厭世念頭,在其女兒的陪睡身旁的高度戒備下,仍然半夜跳樓自殺,平時對病人並不關心的家屬糾集百余人,停屍堵住醫院大門,大廳做靈堂,圍攻醫院,大鬧月餘,索賠80萬。整個醫院被鬧得天翻地覆、人心惶惶,病不聊病、醫不聊醫。

這是一個沉重而沒有答案的議題。但就目前的大環境來說,一定要千方百計地防止癌症病人自殺傾向,因為自殺是對個體生存意義和對個體所在社會和家庭的雙重否定。

但自殺事件還是防不勝防。其實,預防癌症病人自殺“疏”好過“堵”,根本出路是在治療方面要宣導晚期癌症的姑息治療及臨終關懷,堅決制止過度醫療,心理方面要強調家屬感情、針對性的心理輔導。

疏導病人心理,防範病人自殺,要根據不同病人的不同心理特點,針對性心理輔導。比如:自殺是宗教禁止,因為不能輪回;自殺不能庇佑子孫後代光宗耀祖;自殺會毀壞家族風水;自殺會給子孫帶來不孝的指責;自殺會給家屬和醫務人員帶來心理陰影;自殺死得痛苦、死得難看……

有一全身轉移晚期腸癌病人,半夜爬上陽臺欄杆欲跳樓,被值班醫務人員發現抱了下來,但病人似乎死意已決。筆者與病人兒子交流後,與病人談心,甚至用上了延參法師的“繩命體”。經多方努力和配合,使病人終於轉變了悲觀態度,放棄了自殺的念頭,坦然地走完了生命中的最後一程。

久治不愈的晚期癌症病人選擇自殺,是一個大概率事件,除了對治療無望外,對親情絕望是主要原因。因為病人自殺對各方面都不是光彩的事件,大多數的家屬是選擇息事寧人,不會追究醫院和他人,但“醫鬧”卻不會放過這個發財的機會。

沒有自殺傾向表露的自殺防不勝防,實際上,有自殺傾向的也很難防範。有一位晚期癌症病人已經露出厭世念頭,在其女兒的陪睡身旁的高度戒備下,仍然半夜跳樓自殺,平時對病人並不關心的家屬糾集百余人,停屍堵住醫院大門,大廳做靈堂,圍攻醫院,大鬧月餘,索賠80萬。整個醫院被鬧得天翻地覆、人心惶惶,病不聊病、醫不聊醫。

這是一個沉重而沒有答案的議題。但就目前的大環境來說,一定要千方百計地防止癌症病人自殺傾向,因為自殺是對個體生存意義和對個體所在社會和家庭的雙重否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