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被“315晚會”點名後,外賣平臺們咋樣了?

摘要:又是一年國際消費者權益日。 2016年央視315晚會第一槍瞄餓了麼等外賣平臺, 指多家外賣平臺存在與無牌餐廳合作等亂象。 一年過去了, 外賣平臺們有什麼變化?

文 / 天下網商記者 何承軒 陶旺波

又是一年國際消費者權益日。 2016年央視315晚會第一槍瞄餓了麼等外賣平臺, 指多家外賣平臺存在與無牌餐廳合作等亂象。 一年過去了, 外賣平臺們有什麼變化?

被曝光之後, 餓了麼、美團和百度三家外賣平臺經常一起被食藥監局約談和整改。 最近的消息是, 2017年3月14日, 多家媒體報導稱, 北京市食藥監局要求美團外賣永久下線34家店鋪, 主要原因是超範圍經營涼菜。

“黑作坊”究竟是誰的錯?

“3·15”被曝光後, 外賣平臺及平臺商家持續處在媒體和監管部門的聚光燈下。

2016年8月, 央視再次曝光, 上海宜山路一條餐飲街上約有20家無證無照經營的餐飲店, 成為多家網路訂餐平臺的大戶。

每家店每天少則二三十單, 多則兩三百單。 “這些餐飲店的廚房, 髒亂不堪, 甚至還有寵物狗進出, 不少從業人員連健康證都沒有辦理。 ”

這些黑作坊生產的產品, 流入的可能不只是餓了麼, 而是各家外賣平臺。 2016年下半年, 《新京報》等多家媒體曝光百度外賣平臺上的多家商戶, 包括百度自有外賣品牌“17飯”等在內, 存在使用過期菜品、證照與外賣店鋪名稱不符等問題。 而央視財經暗訪美團外賣的幾家明星店鋪, 其中有污穢不堪、使用過期證照的麻辣燙店, 還有套用證照的麻辣香鍋“作坊”。

黑作坊為何屢禁不止?根據媒體深度採訪, 外賣平臺出現的問題主要是由於在擴張期對一線BD實行高壓KPI, 對商戶也採取強勢的單方行事風格,

導致一線BD為了爭取業務, 在某些方面對商戶姑息縱容, 產生了漏洞。

對於黑作坊亂象, 齊全的證照可能是一道阻絕違規商戶的門檻, 但對於外賣平臺來說, 問題的改善仍需要時間。

2016年8月, 多家外賣平臺出現“幽靈店鋪”風波。 所謂“幽靈店鋪”, 就是沒有實體店鋪, 沒有工商營業執照, 沒有餐飲服務許可證的外賣店鋪。 《南方都市報》暗訪發現, 只需要花500元給仲介, 再加上3個小時的等待, 就可以在外賣平臺開店。

美團、餓了麼本身推出的競價排名機制, 還能讓這些無證店鋪在繳納費用後曝光量大增。 儘管後來由於新廣告法的約束, 競價排名店鋪必須打上廣告標記, 美團、餓了麼推出品牌館, 給連鎖餐飲企業和頭部商家更多流量,

情況才逐漸改善。

隨著一系列關於外賣平臺和商家的負面新聞被曝光, 針對網路訂餐的法律法規終於也來了。 2017年2月10日, 國家食藥監總局發佈《網路餐飲服務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下稱“徵求意見稿”)。

這份新規明確外賣平臺必須抽查、檢測外賣商家的責任等, 同時要求“利用互聯網提供餐飲服務的應當具有實體店鋪”、“店名和位址應當與實際店名和位址一致, 公示的門面、大堂、廚房等圖片應當與實體店一致”。

這份規定為杜絕“幽靈店鋪”提供了有力保障。 食藥監總局相關負責人回應新規定義時表示, 對於外賣平臺而言, 若外賣出問題, 若平臺不能提供入網商家真實資訊, 則由平臺提供賠償。 對沒有實體店、沒有許可證的家廚共用模式,

則參照對小作坊、小攤販的管理辦法。

該徵求意見稿在業界也存在爭議。 外賣品牌“二十五塊半”創始人朱天成告訴記者, 如果嚴格實行這份管理辦法, 雖然解決了美食城外賣共用證照的亂象, 但也讓外賣品牌租用餐廳後廚閒置時段進行加工的“植入式廚房”模式不再行得通。

配送黑匣子安全隱患怎麼破?

問題餐廳不過是餐飲安全問題線上上的變種,作為外賣過程的重要一環,配送過程也在過去一年陸續暴露出不少食品安全問題。

2017年1月,深圳一位外賣配送員因為送餐找不到路被投訴,報復性地給用戶發短信,聲稱向外賣裡面投入了異物。儘管外賣平臺解釋稱,配送員只是一時氣憤而詐稱,但事件也暴露了外賣平臺在配送環節的安全保障存在缺失。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一些品牌商家會采用餐品包裝封簽,以確保在配送過程中餐品不會被打開。2017年3月,餓了麼還開始向全平臺逐步推廣包裝封簽。這種封簽採用特殊材料製成,撕毀後將留下永久性痕跡,用戶可憑此確認自己的餐品在配送過程中是否原封不動,杜絕人為或意外因素的食品污染。

除了配送過程中的人為因素,配送環境安全也是外賣食品安全的重要環節。不斷有媒體曝光外賣配送箱箱外灰塵遍佈,箱內穢物堆積,滋養病菌。而很多外賣員對此不以為意,覺得已經有了餐盒,懶得去擦洗箱子,更不用提消毒了。

前述徵求意見稿對送餐容器也有明確規範:送餐人員應當保持個人衛生,使用安全、無害的配送容器,並保持容器清潔。未按條例執行的人員及單位,可由縣級以上食藥監部門對其單位處5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

不過,由於缺乏嚴格的外部監管和處罰,配送箱安全問題仍未徹底消除,一位外配送員對記者表示,公司這方面的監管並不嚴格,消毒要求也是有一陣沒一陣。對於勞累了一天的配送員來說,大多不會主動去清洗、保養配送箱。

外賣消費如何升級?

毫無懸念,在當下的外賣行業,食品安全成了用戶最關心的問題。艾瑞諮詢發佈的《2016中國外賣O2O行業發展報告》顯示,34%的外賣用戶把餐品衛生安全保障作為自己選擇外賣平臺的首要因素。

在資本紅利和流量紅利過後,消費者對線上外賣平臺的使用日趨成熟,平臺從價格優勢向品質化發展,提高餐品品質和用戶體驗以培養用戶忠誠度,成為這一階段的深耕重點。

這也為外賣平臺上的消費升級帶來機會。根據第一財經商業資料中心(CBNData)發佈的《2016線上外賣消費大資料洞察》,線上外賣平臺2016年第四季較第一季的整體客單價增長接近20%。

在這種消費升級中,外賣平臺上的品牌餐廳由於在衛生安全上更加可靠,受到用戶的追捧。CBNData資料顯示,外賣平臺上品質連鎖餐廳的平均單店業績是其他餐廳的近兩倍之多,麥當勞和肯德基這兩大“洋速食”巨頭更是高居榜首。

最近,餓了麼推出一系列集中整治行動:包括推行“食品安全月”,透露其自查一周下線5272家違規餐廳,開發供監管部門使用的“食安服務”App。餓了麼方面表示,通過這款應用,平臺可將涉嫌食安違規的餐廳快速同步至監管部門。

誰能抓住外賣行業未來的機會?無疑是那些真正重視食品安全、能夠贏得消費者信任的平臺和商家。

配送黑匣子安全隱患怎麼破?

問題餐廳不過是餐飲安全問題線上上的變種,作為外賣過程的重要一環,配送過程也在過去一年陸續暴露出不少食品安全問題。

2017年1月,深圳一位外賣配送員因為送餐找不到路被投訴,報復性地給用戶發短信,聲稱向外賣裡面投入了異物。儘管外賣平臺解釋稱,配送員只是一時氣憤而詐稱,但事件也暴露了外賣平臺在配送環節的安全保障存在缺失。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一些品牌商家會采用餐品包裝封簽,以確保在配送過程中餐品不會被打開。2017年3月,餓了麼還開始向全平臺逐步推廣包裝封簽。這種封簽採用特殊材料製成,撕毀後將留下永久性痕跡,用戶可憑此確認自己的餐品在配送過程中是否原封不動,杜絕人為或意外因素的食品污染。

除了配送過程中的人為因素,配送環境安全也是外賣食品安全的重要環節。不斷有媒體曝光外賣配送箱箱外灰塵遍佈,箱內穢物堆積,滋養病菌。而很多外賣員對此不以為意,覺得已經有了餐盒,懶得去擦洗箱子,更不用提消毒了。

前述徵求意見稿對送餐容器也有明確規範:送餐人員應當保持個人衛生,使用安全、無害的配送容器,並保持容器清潔。未按條例執行的人員及單位,可由縣級以上食藥監部門對其單位處5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

不過,由於缺乏嚴格的外部監管和處罰,配送箱安全問題仍未徹底消除,一位外配送員對記者表示,公司這方面的監管並不嚴格,消毒要求也是有一陣沒一陣。對於勞累了一天的配送員來說,大多不會主動去清洗、保養配送箱。

外賣消費如何升級?

毫無懸念,在當下的外賣行業,食品安全成了用戶最關心的問題。艾瑞諮詢發佈的《2016中國外賣O2O行業發展報告》顯示,34%的外賣用戶把餐品衛生安全保障作為自己選擇外賣平臺的首要因素。

在資本紅利和流量紅利過後,消費者對線上外賣平臺的使用日趨成熟,平臺從價格優勢向品質化發展,提高餐品品質和用戶體驗以培養用戶忠誠度,成為這一階段的深耕重點。

這也為外賣平臺上的消費升級帶來機會。根據第一財經商業資料中心(CBNData)發佈的《2016線上外賣消費大資料洞察》,線上外賣平臺2016年第四季較第一季的整體客單價增長接近20%。

在這種消費升級中,外賣平臺上的品牌餐廳由於在衛生安全上更加可靠,受到用戶的追捧。CBNData資料顯示,外賣平臺上品質連鎖餐廳的平均單店業績是其他餐廳的近兩倍之多,麥當勞和肯德基這兩大“洋速食”巨頭更是高居榜首。

最近,餓了麼推出一系列集中整治行動:包括推行“食品安全月”,透露其自查一周下線5272家違規餐廳,開發供監管部門使用的“食安服務”App。餓了麼方面表示,通過這款應用,平臺可將涉嫌食安違規的餐廳快速同步至監管部門。

誰能抓住外賣行業未來的機會?無疑是那些真正重視食品安全、能夠贏得消費者信任的平臺和商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