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兒童心理健康的標準,家長都應該學習一下

1992年, 世界衛生組織發佈了“健康”新概念:一個人只有在軀體健康, 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四方面都健全, 才算是完全健康的人。 兒童時期是培養心理健康素質的重要時期, 心理衛生已越來越受到人們高度重視。 兒童心理健康是指兒童整個心理活動和心理特徵的相互協調、適度發展、相對穩定, 並與客觀環境相適應的狀態。

兒童的心理健康表現在6個方面:

1.智慧發育正常, 智力商數在70以上(包括130以上的超常兒童)都屬於此列;

2. 有積極樂觀的情緒, 熱愛學習和工作, 對生活充滿信心;

3.有良好的人際關係,

樂於與人交往、樂於幫助別人;

4.能夠正確認識自己, 不僅知道自己的優點和缺點, 也瞭解自己的興趣、特長, 有符合實際的發展目標;

5.有健全的性格, 開朗、待人坦誠、勇於負責、正視困難;

6.能夠正確對待現實, 適應環境迅速, 接受新事物、新概念快, 思想和行動能與時代同步。

怎樣在為孩子的營養狀況、身體發育操心的同時, 注意並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呢?

1.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 為了能使兒童幼小的心靈健康地發育成長, 形成良好的個性, 做父母的尤其是年輕的父母們就一定要為孩子營造一個溫馨、愉快、團結、友好的家庭環境, 讓孩子在舒暢、寬心中成長。

2.要有正確的教育孩子的方法。 做父母的在教育孩子時要有耐心, 注意說理 , 從正面進行引導。 另外, 還應注意在教育孩子時, 切忌父母管教態度不一致, 讓孩子無所適從。

3.逐步培養兒童獨立的生活能力、堅強意志和頑強的性格。 要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 就應早在孩子上小學甚至入園前開始。 諸如鼓勵孩子自己吃飯、穿衣 、洗臉、梳頭、鋪床、疊被等等。

父母應不厭其煩地、耐心地鼓勵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4.培養兒童的自尊心和自我控制能力。 在入學前他們已有了初步判斷是非的能力。 比如家長表揚時就興高采烈, 批評時就羞澀自卑。 因此, 父母要特別注意在責備孩子時一定要適度, 適可而止, 不要使孩子幼小的心靈受到任何的傷害。

5.培養孩子的集體生活觀念。 當孩子滿3歲時就應送到幼稚園進行集體生活鍛煉, 不要因為孩子"不願去"或怕孩子"受罪", 把孩子放在家裡。 而應從小培養孩子具有紀守紀律、樂於助人的好品德與集體主義觀念。

孩子的心理健康培養的重點是什麼?

1. 積極自我意識的培養

a. 積極的自我概念培養

b. 積極自我評價的培養

c. 積極自我接納的培養

2. 積極情感能力的培養

a. 情緒感知能力的培養

b. 情緒表達和控制的培養

c. 快樂、愛心和美感的培養

d. 憤怒情緒和衝動行為的培養

3. 良好個性品質的培養

a. 自信心和責任心的培養

b. 獨立性和自主能力的培養

c. 專注力和抗挫力的培養

d. 果敢性和自控力的培養

4. 良好社會性品質的培養

a. 同理心的培養

b. 合作能力和溝通能力的培養

c. 親社會行為的培養

d. 環境適應能力的培養

e. 人際衝突問題處理能力的培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