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嶽飛為何非死不可:高宗對武將的猜忌與嶽飛的桀驁不馴

宋代開國以來對武將的提防, 已經內化為趙宋皇帝的遺傳病, 世代相傳。 宋之前的五代, 不過短短53年, 卻有“六姓十三君”, 軍事政變接連不斷地上演。 及至太祖趙匡胤開國, 所謂“陳橋兵變, 黃袍加身”的傳奇, 也不過是武將政變奪權的再一次重現。 既有前車之鑒, 宋朝歷代皇帝對有威望的將領的猜忌與有意壓制極其常見。 此外, 在兩宋之交、版圖震盪之際, 高宗趙構一方面必須依仗軍事將領為其贏得生存空間, 而另一方面, 卻一直對武將“不尊朝廷”心懷疑懼, 深恐養成“尾大不掉”之勢。 特別是“苗劉之變”, 給高宗一次刻骨銘心的教訓。

在這種情勢下, 趙構特別忌諱武將的難以控馭, 特別忌諱武將的結納民心。 他曾對張俊說起郭子儀的故事, 勉勵告誡他“若知尊朝如子儀, 則非特身饗福, 子孫昌盛亦如之。 若恃兵權之存, 而輕視朝廷, 有命不即稟, 非特子孫不饗福, 身亦有不測之禍, 卿宜戒之”。 而嶽飛恰恰是一個“質直、堅定、強項”的人物, 或者往嚴重點說, 有些桀驁不馴, 甚至有賭氣使性的時候。

嶽飛桀驁不馴的性格, 早在建炎初年就曾表現出來。 當時, 身為高宗大元帥府下屬低級官吏的岳飛因越級上書, 反對京師南遷, 被革職歸田。 回鄉途中, 他又投奔河北招撫司, 在那裡, 嶽飛遇到了賞識自己的伯樂張所。 招撫使張所賞識嶽飛的軍事才能, 破格將其提拔為統制官。 但不久嶽飛卻因與上級意見不合, 不顧軍紀, 帶領部屬分裂出去, 擅自行動。 這一舉動毫無疑問是嚴重的違紀行為。

如果說, 這次違背上級命令, 岳飛年方25歲, 年輕氣盛, 是為抗金的急迫心情所激, 尚且情有可原, 而在十年之後的紹興七年, 嶽飛已經官拜太尉, 湖北、京西路宣撫使, 兼營田大使, 是南宋極重要的大將。 這一年, 高宗起初答應嶽飛要將大將劉光世的部隊併入其麾下, 後來卻出爾反爾, 讓嶽飛壯大隊伍、措置北伐的計畫遭挫。 倔強的岳飛, 竟向高宗上了乞罷帥職的奏疏,

且不等答覆, 就怒上廬山給過世多時的亡母守喪去了。 高宗派嶽飛的部將上山請嶽飛回來, 嶽飛拒不接受詔命, 僵持了六天, 最後部下無可奈何地質問他:“相公欲反耶?且相公河北一農夫耳!受天子之委託, 付以兵柄, 相公謂可與朝廷相抗乎?”毫無疑問, 嶽飛賭氣使性, 連部下都認為是欲“與朝廷相抗”, 那麼, 比嶽飛還小四歲的高宗豈能不怒火中燒?但高宗竟然容忍了, 當面說了些“朕實不怒卿”的話寬慰嶽飛。

紹興十年, 嶽飛終於有了在抗金戰場上大展身手的機會, 他揮師中原, 前鋒所駐紮的朱仙鎮, 距離舊都開封僅有45裡。 正當形勢大好, 嶽飛希望得到友軍的配合, 一舉恢復舊都的時候, 高宗不但命令其他部隊先行後退, 造成嶽飛一軍陷入孤軍深入的境地, 並且急用十二道金牌將其從北伐前線召回。 “十年之功, 廢于一旦”, 嶽飛心中的憤懣是可想而知的, 他又一次故態復萌, 撂挑子不幹了, 返回途中他又到廬山, 到母親墓地守喪去了。 岳飛與高宗原本就不深厚的情感, 經過這些事件,愈發淡薄。

此外,相對於當時官場的苞苴公行,相對于眾大將的熱衷經營產業,嶽飛卻是一個不經商、不置田、不造豪邸的人,過著淡薄清廉的生活。這本是難得的寶貴品質,但統治者卻未必這樣看。范增就曾提醒項羽說:“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貨,好美姬。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也就是說,不貪圖物質生活享受,非常可能被統治者認為是賺取人望,包藏覬覦社稷之心的作秀。待到劉邦做了皇帝,蕭何就不得不“自汙”以圖自保。而當名望如日中天的嶽飛有“邀譽”之嫌時,趙構就不能不大動肝火了。

置岳飛於死地的“罪證”中,有一條就是高宗親自定性的:“比遣張俊、嶽飛往彼措置戰守,二人登城行視,飛於眾中倡言:‘楚不可守,城安用修’。蓋將士戍山陽厭久,欲棄而之他,飛意在附下以譽。”岳飛到底曾否說過這樣的話,還是有人別有用心地斷章取義,是大有疑問的。但不論如何,上述高宗的話,足以見其對屬下“附下以要譽”的警惕和極端反感,高宗唯恐嶽飛深得百姓將士之心,重走太祖兵不血刃而取天下的老路。

經過這些事件,愈發淡薄。

此外,相對於當時官場的苞苴公行,相對于眾大將的熱衷經營產業,嶽飛卻是一個不經商、不置田、不造豪邸的人,過著淡薄清廉的生活。這本是難得的寶貴品質,但統治者卻未必這樣看。范增就曾提醒項羽說:“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貨,好美姬。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也就是說,不貪圖物質生活享受,非常可能被統治者認為是賺取人望,包藏覬覦社稷之心的作秀。待到劉邦做了皇帝,蕭何就不得不“自汙”以圖自保。而當名望如日中天的嶽飛有“邀譽”之嫌時,趙構就不能不大動肝火了。

置岳飛於死地的“罪證”中,有一條就是高宗親自定性的:“比遣張俊、嶽飛往彼措置戰守,二人登城行視,飛於眾中倡言:‘楚不可守,城安用修’。蓋將士戍山陽厭久,欲棄而之他,飛意在附下以譽。”岳飛到底曾否說過這樣的話,還是有人別有用心地斷章取義,是大有疑問的。但不論如何,上述高宗的話,足以見其對屬下“附下以要譽”的警惕和極端反感,高宗唯恐嶽飛深得百姓將士之心,重走太祖兵不血刃而取天下的老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