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戰國史:就孫臏與龐涓鬥智,談一下兵法地形“深入則專”的理論

孫龐鬥智應該是中國歷史上很戲劇性的一幕, 師出同門, 心存嫉妒, 殘害兄弟, 忍辱偷生, 戰場鬥智, 奇謀妙計, 快意恩仇, 惡人落得可恥下場。 完全是標準影視劇的情節, 只可惜中間沒有美人參與其中。

但這裡面, 我認為戰敗者龐涓可能沒有明白兵法上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和理論, 而這個理論是出自於兵法地形篇的, 這個理論就是深入則專的理論。

深入則專的意思是:士兵們深入到了敵軍的腹地, 因為地理不熟悉, 周遭環境不熟悉, 身邊幾米外盡是敵國對手的軍隊與人民, 一切都在危險中, 這樣更能讓士兵抱團求生而不是出現逃跑現象。 這樣的地形, 兵法九地篇謂之重地。

孫子曰“凡為客之道, 深則專, 淺則散。 ”

從心理學來看, 兵法說的也是有道理的, 在這樣的環境下, 可能面臨環境不熟悉、語言不通、生活習慣、服裝等等與周遭敵軍的不一致, 主帥可能還有地圖什麼的, 小兵到哪兒去搞?這種情況下, 士兵唯有抱團取暖, 想逃跑, 很有可能因為以上因素死於非命。

深入則專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陌生而致命的環境促使士兵專心一志, 不會出現逃兵現象。

但龐涓顯然對這個道理沒有掌握, 在孫臏實施增兵減灶的時候,

他很細心的點了孫臏留下的士兵灶台, 居然因為灶台的減少, 而認為出現了齊軍潰逃的現象, 因此率輕軍直進, 想一舉擊敗孫臏, 消滅心腹之患, 最終身死人手。

兵法“深入則專”這個淺顯的道理其實一再被後世證明:陌生而致命的外部環境最容易讓士兵抱團取暖而不是逃跑,

而熟悉、容易求生的環境最容易讓士兵逃跑。 後世紅軍長征之所以除了戰鬥減員外和環境減員外, 逃兵很少, 就是因為深入則專的道理。

當然, 很難想像, 鬼穀子教出來的學生龐涓會不懂這個道理, 也許被仇恨蒙蔽了雙眼, 也許是太過大意與驕傲。 當然, 更多的可能是孫臏他瞭解龐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