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雍正乾隆紅人,四任兩江總督,其人名氣不輸于成龍

在清朝近三百年的歷史上, 有一位人物著實了得, 他一生在雲貴、川陝、兩江及河道擔任總督, 更讓人驚奇的是, 他曾四次擔任兩江總督, 而且在兩江任上一干就是三十年, 堪稱清朝“第一總督”, 此人就是尹繼善。

尹繼善, 章佳氏, 滿洲鑲黃旗人, 康熙三十五年(1696)出生, 其父是大學士尹泰, 其母是身為侍妾的漢族人江甯徐氏。 康熙六十年(1721), 雍親王胤禛受命在盛京祭祖時, 曾在尹家避雨, 由此與尹家相識。

雍正元年(1723), 尹繼善進京參加禮部考試, 中進士, 進入翰林院。 覲見時, 雍正帝一見其人, 就對風度翩翩、才華橫溢的尹繼善讚不絕口, 令其充日講起居注官, 隨侍左右。 從此, 尹繼善開始了漫長而顯赫的仕宦生涯。

雍正五年(1727), 尹繼善遷為侍講, 再遷戶部郎中。 雍正六年(1728), 授內閣侍讀學士, 協理江南河務, 不久, 即署江蘇巡撫, 當時尹繼善年僅三十二歲。 尹繼善雖身兼數職,

卻能遊刃有餘。

當時浙江總督李衛過江浦, 上奏:“黃河水小, 開壩放水”, 已得雍正帝批准。 而尹繼善卻提出了異議, 當時有人見他頂撞皇帝, 以為將有殺身之禍, 但雍正見他言之有理, 不僅採納了他的建議, 還賞賜了他衣冠。

雍正七年(1729), 尹繼善署理河道總督,

九年任兩江總督。 尹繼善入仕後六載成巡撫, 八載成總督, 這在清朝政界可謂一大奇跡, 連後來的乾隆帝也稱“八年至總督, 異數誰能遘?”

雍正十年(1732), 協辦江甯將軍, 兼理兩淮鹽政。 次年, 尹繼善調任雲貴廣西總督, 雍正十三年(1735), 尹繼善奏定貴州安籠等營制。 貴州再次發生暴亂, 尹繼善發雲南兵, 並征湖廣、廣西等地的清兵策應, 破苗寨。 定苗亂。

乾隆元年(1736), 貴州另設總督, 尹繼善專督雲南。

乾隆二年, 尹繼善入朝覲見, 以父親尹泰年老, 乞求留京侍養, 乾隆授予他刑部尚書, 兼管兵部。 乾隆四年加太子少保。

乾隆五年(1742), 尹繼善再次離京出任川陝總督, 期間, 郭羅克部番發動暴亂, 尹繼善很快平息, 乾隆七年(1740), 尹繼善母親去世, 丁憂回家, 次年第二次署兩江總督, 並協理河務。 乾隆十年, 實授兩江總督。

乾隆十三年, 尹繼善入朝覲見, 調任兩廣, 當尚未赴任就改任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軍機處行走, 兼正藍旗滿洲都統, 不久, 再次出署川陝總督, 後因四川另設總督, 命其專督陝、甘。

乾隆十四年, 尹繼善奉命參贊軍務,

加封太子太保, 次年, 因西藏地區不穩定, 四川總督策淩統兵入藏, 尹繼善奉命兼署川陝總督。

乾隆十六年, 尹繼善第三次調任兩江總督, 次年, 得旨嘉獎, 奉召回京。 乾隆曾要求尹繼善向李衛、鄂爾泰、田文鏡等大臣學習, 他回答說:“李衛, 臣學其勇, 不學其粗;田文鏡,臣學其勤,不學其刻;鄂爾泰,宜學處多,然臣不學其愎。”乾隆聽後不但沒有責怪他,反而稱讚他是“真知學者”,並為其題辭“惠恰兩江”。

乾隆十九年(1753),尹繼善第四次調任兩江總督,兼江蘇巡撫。乾隆二十七年,尹繼乾隆帝南巡,尹繼善奉命擔任御前大臣。乾隆二十九年,授文華殿大學士,仍留兩江總督任。

乾隆三十年,乾隆再次南巡時,尹繼善年已七十,乾隆多次南巡,尹繼善調度得當,拱衛周到,為了迎接乾隆,他將江甯織造署擴建為行宮,又在督署內修建石舫等建築,在他的請求下,乾隆為石舫提名“不系舟”。同年,尹繼善奉詔入閣,兼領兵部事,充上書房總師傅。

乾隆三十四年(1769),尹繼善兼翰林院掌院學士,乾隆三十六年,乾隆帝東巡,尹繼善奉命留京處理政務之事,同年四月,因病逝世,諡文瑞。

不學其粗;田文鏡,臣學其勤,不學其刻;鄂爾泰,宜學處多,然臣不學其愎。”乾隆聽後不但沒有責怪他,反而稱讚他是“真知學者”,並為其題辭“惠恰兩江”。

乾隆十九年(1753),尹繼善第四次調任兩江總督,兼江蘇巡撫。乾隆二十七年,尹繼乾隆帝南巡,尹繼善奉命擔任御前大臣。乾隆二十九年,授文華殿大學士,仍留兩江總督任。

乾隆三十年,乾隆再次南巡時,尹繼善年已七十,乾隆多次南巡,尹繼善調度得當,拱衛周到,為了迎接乾隆,他將江甯織造署擴建為行宮,又在督署內修建石舫等建築,在他的請求下,乾隆為石舫提名“不系舟”。同年,尹繼善奉詔入閣,兼領兵部事,充上書房總師傅。

乾隆三十四年(1769),尹繼善兼翰林院掌院學士,乾隆三十六年,乾隆帝東巡,尹繼善奉命留京處理政務之事,同年四月,因病逝世,諡文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