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給家長的一封信——蹲下來和孩子說話,你會看到不同的世界

有一些不偏不倚地戳中你, 令你深思。 那麼, 你平時是怎麼和孩子聊天的?你說的話, 孩子真的理解嗎?孩子的心思, 你真的懂嗎?不是他“不聽話”、“鑽空子”、“找彆扭”、“無理取鬧”, 而是你不瞭解他, 沒有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 蹲下來吧, 放下父母權威的架子, 給予孩子愛、自由和平等, 像對待朋友一樣對待你身邊的“小大人”。 當心的距離被拉近, 你說的話, 他就願意聽了。

前幾天在餐廳吃飯, 鄰桌坐著一對母子。 小男孩的勺子掉地上了, 想再要一個, 媽媽指著不遠處的收銀台, 溫柔地說:“寶寶, 自己去阿姨那裡要一個吧!”小男孩轉過頭, 朝媽媽指的方向抬頭掃視了一番, 不情願地小聲說:“哎呀媽媽, 你幫我去拿吧!”

在小男孩磨嘰了三番五次之後, 媽媽終於爆發了, 站起來凶凶地吼道:“就在那裡!你看不見咋的?這點破事看你費勁的樣!”

看著小男孩噘著嘴一臉茫然地從我身邊經過,

我連忙提醒他:“從前面紅桌子那裡右轉就能看見!”小男孩看了我一眼, 頓時露出笑臉, 飛快地跑過去拿了個勺子回來了。

你看, 小男孩其實並不排斥自己去拿勺子, 可他為什麼一開始不願意去呢?估計您也看出來了, 因為按照媽媽的描述, 小男孩根本不知道取勺子的地方在哪裡。

以小男孩不到1米的身高, 看到的只是滿眼的桌椅和嘈雜的人群, 他根本不理解媽媽口中的“就在那裡”為什麼聽起來那麼輕而易舉。

我們總是從大人的視角, 把孩子應該做的事情想得理所當然, 所以才會感到孩子“不乖”;而我們很少會考慮到, 在孩子的視角上, 我們的要求往往不可理喻。 父母要想解決這些, 其實有一個絕妙的辦法——蹲下來。

——蹲下來, 發現孩子的世界是那麼不同

有的孩子特別不喜歡逛商場, 這令家長們很疑惑, 孩子不是都愛熱鬧嗎?如果有機會, 家長們不妨嘗試在商場裡蹲一下, 然後就會明白, 原來在孩子眼中, 所見的除了貨架就是一雙雙腿, 這會讓孩子感到緊張、壓抑,

所以才會吵著要回家。

所以, 下次孩子突然緊張煩躁的時候, 請您先不要動怒訓斥孩子, 您不妨蹲下來, 從孩子的高度環顧一下周邊環境, 或許確實會發現一些讓孩子感到很不開心的因素, 然後再妥善解決。

“蹲下來”不僅是一種姿勢, 更是一種“好父母”心態。 只有真正理解“蹲下來”的含義, 才能真正瞭解孩子, 尊重他們的需要。 因為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擁有自己的思想, 要想與孩子的溝通有效, 就要做到換位思考, 這樣才能瞭解孩子, 達到有效的溝通。 因此, 每位家長都要放下“權威”的架子, 和孩子做朋友, 用愛與尊重作為引導, 讓孩子擁有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

——"好父母"溝通前提:瞭解孩子內心需要

蹲蹲下來,

保持和孩子同樣的視野, 你才能看見他所看到的畫面;蹲下來, 更是一種謙卑的心態、溫柔的陪伴;蹲下來, 你才能平等地與孩子對話。 一位已經年過四十的女士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天, 小學一年級的她, 高興地哼唱著從音樂課上學到的一首歌回家。 當時的她並未注意到母親來了, 而只是聽到母親突如其來的聲音:“你唱得太難聽了, 真是五音不全!”從此以後, 她再也不敢高聲歌唱, 音樂課成了她學生時代最不喜歡的一門功課, 常常不合格。 到她成年後, 卻有位元音樂學院的教授對她說, 你的音色真美, 如果從小訓練, 有可能發展成為動聽的女中音。

許多家長提到“熊孩子”越來越不聽話, 對此, 家長在和孩子交流時, 應該更加注意用孩子可以理解的語言與子女溝通。 比如,讓孩子收拾玩具時,可以說:“來,娃娃,我們一起幫助小積木回到自己的小房子吧,積木寶寶們該睡覺了。”這樣孩子就比較容易理解,並且樂於做這件事。

父母要特別注意孩子的成長階段,在適當的階段給予適當的教育。她介紹,孩子一般都會有三個叛逆期,第一個,就是大概3至5歲的時候稱為“寶寶叛逆期”;第二個,是在7歲左右,孩子會經歷一個“兒童叛逆期”;12歲以後,就是“青春期叛逆期”。

孩子內心開始有“自我”意識,他們開始排斥命令、指揮,用這種方式來要求被平等對待。孩子的成長是迅速的,超過父母的學習進度,因此父母要趕在孩子到達新的年齡階段前,提前學習一些技巧,真正成為能“引導”孩子健康成長的“好父母”,而不是孩子身後的“救火隊”。

蹲下來對孩子說話的積極效果有以下四點:

1、當大人蹲下來用低聲調教育孩子時,孩子會察覺到你的沉著、冷靜、親善和愛護,從而穩定住自己的情緒,並且能及時地把所思所想的內容告訴你。

2、蹲下來低聲細語地與孩子悄悄對話,孩子會感到與你是處在平等的地位上,這樣就能引起孩子聽大人說話的興趣,而且使其能夠集中注意力聽你講話的內容,真正領會你說話的道理,從而容易接受。蹲下來和孩子說話,更能讓孩子覺得受到尊重。

3、常用這種蹲下來溫和親切的低聲調與孩子對話,還可以增強孩子對成人的信任感,增強孩子與成人進行交流的自信心。

4、蹲下來和孩子說話,孩子能夠更好地觀察到你的表情。理解你的用心,從而能夠促進孩子和成人之間的溝通。

現在,蹲下來,和你的孩子說說話吧!

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不錯,歡迎轉發分享!

比如,讓孩子收拾玩具時,可以說:“來,娃娃,我們一起幫助小積木回到自己的小房子吧,積木寶寶們該睡覺了。”這樣孩子就比較容易理解,並且樂於做這件事。

父母要特別注意孩子的成長階段,在適當的階段給予適當的教育。她介紹,孩子一般都會有三個叛逆期,第一個,就是大概3至5歲的時候稱為“寶寶叛逆期”;第二個,是在7歲左右,孩子會經歷一個“兒童叛逆期”;12歲以後,就是“青春期叛逆期”。

孩子內心開始有“自我”意識,他們開始排斥命令、指揮,用這種方式來要求被平等對待。孩子的成長是迅速的,超過父母的學習進度,因此父母要趕在孩子到達新的年齡階段前,提前學習一些技巧,真正成為能“引導”孩子健康成長的“好父母”,而不是孩子身後的“救火隊”。

蹲下來對孩子說話的積極效果有以下四點:

1、當大人蹲下來用低聲調教育孩子時,孩子會察覺到你的沉著、冷靜、親善和愛護,從而穩定住自己的情緒,並且能及時地把所思所想的內容告訴你。

2、蹲下來低聲細語地與孩子悄悄對話,孩子會感到與你是處在平等的地位上,這樣就能引起孩子聽大人說話的興趣,而且使其能夠集中注意力聽你講話的內容,真正領會你說話的道理,從而容易接受。蹲下來和孩子說話,更能讓孩子覺得受到尊重。

3、常用這種蹲下來溫和親切的低聲調與孩子對話,還可以增強孩子對成人的信任感,增強孩子與成人進行交流的自信心。

4、蹲下來和孩子說話,孩子能夠更好地觀察到你的表情。理解你的用心,從而能夠促進孩子和成人之間的溝通。

現在,蹲下來,和你的孩子說說話吧!

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不錯,歡迎轉發分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