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師豐子愷的英語為什麼如此好?我們也來學習他的好方法

豐子愷先生(1898-1975)不僅是著名的畫家, 而且是有名的文學家和翻譯家。 他一生勤奮好學, 勤於鑽研, 除搞作畫, 練書法, 寫隨筆外, 先後學過日文, 英語, 俄語, 並用這3種外文翻譯了大量的音樂, 美術, 理論和文學作品。

豐子愷主要作品有《緣緣堂隨筆》、畫集《子愷漫畫》等。 師從弘一法師(李叔同), 以中西融合畫法創作漫畫以及散文而著名。 1926年9月30日, 豐子愷漫畫結集面世。

豐子愷學外文的方法非常的特別。

他是有計劃地熟讀課文, 或以中譯本為參考, 熟讀原著。 每天讀一新課, 同時不斷地溫習舊課。 為了加深記憶, 牢固掌握所學東西, 他常採取有計劃的重複的方法掌握所學的東西。 如讀一篇文章, 每讀一遍, 在文章下面劃一筆, 一筆一筆積起來, 組成一個“讀”字的繁體字, 即表示他把這篇文章讀了22遍。 具體的辦法是這樣:第一天他把第1課讀10遍, 寫下左邊的言字旁和右上的士字;第二天把第二課同樣讀10遍, 再把每一課溫五遍, 在士字下加寫一個四字;第三天把第三課讀10遍, 第二課溫5遍, 每一課溫5遍, 寫下目字;第四天把第四課讀10遍, 重溫第二, 三課, 同時把第一課再溫2遍結束, 即完成“ 讀”字(繁體字)的最後兩隻腳。 這樣1課課文反復讀下去,
終於在每1課下面都寫上一個完整的“ ”字像這樣22遍分4天讀, 比一天讀22遍收穫更大。

豐子愷的這個學習外語的方法, 和我們熟知的艾賓浩斯記憶曲線有異曲同工之妙。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H.Ebbinghaus)研究發現, 遺忘在學習之後立即開始, 而且遺忘的進程並不是均勻的。

最初遺忘速度很快, 以後逐漸緩慢。 他認為"保持和遺忘是時間的函數", 他用無意義音節(由若干音節字母組成、能夠讀出、但無內容意義即不是詞的音節)作記憶材料, 用節省法計算保持和遺忘的數量。 並根據他的實驗結果繪成描述遺忘進程的曲線, 即著名的艾賓浩斯記憶遺忘曲線。

大師豐子愷刻苦自學俄語的精神更令人敬佩。 他開始自學俄語時, 已經53歲了。 他用的課本是《俄語一月通》。 這本書是從日文的“四周間”(即“四星期通”)翻譯過來的。 讀完了這種課本, 他就找一些俄文原著, 對照著中譯本讀起來。 讓人想不到的是, 他學俄文僅僅用9個月就開始閱讀文豪托爾斯泰的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的原著了, 全書9個月讀完。 以後他就動手翻譯屠格涅夫的《獵人筆記》, 31萬字, 5個月譯完。 從開始學俄語到動手譯《獵人筆記》, 前後還不到2年呢!而且他當時還有作畫, 編書等任務以及種種社會活動。 學習俄語還是利用業餘時間的。 豐子愷先生學外語, 尤其是俄語, 既沒有老師,也沒有完備的教材,全靠自己刻苦鑽研,竟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取得這麼大的成績,真的讓人佩服。

我們中國學生學習英語,哪怕從初一算起來,到大學畢業,怎麼樣算都有10年左右時間,為什麼我們測學習效果那麼差呢?這個問題確實值得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最可悲的事情莫過於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請學習,效果卻微乎其微,容易打擊大家的自信心。希望大家可以從豐子愷先生學習外語的方法中獲得啟示!

既沒有老師,也沒有完備的教材,全靠自己刻苦鑽研,竟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取得這麼大的成績,真的讓人佩服。

我們中國學生學習英語,哪怕從初一算起來,到大學畢業,怎麼樣算都有10年左右時間,為什麼我們測學習效果那麼差呢?這個問題確實值得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最可悲的事情莫過於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請學習,效果卻微乎其微,容易打擊大家的自信心。希望大家可以從豐子愷先生學習外語的方法中獲得啟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