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我國歷朝統治者是如何控制軍權的

毛主席說過:槍桿子裡出政權。 在我國一直都是如此, 歷朝統治者都比較重視兵權, 想了不少辦法, 今天我就和大家談談那些控制軍權的舉措。

一, 強幹弱枝;

所謂強幹弱枝, 就是指:強化中央軍隊, 弱化地方軍隊, 把最強大的軍隊握在自己手裡, 地方軍隊造反, 永遠不是自己的對手。 這裡指的就是皇帝或者政權統治著緊緊的握住軍權。 在我國不乏這樣的例子, 例如秦朝, 實行的就是強幹弱枝的政策, 先是收歸兵器, 然後就是大修驛道, 關中地區駐兵多, 地方不多駐兵;又比如宋朝, 宋太祖“杯酒釋兵權”, 收歸大將軍權, 增加禁軍的控制力, 導致了“兵不識將, 將不識兵”的現象, 形成了守內虛外的局面。

二, 監軍制度;

所謂監軍, 就是中央政權派駐某支軍隊的負有監督職責的官員。 雖然在我國古代有句話叫:將在外 , 君命有所不受。 但是握有實權的將軍又怎麼能讓帝王相信呢?於是監軍就應運而生。 在我國古代, 無論什麼時候, 只要是有軍隊的地方, 監軍總是不會缺少的, 於是就形成了“將軍領兵出征, 皆置監軍”的情況。

三, 將兵分離;

將兵分離, 就是說防止將兵關係過於密切, 士兵只知道聽命于將領, 不知道聽命於帝王。

在我國古代, 有很多以將軍姓氏命名的軍隊, 如岳家軍, 吳家軍等, 這些軍隊雖然帝王默許存在, 但是始終不會放心, 北宋時期, 經常會將將領調離, 以防出現問題, 後來就出現了一種現象:平時帶兵的將軍有管理權沒有出征權, 而出征的將軍有統兵權卻沒有平時的管理權, 戰事結束後, 統兵的將軍交付軍權。

四, 嚴格制度;

一般指的是:發兵制度和起兵制度的革新。 發兵啟用的是現成的軍隊, 而起兵則是屬於一個動員的過程。 歷代統治者一般都會將軍權緊緊握在手裡, 一般調動軍隊, 都會有個信物。 例如古代的虎符, 後來還有的朝代用節, 或者帝王的詔書。 有了這些制度, 基本上對軍政職官擅自興兵起到了限制作用。

歷朝歷代, 一般都會吸取這一個寶貴經驗, 一言以蔽之, 就是但凡把軍權抓在手裡時, 中央集權就會比較強大, 說話就會很有分量;反之, 地方政權如果把軍隊抓在手裡, 中央的話語權就會大打折扣, 例如唐朝中期的藩鎮割據, 明朝初期的靖難之役等,

可見軍權在一個政權的穩固中起到的作用是比較明顯的。 歷代帝王通過以上四個措施緊握軍權, 也是應有之意。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 請訂閱“源稚生”, 本文系作者原創, 不盡之處請指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