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315漫話:自主品牌汽車召回少是因為品質好?

關於汽車召回這件事, 自主品牌的用戶一般是這樣的反應:

做為自主品牌的忠實用戶, 能碰到召回發生在自己的身上的概率跟中彩票的概率的差不多。

當然, 指的是中5元那樣的彩票概率。

自主品牌在汽車召回這一嚴肅的事件上, 往往是三緘其口。

以2016年為例, 國家質檢總局共發佈188條汽車召回公告, 召回汽車總量達到1103萬輛餘。 其中自主品牌召回的數量有92364輛, 約為召回總數的0.84%,

比例之少, 難道說明了自主品牌汽車的品質很好?

再來看看一個殘忍的事實:據中國消費者協會統計, 2016年自主品牌汽車的投訴量為2,332件, 占全年投訴總量的14.89%, 超過德系、美系、日系成為投訴比例最高的車系。

2016年投訴量最大, 而召回比例最小, 這樣的對比雖不存在絕對必然的因果關係, 但也能從一定程度上表明自主車企在“召回”一事上的談虎色變。 而這種現象, 有多方面的原因, 在這裡我們只從車企和消費者兩個方面探討。

對於車企來說, 其實就是一個字:怕

自主品牌一路走來可謂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能有今天與合資品牌分庭抗禮的局面實屬不易。 “召回”意味著汽車產品存在缺陷, 一旦啟動召回就是直接向消費者承認缺陷的存在。 在車企看來, 自然會擔心影響到消費者對品牌的信心。 另一方面, 召回更需要消耗財力物力, 一次大規模的召回所要承擔的代價恐怕是一些普通規模或者新興車企難以承受的生命之重。

對於消費者來說, 其實也是一個字:愛

消費者對於自主品牌的愛, 表現在包容和放縱。

絕多數消費者對自主品牌有著默默包容的態度。 中國汽車行業從無到有的過程也就幾十年, 而自主品牌的迅速發展更是近十幾年的事, 消費者對於本土汽車有著一定的包容度。 對於平時用車過程產生的一些問題, 消費者會本著國產汽車發展時間短、技術不成熟、價格低, 存在一些問題也是情理之中的包容而沒有追究到底, 而這種包容是建立在對自主品牌“價廉物不美”的認知上, 這也導致了自主品牌的品牌溢價能力無法與合資品牌相比。

消費者的這種包容其實是對車企的放縱,使得某些自主車企在“召回”上缺少壓力,能過則過。

當然,近年來隨著自主品牌的壯大,部分車企開始以積極的態度對待“召回”一事。依舊以剛過去的2016年為例,進行召回的自主品牌有吉利、東風風神、江淮、一汽、比亞迪等,這些都是比較成功的自主品牌,敢於召回是一個品牌自信和負責任的表現,掩耳盜鈴和開誠佈公,後者更容易獲得消費者的信任和肯定。

如果說,自主品牌汽車在“召回”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那麼,對於那些已經領頭走在前面的值得鼓勵的車企,我只有一句話相贈: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汽車盟友

消費者的這種包容其實是對車企的放縱,使得某些自主車企在“召回”上缺少壓力,能過則過。

當然,近年來隨著自主品牌的壯大,部分車企開始以積極的態度對待“召回”一事。依舊以剛過去的2016年為例,進行召回的自主品牌有吉利、東風風神、江淮、一汽、比亞迪等,這些都是比較成功的自主品牌,敢於召回是一個品牌自信和負責任的表現,掩耳盜鈴和開誠佈公,後者更容易獲得消費者的信任和肯定。

如果說,自主品牌汽車在“召回”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那麼,對於那些已經領頭走在前面的值得鼓勵的車企,我只有一句話相贈: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汽車盟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