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通調沖脈公孫穴

【公孫穴】經穴名。 出《靈樞。 本輸》。 屬足太陰脾經。 足太陰之絡穴。 八脈交會穴之一, 通沖脈。

(1)公孫穴。 “公孫”, 公之輩與孫之輩也, 言穴內氣血物質與脾土之間的關係也。 脾經物質五行屬土, 其父為火, 其公為木, 其子為金, 其孫為水。 該穴名意指本穴物質為脾經與沖脈的氣血相會後化成了天部的水濕風氣。 本穴物質來源於二個方面, 一是太白穴傳來的天部之氣, 二是由地部孔隙傳來的沖脈高溫經水。 沖脈的高溫地部經水出體表後急速氣化與天部的氣態物相合, 形成了本穴天部中的水濕風氣, 故名。 (沖脈為經脈之海,

其特點是“主滲灌溪谷”, 其來源是位於人體重力場中心部的高溫區胞宮, 故其氣血物質溫壓較高。 而本穴位處人之足部, 在地球重力場的制約下, 沖脈流行至公孫的物質為下行的水液, 流行的通道是沖脈的體內經脈, 故沖脈氣血出公孫後會急速氣化。

(2)足太陰絡穴。 絡, 聯絡也。 本穴物質為天部的水濕風氣, 其運行為橫向輸散脾胃二經, 有聯絡脾胃二經各部氣血的作用, 故為足太陰絡穴。

(3)沖脈足太陰之會。 理同公孫名解。

【按摩公孫穴位的作用與好處】

【主治病症】胃痛、嘔吐、腸鳴、腹痛、泄瀉、痢疾、心煩、失眠、腹脹、食不化、腳氣、足踝痛、月經不調、顏面水腫等。

【功效作用】健脾益胃、通調沖脈、消除痞疾

【古代記述】久瘧不嗜食, 多寒熱汗出,

善嘔, 痰壅胸膈, 腸鳴切痛, 厥頭面腫起, 煩心, 狂, 多飲, 不嗜臥鼓脹, 霍亂, 心痛, 脾冷胃痛, 脅脹, 脅痛, 食不化, 腸風下血, 足心熱或痛, 癇疾。

【近人報導】頭暈, 胸痛, 心悸, 下腹部痙攣, 消化性潰瘍, 急慢性腸炎, 痛經, 胎盤滯留, 足趾麻痛。

【臨床運用】現代常用於治療急慢性胃炎、消化道潰瘍、急慢性腸炎、神經性嘔吐、消化不良、精神分裂症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