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朱元璋:我本淮右布衣,我還擅長殺大臣

就著《明朝那些事》, 看《明史》。

《明朝那些事兒》第一部就看完了, 已經看到朱元璋和人間拜拜, 《明史》才看了不足三大頁, 讓我動容者三。

其一, 朱重八同學貴為皇帝之後的那句話, 太讓人動容。

“我本淮右布衣”, 壯哉朱元璋, 千古帝王, 唯劉邦與朱元璋布衣, 劉備同學這輩子真吃虧的就這句話了, 沒機會大聲說:我本布衣, 混到這份上, 爺真的很牛逼。

其二, 《明史》看了不到三卷, 其實就是不到三章, 三大片兒。

朱元璋你這個老小子真狠那, 功臣都讓你娘的殺絕了, 才三大頁紙不到啊。

其三, 看書和出聲讀書真不太一樣, 出聲讀書, 哪哪兒寫的不夠深入, 哪哪兒太跳躍了, 尤其是故事性強的作品, 出聲則了然。

《明朝那些事兒》就屬於這個類型, 很優秀, 但硬傷不少。

所以和《明史》同步讀之, 更妥當。

明朝開國六公爵, 朱元璋還活蹦亂跳那, 這六位全翹了。

當然, 有兩位是自己及時死掉的。

他們分別是:韓國公李善長、 魏國公徐達 、曹國公李文忠、 宋國公馮勝 、衛國公鄧愈 、鄭國公常茂(常遇春之子)。

後勤大隊長——李善長

按功行賞, 李善長排了天字第一號功臣, 李善長基本上就是朱元璋的蕭何, 第一後勤大隊長, 朱元璋帶著兄弟出去折騰,

這位在後方搞安定團結和後勤保障工作。

切莫小看, 劉邦這個例子就很典型, 贏項羽之前, 主要就是輸, 輸了再打, 全靠後勤供應。

所以李善長和蕭何們, 的確賊拉重要。

李善長也是開國六公爵裡唯一的文臣。

你肯定在想劉伯溫吧, 劉基同學根本就不在此六人之列, 只是封了個侯爵, 當然, 劉伯溫的確也是被朱元璋玩死的。

其實, 我在撰寫此文的時候, 有一個疑問, 就是假如李善長沒默許胡惟庸胡來, 李善長會被朱元璋玩死嗎?

後來, 我確定了, 朱元璋會的, 不管怎樣, 李善長都會死掉。

一開始的故事很老套,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無論是朝堂之上, 還是江湖之上, 有了人就要爭鬥, 就有山頭和小集團, 正如《無間道》裡說的“出來混, 早完是要還的”, 而人在江湖的確會有身不由己, 獨善其身, 很難很難。

李善長為首的淮西集團和劉伯溫為首的浙東集團開始在朱元璋面前撕逼, 爭寵。

朱元璋免費看戲, 不吱聲, 但其實很關注, 這是禍事的開端, 朱元璋應該會很感謝這場爭鬥, 同時也提醒了朱元璋,

這幫傢伙沒個安省。

具體過程就不細說了, 互有勝負, 劉伯溫先以退為進的敗落, 但最終也把李善長拉下了馬, 而後來的名人胡惟庸代表李善長登場。

劉伯溫看的很准, 李善長眼光很差, 但這其實都不重要, 因為即使沒有李善長和劉伯溫的爭鬥, 沒有胡惟庸, 也還會有別人。

朱元璋照樣不會讓你活下去。

先是借胡惟庸之手搞死了劉伯溫, 這個謀慮比朱元璋還深遠的傢伙死掉了, 朱元璋才會高興一些吧。

當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兒》裡說的很對,朱元璋想到的,劉伯溫能想到;你朱元璋看不明白的,劉伯溫還是能看明白,這樣的存在,對朱元璋來說,不,不僅僅是朱元璋,所有的帝王,所有牛逼的帝王,都是不安心的。

文人都想當諸葛亮,卻忘記了,諸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除了忠,也是一種幸運,明君忠臣是一齣戲,只有一邊的演員是演不成的。

胡惟庸這個李善長的馬仔,翻身做了主人,順便也把李善長脫下了水,當然,這都是朱元璋棋盤上的棋子,胡惟庸案是殺人的好由頭,從根本上也解決了朱元璋真正在意的,丞相之位。

其實李善長雖然犯了案,但是死的還算是晚,朱元璋幹死胡惟庸許久,才去滅李善長。

老李啊,丹書鐵劵這東西,其實就是黃馬褂,這玩意兒只能拿著向臣工顯擺,但並不能真的保命,老李啊,你有兩塊鐵卷,也依然保不住你的命。

賞無可賞,唯有賜死,何況你李善長還給了朱元璋那麼多藉口。

奧,對了,李善長的死,也展示不少兄弟情深,唯一沒有被朱元璋整死的湯和也有出場演繹,湯和出賣了李善長,幫助朱元璋找了一個揮刀的莫須有理由,真是休戚與共的好兄弟。

李善長不會謀反的動機太差了,他已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而且是皇帝的兒女親家,無論胡惟庸還是誰,幫著謀了反,不頂多還是這個待遇嗎?

沒必要的事,況且李善長有一點比劉伯溫強,那就是李善長比劉伯溫更瞭解朱元璋,劉伯溫知事知人,也是個在民間多智近妖的人物,但是,劉伯溫不夠瞭解最關鍵的一個人,那就是主上,朱元璋。

李善長瞭解,比劉伯溫瞭解的多,不過也無所謂了,瞭解也是死,不瞭解的也死了。

這很統一,在這一點上,朱元璋一以貫之。

文人們還是要把書讀透徹一些,不要總幻想什麼功成名就,明主知遇之恩,不然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死的很及時,不給主上舔麻煩的妙人們——徐達、李文忠、鄧愈、常遇春們

被朱元璋譽為“萬里長城”的明朝第一名將徐達,是自己死掉的。

而徐達這個人,不但低調,而且非常非常懂事,也看事,假設壽命再長個十年,朱元璋也未必會殺他,但是再不知趣的多活幾年就不好說了。

為什麼我對徐達這麼有信心那?

馮夢龍在《智囊全集》裡記錄了徐達兩件事,可以給大家做個參考。

洪武初年,大將軍徐達把元順帝圍困在開平時,故意放開一個缺口,讓順帝逃走。

常遇春很生氣,因徐達的做法等於讓本來的大功勞受影響。

徐達說:“他雖是夷狄之人,然而畢竟曾久居帝位,號令天下。如果抓到了,我們的主上怎麼處置他才好呢?是要封他為王為侯呢,還是殺了他以出氣。我認為主上兩者都不會,所以故意使他逃跑,這樣也最合適。”

常遇春一時還不能同意他的看法。

後來回京師稟報,明太祖朱元璋果然並未怪罪。

馮夢龍評曰:“省卻了太祖許多計較。然大將軍所以敢於縱之者,逆知聖德之弘故也。”

徐達這是想朱元璋所想,把事兒做在前頭,政治上一點也不糊塗啊,這個深度,劉伯溫也有,不過正好相反,所以徐達讓朱元璋歡喜,而劉伯溫讓朱元璋膽寒。

順便一說常遇春,這糊塗蛋蛋,徐達把話說這份上,讓我們這幫鍵盤俠都明白了,常遇春還不明白那,也幸虧常遇春非常及時的第一個死掉了,常遇春要是不自己死掉,就這點政治覺悟,估計下場很那難看,沒準兒連後代子孫一起交代上。

另一件事,就更重要了。

一次明太祖召徐達飲酒,喝到了夜晚還不停地灌徐達酒。

徐達喝得大醉,太祖命令內侍把徐達送到舊內休息。

舊內是太祖為吳王的時候所居住的宮殿,半夜徐達酒醒後,問內侍這是什麼地方?

內侍回答說:“是舊內。”

徐達立即起身,跪在臺階上朝北拜跪,三叩首之後才離開了。

太祖聽說這件事情之後,十分高興。

馮夢龍評曰:中山三叩頭,而主信益堅。倉卒間乃有許大主張,非特恪謹而已!

徐達這就不只是謹慎了,徐達簡直將才裡少有的明白人,而且是政治小天才,比那些飽讀詩書的所謂文官,不知道高明到哪裡去。

徐達,不僅僅是功勳卓著,不僅僅是讓朱元璋放心,還提朱元璋操心,寧願傷害自己的利益,也要為主上分憂,而且時時刻刻不忘發自肺腑的表忠心,態度誠懇,毫不做作,比哪些整天太后長太后的噁心太監們,不知道高明到哪裡去。

不但能幹,而且會幹,什麼該幹什麼不該幹,很清楚,關鍵是一顆紅心閃閃亮,一切行為都和朱元璋的心意,讓我們一起用港臺腔唱起這首歌:萬里長城永不倒!千里黃河水滔滔!

朱元璋心裡大概就有這首歌,而徐達也確實省心,老實、安分、低調的,及時的死掉了,而且還活的比常遇春長,榮華富貴好歹也享受了。

李文忠也算不錯,還是朱元璋的外甥,後來被收為義子,直接改姓朱了。

《劍橋中國明代史》的評價格外顯眼:洪武帝的外甥李文忠,是皇帝至親中唯一有點學識的人,但是從很早時候起,他對他舅父的忠誠就有些不肯定。可是,皇帝還是把他安放在極重要的位置上。他是個極有才幹的行政官員。根據史籍所載,他擅長搞錢糧和刑名事務,也善於搞大專案公共工程。

張廷玉:文忠器量沉宏,人莫測其際。其臨陣踔厲曆風發,遇大敵益壯。頗好學問,常師事金華范祖幹、胡翰,通曉經義,為詩歌雄駿可觀。

你看,李文忠不但是皇親國戚,而且文武雙全,頗具才幹。

好學問,通韜略,交儒士,嚴治軍,臨陣奮勇,戰功卓著。他器量深沉,變化莫測,臨戰意氣風發,遇大敵膽氣益壯。

更難能可貴的是李文忠為人忠直 ,嘗命軍中收養道上棄兒,所全活無算。又勸朱元璋少殺人,家故多客,嘗以客言,勸帝少誅戮,又諫帝征日本,及言宦者過盛,非天子不近刑人之義。以是積忤旨,不免譴責。

李文忠是少數敢於去勸朱元璋的人,估計多少起作用,但肯定犯忌諱,朱元璋其實原本是要幹死她的。

自從打張士誠的時候,另一個牛逼的親戚,軍事天才侄子朱文正的意外叛變開始,朱元璋其實就誰都不信了,除了一個人。

這個人也救了朱文正的命,不止朱文正,其實很多,裡面就包括李文忠,要不然李文忠想自己病死,朱元璋也不給他機會。

這個人就是朱元璋的原配馬皇后,沒有留下名字的馬皇后,大腳馬皇后。

可惜,馬皇后死的太早了,朱元璋這個老色鬼,生孩子小能手,卻再也沒有冊立皇后,睡覺可以,寵倖也沒問題,但皇后在他心裡就一個,姓馬。

這是李文忠的幸運,來自血脈和乾媽。

最後一個幸運兒是鄧愈,他死在一生的最後一次輝煌勝利之後。

鄧愈和朱元璋另外一個義子沐英打吐蕃,為明朝開疆拓土千里,大勝而歸。

鄧愈班師回朝,在回師途中生病。

西元1377年明洪武十年十一月初九日,明軍到達壽春的時候,鄧愈因病去世。

朱元璋聞訊大哭,停止上朝三天,親迎靈柩祭奠,並追封鄧愈為甯河王,諡號武順,肖像掛在太廟中享祭。朱元璋還親自選擇墓地,將鄧愈安葬在南京雨花臺,墓前置六對石翁仲石馬,山上遍地松柏,禁止砍柴打獵。並命人將鄧愈的功績寫入《洪武功臣錄》。

順便說一句這位沐英,結局也不錯,雖然死的也挺早,鄧愈活到41,沐英活到48.

《劍橋中國明代史》:沐英封于雲南。實際上是沐氏家族使雲南成為明朝的一個省,並使其成為漢族文明的一個組成部分。這個家族的聲望一直很高,它的權勢是沒有爭議的,歷代黔國公是明朝唯一持續掌握實際領土權力的勳臣。

這幾位死後都封了王。

明朝功臣比慘系列——馮勝、藍玉們

馮勝和藍玉收降了納哈出之後,馮勝就莫名其妙的被撤了職,藍玉才真正有機會當上主帥。

藍玉是常遇春的內弟,也是不世出的軍事將領,藍玉完成了徐達和常遇春們的遺志,徹底操翻了元朝。

當年明月稱藍玉為明朝最後的名將,不過分。

不過藍玉首先是自己作死,性格缺陷嚴重,是個識字的粗人。

本來朱元璋殺功臣和大臣就跟殺雞宰狗一樣,藍玉還整天作死。

睡了元朝妃子,人家氣不過自殺了,違反了朱元璋一向的安撫政策,帶兵耍橫攻打自己國家的關卡,就因為開門慢了。

《明朝那些事兒》裡這樣說藍玉最後的作死。

“朱元璋考慮到藍玉的功勞,破例封給他太子太傅的官銜,我們前面已經說過,這是個從一品官職,一般官員只有在夢裡才能得到,可以說已經是位極人臣了。

而藍玉就像吃錯了藥似的,居然在很多人面前大叫:“以我的功勞難道不能給個太師嗎?”(我不堪太師耶?)

這就不是要求進步了,是嫌自己活得太長。

朱元璋再也不能忍受了,如果他還能忍,他就不是朱元璋了。”

然後藍玉就被屈打成招說謀反了,說的還跟真的一樣,你看,打仗不怕死人,但怕錦衣衛的酷刑,沒幹的事兒都承認,唉,疼啊。

馮勝一開始被擱置,人沒死,順著藍玉的事,算是一塊兒上了黃泉路。

洪武二十六年西元1393年,藍玉案發,越二年,馮勝以藍黨被賜死。

不過馮勝並不孤單。

傅友德、王弼等跟他一塊兒,同為朱元璋所處死。

馮勝夠狠,死前 在家宴中毒死全部女眷,其義女、女兒馮秀梅、馮文敏同時被害。

《明史》曰:“太祖春秋高,多猜忌。勝功最多,數以細故失帝意”。

傅友德跟元朝撕逼的時候,孤軍封神,七戰七勝,直到十餘年之後這個記錄才被藍玉打破,確實厲害,然而,兩位頭上還有把利劍,那就是殺功臣狂魔朱元璋。

有傳說徐達是被毒死的,這個朱元璋沒那麼蠢,蒸鵝的事不合邏輯,朱元璋是好殺,人人知道,也很主動,但殺徐達,很方便,沒必要留這個話頭。

李文忠的死據說也有毒死的說法,但我個人認為,有馬皇后的力保,當時沒殺,之後已然病怏怏的,不太有必要。

李善長滿門抄斬,常遇春的兒子常茂幸虧跑得快,之後跟著朱棣造了反,但那是後話了。

,到頭來有機會自己死的,都算善終,甚至賜死一人的也都還行,畢竟族滅的也不在少數。

不過歷史這東西,很有意思,縱有千般計較,萬般狠手,後面總有人算帳。

劉邦殺功臣,說多也不多,說少也不少,那畢竟是異姓王,活著的異姓王,但畢竟留下的老臣還是不少的。

後來諸呂作亂,要是沒這麼老傢伙們出來搗鼓,估計大漢王朝到底姓什麼,好不好說。

明朝雖然一直姓朱,朱元璋一開始是為了兒子,後期成了為孫子,下手就更狠了。

雖然留下個能打仗的叔叔撐腰,卻沒想到,正是叔叔朱棣出來改朝換代,而當時,戰場上早已經沒了對手。

但凡明朝開國六公四十八爵,還能留下些能主事的,朱棣的篡位還真未必就這麼順暢。

朱元璋啊朱元璋,你本淮右布衣,提三尺劍奪得天下,一路跟你的兄弟臣子,大多數還是忠心的,爭寵的雖然多,真造反和叛變的很少很少了。

老天爺未必長眼,但地下有知,朱元璋收到的報應,還真是快的很。

當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兒》裡說的很對,朱元璋想到的,劉伯溫能想到;你朱元璋看不明白的,劉伯溫還是能看明白,這樣的存在,對朱元璋來說,不,不僅僅是朱元璋,所有的帝王,所有牛逼的帝王,都是不安心的。

文人都想當諸葛亮,卻忘記了,諸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除了忠,也是一種幸運,明君忠臣是一齣戲,只有一邊的演員是演不成的。

胡惟庸這個李善長的馬仔,翻身做了主人,順便也把李善長脫下了水,當然,這都是朱元璋棋盤上的棋子,胡惟庸案是殺人的好由頭,從根本上也解決了朱元璋真正在意的,丞相之位。

其實李善長雖然犯了案,但是死的還算是晚,朱元璋幹死胡惟庸許久,才去滅李善長。

老李啊,丹書鐵劵這東西,其實就是黃馬褂,這玩意兒只能拿著向臣工顯擺,但並不能真的保命,老李啊,你有兩塊鐵卷,也依然保不住你的命。

賞無可賞,唯有賜死,何況你李善長還給了朱元璋那麼多藉口。

奧,對了,李善長的死,也展示不少兄弟情深,唯一沒有被朱元璋整死的湯和也有出場演繹,湯和出賣了李善長,幫助朱元璋找了一個揮刀的莫須有理由,真是休戚與共的好兄弟。

李善長不會謀反的動機太差了,他已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而且是皇帝的兒女親家,無論胡惟庸還是誰,幫著謀了反,不頂多還是這個待遇嗎?

沒必要的事,況且李善長有一點比劉伯溫強,那就是李善長比劉伯溫更瞭解朱元璋,劉伯溫知事知人,也是個在民間多智近妖的人物,但是,劉伯溫不夠瞭解最關鍵的一個人,那就是主上,朱元璋。

李善長瞭解,比劉伯溫瞭解的多,不過也無所謂了,瞭解也是死,不瞭解的也死了。

這很統一,在這一點上,朱元璋一以貫之。

文人們還是要把書讀透徹一些,不要總幻想什麼功成名就,明主知遇之恩,不然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死的很及時,不給主上舔麻煩的妙人們——徐達、李文忠、鄧愈、常遇春們

被朱元璋譽為“萬里長城”的明朝第一名將徐達,是自己死掉的。

而徐達這個人,不但低調,而且非常非常懂事,也看事,假設壽命再長個十年,朱元璋也未必會殺他,但是再不知趣的多活幾年就不好說了。

為什麼我對徐達這麼有信心那?

馮夢龍在《智囊全集》裡記錄了徐達兩件事,可以給大家做個參考。

洪武初年,大將軍徐達把元順帝圍困在開平時,故意放開一個缺口,讓順帝逃走。

常遇春很生氣,因徐達的做法等於讓本來的大功勞受影響。

徐達說:“他雖是夷狄之人,然而畢竟曾久居帝位,號令天下。如果抓到了,我們的主上怎麼處置他才好呢?是要封他為王為侯呢,還是殺了他以出氣。我認為主上兩者都不會,所以故意使他逃跑,這樣也最合適。”

常遇春一時還不能同意他的看法。

後來回京師稟報,明太祖朱元璋果然並未怪罪。

馮夢龍評曰:“省卻了太祖許多計較。然大將軍所以敢於縱之者,逆知聖德之弘故也。”

徐達這是想朱元璋所想,把事兒做在前頭,政治上一點也不糊塗啊,這個深度,劉伯溫也有,不過正好相反,所以徐達讓朱元璋歡喜,而劉伯溫讓朱元璋膽寒。

順便一說常遇春,這糊塗蛋蛋,徐達把話說這份上,讓我們這幫鍵盤俠都明白了,常遇春還不明白那,也幸虧常遇春非常及時的第一個死掉了,常遇春要是不自己死掉,就這點政治覺悟,估計下場很那難看,沒準兒連後代子孫一起交代上。

另一件事,就更重要了。

一次明太祖召徐達飲酒,喝到了夜晚還不停地灌徐達酒。

徐達喝得大醉,太祖命令內侍把徐達送到舊內休息。

舊內是太祖為吳王的時候所居住的宮殿,半夜徐達酒醒後,問內侍這是什麼地方?

內侍回答說:“是舊內。”

徐達立即起身,跪在臺階上朝北拜跪,三叩首之後才離開了。

太祖聽說這件事情之後,十分高興。

馮夢龍評曰:中山三叩頭,而主信益堅。倉卒間乃有許大主張,非特恪謹而已!

徐達這就不只是謹慎了,徐達簡直將才裡少有的明白人,而且是政治小天才,比那些飽讀詩書的所謂文官,不知道高明到哪裡去。

徐達,不僅僅是功勳卓著,不僅僅是讓朱元璋放心,還提朱元璋操心,寧願傷害自己的利益,也要為主上分憂,而且時時刻刻不忘發自肺腑的表忠心,態度誠懇,毫不做作,比哪些整天太后長太后的噁心太監們,不知道高明到哪裡去。

不但能幹,而且會幹,什麼該幹什麼不該幹,很清楚,關鍵是一顆紅心閃閃亮,一切行為都和朱元璋的心意,讓我們一起用港臺腔唱起這首歌:萬里長城永不倒!千里黃河水滔滔!

朱元璋心裡大概就有這首歌,而徐達也確實省心,老實、安分、低調的,及時的死掉了,而且還活的比常遇春長,榮華富貴好歹也享受了。

李文忠也算不錯,還是朱元璋的外甥,後來被收為義子,直接改姓朱了。

《劍橋中國明代史》的評價格外顯眼:洪武帝的外甥李文忠,是皇帝至親中唯一有點學識的人,但是從很早時候起,他對他舅父的忠誠就有些不肯定。可是,皇帝還是把他安放在極重要的位置上。他是個極有才幹的行政官員。根據史籍所載,他擅長搞錢糧和刑名事務,也善於搞大專案公共工程。

張廷玉:文忠器量沉宏,人莫測其際。其臨陣踔厲曆風發,遇大敵益壯。頗好學問,常師事金華范祖幹、胡翰,通曉經義,為詩歌雄駿可觀。

你看,李文忠不但是皇親國戚,而且文武雙全,頗具才幹。

好學問,通韜略,交儒士,嚴治軍,臨陣奮勇,戰功卓著。他器量深沉,變化莫測,臨戰意氣風發,遇大敵膽氣益壯。

更難能可貴的是李文忠為人忠直 ,嘗命軍中收養道上棄兒,所全活無算。又勸朱元璋少殺人,家故多客,嘗以客言,勸帝少誅戮,又諫帝征日本,及言宦者過盛,非天子不近刑人之義。以是積忤旨,不免譴責。

李文忠是少數敢於去勸朱元璋的人,估計多少起作用,但肯定犯忌諱,朱元璋其實原本是要幹死她的。

自從打張士誠的時候,另一個牛逼的親戚,軍事天才侄子朱文正的意外叛變開始,朱元璋其實就誰都不信了,除了一個人。

這個人也救了朱文正的命,不止朱文正,其實很多,裡面就包括李文忠,要不然李文忠想自己病死,朱元璋也不給他機會。

這個人就是朱元璋的原配馬皇后,沒有留下名字的馬皇后,大腳馬皇后。

可惜,馬皇后死的太早了,朱元璋這個老色鬼,生孩子小能手,卻再也沒有冊立皇后,睡覺可以,寵倖也沒問題,但皇后在他心裡就一個,姓馬。

這是李文忠的幸運,來自血脈和乾媽。

最後一個幸運兒是鄧愈,他死在一生的最後一次輝煌勝利之後。

鄧愈和朱元璋另外一個義子沐英打吐蕃,為明朝開疆拓土千里,大勝而歸。

鄧愈班師回朝,在回師途中生病。

西元1377年明洪武十年十一月初九日,明軍到達壽春的時候,鄧愈因病去世。

朱元璋聞訊大哭,停止上朝三天,親迎靈柩祭奠,並追封鄧愈為甯河王,諡號武順,肖像掛在太廟中享祭。朱元璋還親自選擇墓地,將鄧愈安葬在南京雨花臺,墓前置六對石翁仲石馬,山上遍地松柏,禁止砍柴打獵。並命人將鄧愈的功績寫入《洪武功臣錄》。

順便說一句這位沐英,結局也不錯,雖然死的也挺早,鄧愈活到41,沐英活到48.

《劍橋中國明代史》:沐英封于雲南。實際上是沐氏家族使雲南成為明朝的一個省,並使其成為漢族文明的一個組成部分。這個家族的聲望一直很高,它的權勢是沒有爭議的,歷代黔國公是明朝唯一持續掌握實際領土權力的勳臣。

這幾位死後都封了王。

明朝功臣比慘系列——馮勝、藍玉們

馮勝和藍玉收降了納哈出之後,馮勝就莫名其妙的被撤了職,藍玉才真正有機會當上主帥。

藍玉是常遇春的內弟,也是不世出的軍事將領,藍玉完成了徐達和常遇春們的遺志,徹底操翻了元朝。

當年明月稱藍玉為明朝最後的名將,不過分。

不過藍玉首先是自己作死,性格缺陷嚴重,是個識字的粗人。

本來朱元璋殺功臣和大臣就跟殺雞宰狗一樣,藍玉還整天作死。

睡了元朝妃子,人家氣不過自殺了,違反了朱元璋一向的安撫政策,帶兵耍橫攻打自己國家的關卡,就因為開門慢了。

《明朝那些事兒》裡這樣說藍玉最後的作死。

“朱元璋考慮到藍玉的功勞,破例封給他太子太傅的官銜,我們前面已經說過,這是個從一品官職,一般官員只有在夢裡才能得到,可以說已經是位極人臣了。

而藍玉就像吃錯了藥似的,居然在很多人面前大叫:“以我的功勞難道不能給個太師嗎?”(我不堪太師耶?)

這就不是要求進步了,是嫌自己活得太長。

朱元璋再也不能忍受了,如果他還能忍,他就不是朱元璋了。”

然後藍玉就被屈打成招說謀反了,說的還跟真的一樣,你看,打仗不怕死人,但怕錦衣衛的酷刑,沒幹的事兒都承認,唉,疼啊。

馮勝一開始被擱置,人沒死,順著藍玉的事,算是一塊兒上了黃泉路。

洪武二十六年西元1393年,藍玉案發,越二年,馮勝以藍黨被賜死。

不過馮勝並不孤單。

傅友德、王弼等跟他一塊兒,同為朱元璋所處死。

馮勝夠狠,死前 在家宴中毒死全部女眷,其義女、女兒馮秀梅、馮文敏同時被害。

《明史》曰:“太祖春秋高,多猜忌。勝功最多,數以細故失帝意”。

傅友德跟元朝撕逼的時候,孤軍封神,七戰七勝,直到十餘年之後這個記錄才被藍玉打破,確實厲害,然而,兩位頭上還有把利劍,那就是殺功臣狂魔朱元璋。

有傳說徐達是被毒死的,這個朱元璋沒那麼蠢,蒸鵝的事不合邏輯,朱元璋是好殺,人人知道,也很主動,但殺徐達,很方便,沒必要留這個話頭。

李文忠的死據說也有毒死的說法,但我個人認為,有馬皇后的力保,當時沒殺,之後已然病怏怏的,不太有必要。

李善長滿門抄斬,常遇春的兒子常茂幸虧跑得快,之後跟著朱棣造了反,但那是後話了。

,到頭來有機會自己死的,都算善終,甚至賜死一人的也都還行,畢竟族滅的也不在少數。

不過歷史這東西,很有意思,縱有千般計較,萬般狠手,後面總有人算帳。

劉邦殺功臣,說多也不多,說少也不少,那畢竟是異姓王,活著的異姓王,但畢竟留下的老臣還是不少的。

後來諸呂作亂,要是沒這麼老傢伙們出來搗鼓,估計大漢王朝到底姓什麼,好不好說。

明朝雖然一直姓朱,朱元璋一開始是為了兒子,後期成了為孫子,下手就更狠了。

雖然留下個能打仗的叔叔撐腰,卻沒想到,正是叔叔朱棣出來改朝換代,而當時,戰場上早已經沒了對手。

但凡明朝開國六公四十八爵,還能留下些能主事的,朱棣的篡位還真未必就這麼順暢。

朱元璋啊朱元璋,你本淮右布衣,提三尺劍奪得天下,一路跟你的兄弟臣子,大多數還是忠心的,爭寵的雖然多,真造反和叛變的很少很少了。

老天爺未必長眼,但地下有知,朱元璋收到的報應,還真是快的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