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移動互聯網時代社交文化觀察:能發表情絕不打字

【編者按】

以“Emoji”表情包為主角製作的《Emoji》大電影將在今年7月登陸美國院線, 國內有望引進;近來, 引發收視熱潮的反腐劇《人民的名義》中, 網友為劇中人“達康書記”製作的表情包也在網上熱傳, 並成為該劇的“流量擔當”。 如今, 源源不斷的新“表情”持續出現, 表情包文化日益繁榮。 本版今天推出“小表情大文化·移動互聯網新生態”專題報導予以聚焦。

移動互聯網時代, 表情包已然成為活躍於社交軟體上的流行文化, 甚至出現了“能發表情絕不打字”的互聯網社交文化新生態。 表情包背後包含的文化基因, 以及逐漸形成的產業鏈,

成了當前值得關注和思考的文化新課題。

1、全民接受的線上交流方式

從總體上看, 人們在網路社交上發佈的表情大致可分為三類:一是抽象化的字母或標點符號的組合, 也就是“顏文字”, 比如, 表示笑臉的“∶)”、表示傷心的“T_T”“QAQ”等;二是社交軟體中的各種人臉表情;三是文字和圖片相結合的圖片表情。

圖片表情常以時下流行的明星、語錄、動漫、影視截圖為素材, 再配上簡短、幽默的文字, 製作成靜態或動態圖片, 用以在聊天中表達特定的情感。 這類表情符號常以成對或成組的形式出現, 因此被人們稱為表情包。

最新出爐的《中國線民的資訊生產及情感價值結構演變報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