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水滸傳》與《西遊記》的十大共同點

《水滸傳》與《西遊記》有太多類似之處

《水滸傳》和《西遊記》都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但是, 仔細閱讀《水滸傳》和《西遊記》, 筆者越來越感到這兩部文學作品的共同之處實在太多,

甚至覺得有些地方簡直就是複製和粘貼, 雖然《西遊記》是神話故事, 《水滸傳》講述的是人間故事。 那麼, 這兩部文學作品的共同點到底有多少了, 具筆者的領會和粗略統計, 至少有以下十個方面:

一是故事梗概基本相同, 都是以招安為主線。 《西遊記》講述的是孫悟空嘯聚花果山多次被天庭招安, 因不滿天庭對其待遇而反下天庭, 最終被如來佛祖壓在五行山下, 而後被啟用護送唐僧西天取經, 一路斬妖除魔終取經成功。 而《水滸傳》講述的是以宋江為主的好漢嘯聚梁山, 希望被招安而終被朝廷招安, 然後率領梁山好漢討遼國、征田虎、平王慶, 剿方臘, 終被朝廷重用。 雖然有天上人間之區分,

但都是以招安為主線。

二是都是以嘯聚山林為起點。 《西遊記》中的孫悟空嘯聚花果山, 實力越來越大, 將各種妖魔都聚集在一起, 鬧龍宮、闖陰間, 震驚天庭, 而《水滸傳》中的英雄, 他們從四面八方奔來, 最終同樣是嘯聚梁山, 打富豪、敗官兵, 同樣是震驚朝廷。

三是都是成“正果”為結局。 《西遊記》中的唐僧、孫悟空等人最終在歷盡九九八十一難之後終成正果, 都成為佛界高層人士, 而《水滸傳》中的好漢們, 同樣在經歷各種犧牲之後, 歷盡千難萬險, 終被朝廷重用, 成為各級官員, 同樣是修得“正果”。

四是核心領導都沒有多大本事。 《西遊記》中的取經團隊以唐僧為核心, 但看唐僧除了會念經, 會忠於佛之外什麼都不會, 既無武功,

也無謀略。 而《水滸傳》中的核心人物宋江同樣如此, 除了會籠絡人心, 一心招安、以求出相拜將、光宗耀祖之外, 無論文還是武都不行, 可以說文不及吳用、公孫勝、樂和等, 而武功應該在所有好漢中最差的, 至少沒有看到宋江有過與人打鬥的場面。

五是神話色彩都相當濃厚, 且都宣揚道教。 《西遊記》本身就是神話故事, 神話色彩濃厚無須解釋, 而《水滸傳》雖然說的是人間, 但仔細閱讀《水滸傳》, 我們不得不認為《水滸傳》同樣也是神話故事, 至少神話色彩相當濃厚, 如公孫勝就是道教弟子, 法術相當高, 經常在關鍵之處以法術取勝, 而張順在死後竟然能夠托張橫之身真是令人嘆服, 如李逵竟然殺不死公孫勝的師父等等, 仔細閱讀《水滸傳》,

這類神話故事那是比比皆是, 可以說《水滸傳》至少是半部神話故事, 神話色彩相當濃厚, 而且是在宣揚道教的法力, 就如同我們現在玩遊戲時使用的一些絕技。

六是許多故事情節基本雷同。 不要說兩部文學作品的故事梗概相同, 許多故事情節那也基本雷同, 如公孫勝用法術戰勝敵人, 如張順借張橫之身, 尤其是男人假扮女人的事, 那情節幾乎就是複製, 如《西遊記》中的孫悟空在高家莊假扮高家女兒智擒豬八戒一節, 在《水滸傳》中同樣有類似的演繹, 魯智深在桃花山就化妝成劉太公的女兒, 大敗來逼親的周通, 最終魯智深、李忠、周通都成了梁山好漢。 大家再仔細閱讀這兩部小說, 類似故事情節雷同的地方還有很多,

如夢中殺人等情節, 就如同《西遊記》中的魏征夢中殺龍王一樣, 在《水滸傳》中有很多類似的情節, 就連故事的結局都是皇帝夢游梁山。

七是英雄好漢來源的管道基本相同。 《西遊記》中的幾大主要人物如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白龍馬, 包括唐僧, 雖然人物數量遠遠低於《水滸傳》中的108條好漢, 但來源卻基本類似, 代表著《水滸傳》中各好漢的基本來源, 如孫悟空來自最底層, 豬八戒來源於被貶的高官或將領, 而沙僧雖然是捲簾大將出身, 但同樣失意, 而且其職務在天庭中其實比較低下, 而白龍馬雖然出自名門, 但地位很普通, 而唐僧同樣是失意的西方佛界弟子。 但看《水滸傳》中的英雄好漢, 多是這樣的人, 要麼來自最底層, 要麼來自失意的底層官吏, 要麼是犯錯而有問題的官吏,要麼是降將,包括出自名門的柴進等。可以說,雖然兩部小說中的所謂英雄好漢的來源基本相同。

八是演繹的都是統治者“借刀殺人”的故事。《西遊記》中孫悟空等被招安之後,一路西天取經,面對的其實是曾經的同類,佛界除了擔心唐僧的生死之外,對於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白龍馬的生死其實並不關心,天庭其實是想通過他們的火拼達到維護天庭穩定的目的,他們演繹的其實是“借刀殺人”伎倆。而《水滸傳》中的梁山好漢在被宋朝廷招安之後,同樣是叫他們征田虎、平王慶,剿方臘,而田虎、王慶、方臘其實與梁山好漢類似,只不過他們更反朝廷而已,梁山好漢最終在與他們火拼之後,108條好漢僅剩下20多人,而這三大反朝廷實力被剿滅,這樣,宋朝統治得到了穩固,梁山好漢也沒有實力叫板朝廷,只能乖乖聽朝廷的話,這樣達到了朝廷“借刀殺人”的目的。

九是兩書中的主要人物污點基本類似。《西遊記》中的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在被招安之前為妖之時,那是殺人越貨、壞事做絕,而梁山好漢中絕大多數同樣是殺人越貨、壞事做絕,可以說這個時候的好漢還真稱不上好漢,那是社會渣子,需要受到嚴懲。所以,看這兩部小說,前半部分各英雄表現出來的污點基本類似。

十是被招安都是因為天庭或朝廷實在打不過。《西遊記》中的孫悟空在嘯聚花果山之時,天庭最初是想剿滅他的,但實在是打不過,雖然經歷幾次反復,最終無奈而招安,讓孫悟空上天庭為官,甚至連“齊天大聖”這樣的職務也給。而《水滸傳》中的梁山好漢,他們在被招安前,同樣是因為影響實在太大,有主戰者堅決要求剿滅,當然朝廷招安的辦法也在不斷出現,但都是因為實在打不過,而梁山好漢又有招安的想法,所以實施招安。

其實,如果再仔細的深入比較下去,在思想性方面也類似,同樣也表現了統治階級的腐朽和無能等等,那共同的方面還有很多,所以,我們不得不懷疑,《西遊記》的作者與《水滸傳》的作者是否有某方面的聯繫,或者說是因為看了《水滸傳》而受到啟發只不過另闢蹊徑而已。

要麼是犯錯而有問題的官吏,要麼是降將,包括出自名門的柴進等。可以說,雖然兩部小說中的所謂英雄好漢的來源基本相同。

八是演繹的都是統治者“借刀殺人”的故事。《西遊記》中孫悟空等被招安之後,一路西天取經,面對的其實是曾經的同類,佛界除了擔心唐僧的生死之外,對於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白龍馬的生死其實並不關心,天庭其實是想通過他們的火拼達到維護天庭穩定的目的,他們演繹的其實是“借刀殺人”伎倆。而《水滸傳》中的梁山好漢在被宋朝廷招安之後,同樣是叫他們征田虎、平王慶,剿方臘,而田虎、王慶、方臘其實與梁山好漢類似,只不過他們更反朝廷而已,梁山好漢最終在與他們火拼之後,108條好漢僅剩下20多人,而這三大反朝廷實力被剿滅,這樣,宋朝統治得到了穩固,梁山好漢也沒有實力叫板朝廷,只能乖乖聽朝廷的話,這樣達到了朝廷“借刀殺人”的目的。

九是兩書中的主要人物污點基本類似。《西遊記》中的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在被招安之前為妖之時,那是殺人越貨、壞事做絕,而梁山好漢中絕大多數同樣是殺人越貨、壞事做絕,可以說這個時候的好漢還真稱不上好漢,那是社會渣子,需要受到嚴懲。所以,看這兩部小說,前半部分各英雄表現出來的污點基本類似。

十是被招安都是因為天庭或朝廷實在打不過。《西遊記》中的孫悟空在嘯聚花果山之時,天庭最初是想剿滅他的,但實在是打不過,雖然經歷幾次反復,最終無奈而招安,讓孫悟空上天庭為官,甚至連“齊天大聖”這樣的職務也給。而《水滸傳》中的梁山好漢,他們在被招安前,同樣是因為影響實在太大,有主戰者堅決要求剿滅,當然朝廷招安的辦法也在不斷出現,但都是因為實在打不過,而梁山好漢又有招安的想法,所以實施招安。

其實,如果再仔細的深入比較下去,在思想性方面也類似,同樣也表現了統治階級的腐朽和無能等等,那共同的方面還有很多,所以,我們不得不懷疑,《西遊記》的作者與《水滸傳》的作者是否有某方面的聯繫,或者說是因為看了《水滸傳》而受到啟發只不過另闢蹊徑而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