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異見:汽車電商尚處摸索階段 官方觀望態度漸顯?

經過了長達數年的博弈, 《汽車銷售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終於出臺。

4月14日, 商務部在官方網站上登出《辦法》, 將於7月1日起施行。 這意味著, 2005年出臺的《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即將退出歷史舞臺。

Tsingauto瞭解到, 商務部早在2016年1月6日就發佈了《汽車銷售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下稱《意見稿》), 從“徵求意見”到最終發佈, 間隔了長達一年多的時間。

根據商務部的解讀, 相較此前的《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 新《辦法》最大突破在於打破了原有汽車品牌單一授權模式, 汽車企業可以多方式多管道銷售汽車, 企業直銷模式也在允許範圍之內;此外,

經銷商也可以多品牌銷售。

對於“多方式多管道”銷售的認可, 被認為是對包括汽車電商在內的方式開了綠燈。 但即便如此, 《辦法》對汽車電商的態度, 似乎在由“積極鼓勵”轉為“放行觀望”。

Tsingauto對比出臺的《辦法》和去年1月發佈的《意見稿》發現, 《意見稿》中第六條中“推動汽車流通模式創新, 積極發展電子商務”的說法, 在正式公佈的《辦法》中被刪除。

對此, 一位參加4月14日上午商務部溝通會議的人士向Tsingauto透露, 對於這一項改動, 商務部相關負責人的解釋是:汽車電商還處於探索階段, 不太成熟, 該如何進行規範是需要一段時間進行摸索的。 適用于現有法律法規的汽車電商還可以繼續發展, 後續針對互聯網銷售的問題,

商務部會再醞釀對其進行規範和約束。

實際上, 汽車電商在2014年開始集中爆發, 而這也是業內開始探討2005年版的《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需要修改的一年。 彼時包括易車、汽車之家、阿裡等平臺紛紛開始了對於汽車電商模式的探索。

然而, 當時間推移到了2017年, 汽車電商卻並沒有革命性的進步出現。 不僅如此, 業內專家、經銷商、主機廠對汽車電商的態度都開始趨向於保守。

“汽車電商仍然是一個集客的工具。 ”流通協會副秘書長郎學紅告訴Tsingauto, 汽車電商的絕大多數交易量仍然來自促銷活動, 例如雙十一、雙十二等等的購物節, 仍然是一個促銷的集客工具, 將線上的銷售線索引流到線下。

不僅如此, 電商依靠“低價”收車的模式也受到質疑。

此前一位汽車品牌的總經理也向Tsingauto明確表示:“如果用汽車電商給我們的報價來賣我們的車, 用我們自己的經銷商管道, 賣出的數量至少是十倍。 ”

在效率和發展模式都存疑的情況下, 《辦法》對汽車電商態度轉變也就不足為奇。 不管電商是否出現在《辦法》中, 對汽車電商業務均不會帶來巨大的影響。

“這對我們現有的電商業務並沒有太多影響。 ”一位汽車電商平臺的負責人告訴Tsingauto, 目前的線上線下管道是需要充分結合的, 電商是離不開經銷商而獨立發展的。

也有觀點認為, 去掉“推動汽車流通模式創新, 積極發展電子商務”的提法, 是對線下經銷商的保護。 從某種意義上說, 電商管道的出現動了線下經銷商的乳酪。

實際上, 據Tsingauto瞭解到, 在《辦法》修訂徵求意見的過程中, 已經有多輪小範圍徵求意見, 其中關鍵條款爭議很大。 在此基礎上, 去掉對汽車電商提高支持力度的提法, 或許也是緩和線上與線下經銷商矛盾的辦法之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