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兒童脾胃虛弱如何調理?防治小兒脾虛食療方及推拿療法(附動圖)

點擊關注:

最放心、便捷的中醫育兒指南 兒童健康資訊的最佳專業平臺

中醫認為, 小兒體稟少陽, “小兒陽常有余, 陰常不足;肝常有余, 脾常不足;心常有余, 肺常不足, 腎常不足”。 “脾常不足”, 也就是常說的脾胃虛寒。

厭食示意圖

兒童脾胃虛弱多因長期飲食不合理、不規律、過食生冷食物、長期服用抗生素或某些疾病(如慢性肺炎等)引起。 脾胃虛弱的孩子多面色發黃或面部色素沉著不均勻(花斑), 頭髮稀疏, 消瘦, 指甲脆薄、有白點, 臍周經常疼痛、時輕時重。 脾胃虛弱偏內寒的患兒除了有上述症狀外, 還有大便次數多、量大, 食後即拉等表現;脾胃虛弱偏內熱的患兒常食欲不佳、大便幹(2~3天大便1次)。 中醫裡有很多良方, 對於調理兒童脾胃虛弱問題, 都能起到一定的功效。

小兒脾胃虛弱的症狀表現

1.腹脹, 腹痛, 大便有不消化物或奶瓣味, 氣味臭穢。

2.食欲不振, 飲食量比平時明顯減少,

對平時愛吃的食物也不感興趣。

3.舌苔白厚, 口中有酸腐味。

4.面色發黃, 眼白有藍斑, 手足心熱, 精神活動差, 愛發脾氣, 常哭鬧。

小兒脾胃虛弱的調理

1、首先要安撫寶寶消除緊張情緒

2、飲食應調整, 給予流食、半流食。 軟的清淡易消化食物, 必要時停1-2餐。 可以給寶寶煮山藥小米粥, 蓮子山藥粥, 消食健脾粥(蓮子, 芡實, 炒麥芽扁豆各15克, 焦山楂10克, 神曲4克加適量水煮半小時, 去渣後加米煮粥, 煮好後加白糖。 趁溫熱吃)

3、嘔吐次數多的寶寶應口服補液鹽糾正水電解質平衡, 有脫水症及時去醫院。

4、寶寶家長養成科學的餵養方法, 不追, 不填, 不恐嚇, 不許願, 適時適量。

5、給寶寶及時增減衣物, 更要注意腹部保暖。 預防寶寶胃痛, 腸痙攣發生。

6、寶寶生長發育非常快, 要供給他合理營養及平衡的膳食。 要具備四條:種類齊全;數量適宜;比例均衡;無毒無害。 六種人體所需營養要素俱全(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礦物質、水和膳食纖維)。 嬰幼兒飲食宜軟、碎、新鮮, 忌油膩、煎炸及辛辣。 如粥、麵條、混沌、蛋羹、肉末魚肉鬆等, 要選優質蛋白。 三歲以上的寶寶, 牙齒發育較健全, 按營養合理搭配做各種美味佳餚。 寶寶的食品要求色、香、味、形俱全。

脾胃虛弱患兒 對症選對方劑和食療

蓮子山藥粥:

蓮子30克, 山藥80克, 粳米50克。 將蓮子去心, 與山藥、粳米、水共煮粥食用。 此方適用於消瘦、食欲不振的脾胃虛弱患兒。

紅棗小米粥:

紅棗10個, 小米30克, 先將小米清洗後, 放入鍋內用小火炒至略黃,

然後加紅棗及水適量, 用大火燒開後再改用小火熬成粥食用。

麥冬沙參扁豆粥:

沙參、麥冬各10克, 扁豆15克, 粳米50克。 將沙參、麥冬加水煮20分鐘取汁, 用此汁液與粳米、扁豆共煮粥食用。 此方適用於手足心熱、大便幹的脾胃虛弱患兒。

防治小兒脾虛推拿療法

小兒推拿,

是一種既不用吃藥, 也不用打針的“綠色療法”;如果家長能恰當運用, 可起到治病保健的雙重目標。 臨床證實小兒推拿不僅能健脾和胃、調和氣血、促進寶寶脾胃的消化吸收, 而且能提高寶寶身體素質、增強抵禦疾病的能力, 使寶寶不易為病邪侵犯。

具體操作方法

1、按揉推四橫紋

四橫紋穴位於手掌麵食、中、無名、小指的第一指間關節橫紋處。 操作時, 操作者左手握住小兒的手指, 用右手食指或中指指端分別按揉四橫紋穴, 約2~3分鐘;也可推四橫紋穴, 將小兒四指併攏, 操作者用右手拇指自小兒的食指橫紋處推向小指橫紋, 推50~100次。 具有調中行氣, 和氣血, 除脹滿的作用。

2、按揉推板門穴

板門穴位于小兒手掌大魚際處。操作時,操作者左手握住小兒的手指,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按揉板門穴。按揉時,順、逆時針皆可;也可使用推法,由拇指指根推向腕橫紋可止瀉,由腕橫紋推向拇指指根能止嘔,來回推可調整脾胃功能。按揉2~3分鐘,推50~100次。

3、推脾經穴

脾經穴在小兒拇指橈側面。操作時,操作者左手中指或無名指夾住小兒左手四指,再以拇指與中指捏住小兒拇指,操作者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後,直推小兒脾經穴,從拇指指尖推向拇指根,推50~100次,單方向直推,不宜來回推。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

4、腹部按摩

小兒採取平臥位,操作者用右手四指或手掌,在小兒腹部,以臍為中心,作圓周運動。順大腸方向為瀉,適宜大便偏幹者;逆大腸方向為補,適宜大便偏稀者;一般多選擇順、逆各半,約按摩50~100次。操作時,手法不宜過重,應輕重適宜;操作者的手不宜過涼,應溫暖。具有調脾和胃的作用。

5、捏脊

兩手沿脊柱兩旁,由下而上連續地挾提肌膚,邊捏邊向前推進,自尾骶(dǐ) 部開始,一直捏到項枕部為止(一般捏到大椎穴,也可延至風府穴)。重複3--5遍後。一般每天或隔天捏脊1次。捏脊能夠改善血動力,血流變,提高小腸重吸收功能;捏脊可以對貧血的患兒有提高血紅蛋白含量的作用。

2、按揉推板門穴

板門穴位于小兒手掌大魚際處。操作時,操作者左手握住小兒的手指,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按揉板門穴。按揉時,順、逆時針皆可;也可使用推法,由拇指指根推向腕橫紋可止瀉,由腕橫紋推向拇指指根能止嘔,來回推可調整脾胃功能。按揉2~3分鐘,推50~100次。

3、推脾經穴

脾經穴在小兒拇指橈側面。操作時,操作者左手中指或無名指夾住小兒左手四指,再以拇指與中指捏住小兒拇指,操作者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後,直推小兒脾經穴,從拇指指尖推向拇指根,推50~100次,單方向直推,不宜來回推。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

4、腹部按摩

小兒採取平臥位,操作者用右手四指或手掌,在小兒腹部,以臍為中心,作圓周運動。順大腸方向為瀉,適宜大便偏幹者;逆大腸方向為補,適宜大便偏稀者;一般多選擇順、逆各半,約按摩50~100次。操作時,手法不宜過重,應輕重適宜;操作者的手不宜過涼,應溫暖。具有調脾和胃的作用。

5、捏脊

兩手沿脊柱兩旁,由下而上連續地挾提肌膚,邊捏邊向前推進,自尾骶(dǐ) 部開始,一直捏到項枕部為止(一般捏到大椎穴,也可延至風府穴)。重複3--5遍後。一般每天或隔天捏脊1次。捏脊能夠改善血動力,血流變,提高小腸重吸收功能;捏脊可以對貧血的患兒有提高血紅蛋白含量的作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