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淳于髡說話七分滿,成功勸諫齊威王,成就齊國一代明君

子禽問墨子:“老師, 一個人說多了話有沒有好處。 ”墨子回答說:“說多了話有什麼好處呢?比如池塘裡的青蛙整天叫, 弄得口乾舌燥, 卻也沒人注意它。 而雄雞只在天亮時叫兩三聲, 大家卻都注意它, 所以話要說在有用的地方。 ”

在說領導錯誤的時候, 直來直說, 遇到明君, 自然明白事理, 虛心接受, 但是一般情況下還是不要說透好, 說話做事不能太絕對了, 要留有一定的餘地, 有些暗示說透了不好, 有些錯得委婉的做出批評。

齊國有一個人叫淳于髡, 為人滑稽, 能言善辯, 屢次出使諸侯國, 從未受過屈辱。

齊威王在位時喜好說謎語,

徹夜陶醉於酒宴, 不理政事, 將國事委託卿大夫。 文武百官也荒淫放縱, 各國都來侵犯, 國家危在旦夕。 身邊近臣不敢進諫。 淳於髡瞭解好情況後準備去勸諫齊威王。 一天他見到齊威王, 就對他說:“國中有只大鳥, 住在大王庭院的裡, 三年了既不振翅飛翔又不發聲鳴叫, 大王猜這是什麼鳥?”齊威王本是聰明人, 知道淳於髡在借那只大鳥在諷刺自己, 身為一國之君卻只知道享樂, 多年來毫無作為。

齊威王沉思一會後對淳於髡說:“這只鳥不飛則已, 一飛就直沖雲霄;不鳴則已, 一鳴驚人。 ”於是就詔令全國七十二縣長官來朝奏事, 獎賞一人, 誅殺一人;又發兵禦敵, 諸侯十分驚恐, 都把侵佔的土地歸還齊國。 齊國的聲威竟維持三十六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