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國軍整編師算什麼,幾十年前清軍武器裝備竟然已經如此厲害

就在新世紀到來的第一年, 深受苦難的中華大地上又發生了驚心動魄的一幕, 一群來自異邦的軍隊悍然入侵北京城, 史稱庚子國變。 每當我們說起八國聯軍侵華, 大都感到無比羞恥。

但是深究其原因, 從小在課本裡學到的就是, 我們是貧窮落後的農業國家, 是以大刀長矛武裝的清軍和義和團刀槍不入的隊伍, 來對抗船堅炮利武裝到牙齒的八國聯軍。 但是事實遠不是這樣的, 反而火器上的差距是雙方實力上差的最小的地方。

八國聯軍與清軍, 是兩萬人對十一萬人的較量, 將近五比一的人員比, 在京津地區僅僅打了五十六天就以清軍的全線崩潰而告終。 以清軍的國力在當時全力供給這些軍隊還是綽綽有餘的, 就算武器再差也有辦法, 差別在於政治, 更在於人的思想, 一群只知道拍馬屁吸大煙的軍官, 帶著吃夠了空餉的大煙鬼, 連強盜都打不贏,

和正規的現代軍隊作戰, 有贏的機會嗎?武器有發揮的餘地嗎?

一個國家遭到外敵入侵而行成不了有效的抵抗, 這真是清政府的悲哀。 八國聯軍攻城時, 還有幫助他們扶梯子的老百姓, 由此可見腐敗的清政府軍隊被人民痛恨到了什麼樣的程度。

清朝制定出各種酷刑來奴役民眾, 吸食鴉片的清軍沒有錢就去老百姓家裡搶東西賣購鴉片, 你說這樣的政府和軍隊, 沒有人民的支持與幫助能打敗八國聯軍嗎 ?

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 清軍與西方列強的戰爭幾乎可以說是每戰必敗, 敗必賠款。

國家主權一步步淪喪, 深知“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的清政府開始投入建立新式軍隊。 清政府按照德國軍制編練軍隊, 武器裝備也從德國引進。 到1900年, 清政府已有兩支新式軍隊。

當時拱衛京城包括聶士成的淮軍、宋慶的毅軍、袁世凱的新軍和董福祥的甘軍、慶親王奕劻的神機營、端郡王載漪的虎神營, 以及直屬九門提督、步兵統領的御林軍總共十一萬人。 戰前十年間, 光是在天津口岸進口的武器就猛增了八倍, 後來清軍的武器裝備讓人大吃一驚, 不止八國聯軍裝備了馬克沁機槍, 就連清軍也裝備了這個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重機槍, 自己仿製的就有三十挺, 再加上從德國購買的, 火力上一點不比聯軍差。

清軍還裝備了40000只德國製造11毫米口徑連發毛瑟步槍、英制溫徹斯特步槍和俄羅斯制哈乞開斯步槍。 騎兵裝備奧地利產8毫米口徑曼利夏連發騎槍, 軍官裝備6發轉輪左輪手槍。 清軍還有李鴻章最喜歡的克虜伯大炮一百門, 60毫米後裝炮和57毫米速射炮各32門, 這兩種炮射速都在每分鐘10發, 還有87毫米速射炮和37毫米速射炮。

這些火力已經比抗日戰爭時期國軍一個嫡系整編師還厲害了,連戰後侵華的八國聯軍老兵都感歎,光看繳獲的清軍裝備,自己都沒見過,哪成想裝備精良的清軍如此不堪一擊。清軍主場作戰可以源源不斷的得到補給,可謂是占盡天時地利人和。但戰爭打響之後,清軍一如既往的一敗塗地。

一個月不到,大沽炮臺就失陷了。

兩個月不到,天津就落入敵手。

三個月不到,北京就被攻破了。

然後就是大家熟悉的程式:雙方談判——賠錢割地——雙方簽約——敵人撤軍。

還有87毫米速射炮和37毫米速射炮。

這些火力已經比抗日戰爭時期國軍一個嫡系整編師還厲害了,連戰後侵華的八國聯軍老兵都感歎,光看繳獲的清軍裝備,自己都沒見過,哪成想裝備精良的清軍如此不堪一擊。清軍主場作戰可以源源不斷的得到補給,可謂是占盡天時地利人和。但戰爭打響之後,清軍一如既往的一敗塗地。

一個月不到,大沽炮臺就失陷了。

兩個月不到,天津就落入敵手。

三個月不到,北京就被攻破了。

然後就是大家熟悉的程式:雙方談判——賠錢割地——雙方簽約——敵人撤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