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一座河神廟 見證著大運河衛河段的歷史興衰

世界遺產, 中國大運河新鄉段為隋煬帝大業四年(西元608年)興修的隋唐大運河之一段, 北宋稱禦河, 明初後稱衛河, 至20世紀60年代斷航, 通航約1400年。

河道上的6座橋墩為日軍侵佔新鄉後改9孔為7孔的北關邵拱橋遺留橋墩

衛河本有兩處源頭:一處為輝縣蘇門山麓, 一處為博愛縣的皂角樹村, 兩源於新鄉縣合河村村西合二為一, 後流經市區、衛輝, 在淇縣與淇水並流, 匯入海河。

(照片為衛河上現勞動橋東邊30米處大橋,

原為邵拱橋、民樂橋, 新鄉解放後改為大眾橋、勞動橋, 日本侵華前為9孔, 日本侵華到新鄉後由於橋孔狹窄輪船無法通過改為7孔橋。 )

元、明時期, 衛河航道已顯得十分重要, 航運對新鄉的工商業發展曾起過重要的促進作用。 清末民初, 往來于新鄉、天津間的貨船達700餘隻, 載重百噸以上的大船約三分之一, 船民有數千人。 物資的裝卸轉運分別由飲馬口、楊樹灣兩個碼頭集散。

繁忙的衛河航道

當時的衛河岸邊, 商業集中的北關街, 如游家、李家、衛家等各大行號都是前門設店,

後門建有泊位, 供貨船停靠裝卸貨物。 他們在沿河一帶構築大片物業, 靠著衛河航運個個“發家致富”。 可以說, 沒有衛河航運的繁榮, 就沒有當時這些富豪大家的崛起。 因此, 沿河建築廟宇供奉河神祈求平安就順理成章了。

坐落在新鄉市區衛河南岸, 北關大街東端的金龍四大王廟, 又稱河神廟, 建于明萬曆年間, 明崇禎, 清順治、乾隆年間重修, 現存部分建築為清代建築。 金龍四大王, 其名謝緒, 宋末會稽(今浙江紹興一帶)人, 排行四, 南宋亡, 其憤然投江, 被弟子安葬在金龍山。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 下詔冊封謝緒為“金龍四大王”, 以他安葬之地和排行命名,並以他的忌日(9月17日)為生辰。

此後,歷代帝王尊其為神主,祀廟遍天下的龍王,歷代河工都要建金龍四大王廟于堵口建壩處,以祈保佑。皇帝加封給謝緒的封號也越來越多,具體到稱號的由來,傳說極多。康熙四十年,河道總督張鵬翮上書奏請加封金龍四大王四字:“昭靈孝順。”乾隆二十二年,乾隆南巡途經宿遷,再次加封河神“廣利安民”。至清朝末期,光緒五年,河道總督文彬最後一次奏請加封河神“溥佑”二字,至此,金龍四大王擁有全部封號為:“顯佑通濟、昭靈孝順、廣利安民、惠浮、普運、護國、孚澤妥疆、敷仁、保康、贊翊宣誠、靈感、輔化、襄猷、溥靖、德庇、錫佑、溥佑、金龍四大王。”

全部封號一共是44個字,已經超出中國古代封神的禮制規定。按歷代禮制,天上地下所有神祇封號不准超過40個字。由於清朝皇家對於金龍四大王的超常規重視,使得河神崇拜嚴重突破了這一儀典禮規。在中國的歷史上,唯有媽祖天后和金龍四大王兩大神祇才享受此殊榮,可見兩岸百姓對於河神謝緒的敬重之心。

以他安葬之地和排行命名,並以他的忌日(9月17日)為生辰。

此後,歷代帝王尊其為神主,祀廟遍天下的龍王,歷代河工都要建金龍四大王廟于堵口建壩處,以祈保佑。皇帝加封給謝緒的封號也越來越多,具體到稱號的由來,傳說極多。康熙四十年,河道總督張鵬翮上書奏請加封金龍四大王四字:“昭靈孝順。”乾隆二十二年,乾隆南巡途經宿遷,再次加封河神“廣利安民”。至清朝末期,光緒五年,河道總督文彬最後一次奏請加封河神“溥佑”二字,至此,金龍四大王擁有全部封號為:“顯佑通濟、昭靈孝順、廣利安民、惠浮、普運、護國、孚澤妥疆、敷仁、保康、贊翊宣誠、靈感、輔化、襄猷、溥靖、德庇、錫佑、溥佑、金龍四大王。”

全部封號一共是44個字,已經超出中國古代封神的禮制規定。按歷代禮制,天上地下所有神祇封號不准超過40個字。由於清朝皇家對於金龍四大王的超常規重視,使得河神崇拜嚴重突破了這一儀典禮規。在中國的歷史上,唯有媽祖天后和金龍四大王兩大神祇才享受此殊榮,可見兩岸百姓對於河神謝緒的敬重之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