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漢朝也玩“金元政治”,為打通西域,一次就送烏孫數千萬

《史記》:“騫為人強力, 寬大信人, 蠻夷愛之。 ”意思是張騫為人堅強有力量, 心胸寬大, 誠實可信, 他出使地方的人們都很喜歡他。 還用“鑿空”一詞來出使他的出使成果。 在這裡, 我們看到的是一種人格的力量, 但在這種力量的背後是漢朝強大的國力。 而在那個資訊不暢的年代, 漢朝如何向西域的那些小國展示自己的國力?即是我們今天所出的“金元政治”, 讓使者帶著財物送給他們, 使他們感到漢朝的富有, 進而開始信任漢朝並依附于漢朝。 而張騫也因為漢朝的這種手段, 狠狠地牛氣了一把。

張騫出使西域

人生總是東方不亮西方亮, 就像詩人們說的那樣, 當上帝向你關上一扇門時, 它一定會為你打開一扇窗。 這對張騫來說也是一樣的。 我們今天說他出使西域的成就, 說的基本是他東方不亮西方亮的成就。 西元前2世紀初葉, 烏孫與月氏均在今甘肅境內敦煌祁連間遊牧,

北鄰匈奴。 張騫兩次出使西域, 都是為了聯合這兩個民族與漢朝一起抗擊匈奴, 但都沒有成功, 而他的成功卻是讓漢朝人瞭解西域的更多情況, 進而開通了連接中西方的道路, 即是我們今天所說的絲綢之路。

在這裡, 讓我們從烏孫說起。

烏孫人是漢代連接東西方草原交通的最重要民族之一, 據《漢書·張騫傳》記載, 冒頓單于進攻月氏, 月氏戰敗西遷至伊黎河流域。 後老上單于與烏孫昆莫獵驕靡合力進攻遷往伊黎河流域的月氏, 月氏不敵, 南遷大夏境內, 烏孫人便放棄了敦煌祁連間故土, 遷至伊黎河流域與留下來的塞種人, 月氏人一道遊牧。 從此烏孫日益強大, 逐漸擺脫了匈奴的控制。

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時就聽說過烏孫,

出使歸來的他因為熟悉地理, 跟隨大將軍衛青去攻打匈奴, 皇帝還封他為“博望侯”。 但他因為誤了約定的時間, 被判為死刑, 花錢贖罪, 成為平民百姓。 隨後, 漢朝派遣驃騎將軍霍去病在河西走廊大敗匈奴, 匈奴渾邪王率領他的百姓投降了漢朝, 從此金城(蘭州)、河西西邊及南山到鹽澤一帶, 再也沒有匈奴人了。 “漢遣驃騎破匈奴西數萬人, 至祁連山。 其明年, 渾邪王率其民降漢, 而金城、河西西並南山至鹽澤空無匈奴。 ”

漢軍遠征匈奴

這時候, 在家閑著沒事兒幹的張騫又來了他人生的一次機會。 “天子數問騫大夏之屬。 騫既失侯, 因言曰:‘臣居匈奴中, 聞烏孫王號昆莫, 昆莫之父, 匈奴西邊小國也……蠻夷俗貪漢財物, 今誠以此時而厚幣賂烏孫, 招以益東, 居渾邪之地, 與漢結昆弟, 其勢宜聽, 聽則是斷匈奴右臂也。 ”

意思是, 皇帝屢次向張騫詢問大夏等國的事情。 這時張騫已經失去侯爵, 他說自己在匈奴時, 聽說過烏孫這個匈奴西邊一個小國。 他們貪圖漢朝的財物,

若真能送一些財物給他們, 招引他興再往東遷移, 居住到原來渾邪王控制的地方, 同漢朝結為兄弟, 那麼等於砍斷了匈奴的右臂。

漢武帝同意, 於是便有了張騫的第二次出使西域。 “天子以為然, 拜騫為中郎將, 將三百人, 馬各二匹, 牛羊以萬數, 齎金幣帛直數千巨萬, 多持節副使, 道可使, 使遺之他旁國。 ”張騫率領三百人, 每人兩匹馬, 牛羊幾萬隻, 攜帶錢財布帛, 價值幾千萬, 玩起了金元外交。 漢朝還為他配備了好多個副使, 給了他自主權, 在能打通西域這條道路的前提下, 他可派遣那些副使到旁邊的國家去。

我們看到, 這是張騫拿到的第一筆“絲路基金”, 都說手上有了錢好辦事, 但烏孫人對張騫並不感冒, 收了漢朝人的錢, 但還是和匈奴人一樣傲慢無禮。張騫知道他們愛財,便說:“這是我們漢朝天子贈送禮物,如果您(國王)不拜謝,就把禮物給我們退回來。”昆莫起身拜謝,接受了禮物。“騫既至烏孫,烏孫王昆莫見漢使如單于禮,騫大慚,知蠻夷貪,乃曰:‘天子致賜,王不拜則還賜。’昆莫起拜賜,其它如故。”

影視作品中要嫁給烏孫人的漢朝公主

然而,手上有了絲路基金的張騫,這一回仍然不是十分順利,雖然他告訴烏孫王如果肯回河西走廊,漢朝會嫁一位公主給烏孫。但烏孫當時的國內形勢很複雜,老國王雖說還能控制局面,但他的幾個兒子已經各自為政,基本不聽他的話了,他沒有辦法和張騫來敲定這事兒。“國眾分為三,而其大總取羈屬昆莫,昆莫亦以此不敢專約於騫。”

儘管如此,張騫還是將他的副手派往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田、扜罙及旁邊的幾個國家。而在他離開烏孫回漢朝時,烏孫王為答謝漢朝,也為窺視漢朝情況,便派出派出的使者共幾十人,帶了幾十匹馬,以及嚮導和翻譯送張騫回國。

烏孫人到達漢朝後,看到漢朝財物豐厚,回去報告了國王,烏孫國這才開始重視漢朝,也便有了隨後漢朝與烏孫和親。雖說,張騫在他第二次出使西域歸來後時間不長便去世了,但他派往西域諸國的那些副手們也都陸續回來了,這些國家從這時開始便和漢朝有了交往。

絲綢之路示意圖

《史記》:“其後歲餘,騫所遣使通大夏之屬者皆頗與其人俱來,於是西北國始通於漢矣。”並用了“鑿空”一詞來稱讚張騫的創舉:“然張騫鑿空,其後使往者皆稱博望侯,以為質於外國,外國由此信之。”意思是,西域諸國爭相與漢朝交往的這種局面是張騫開創的,所以,以後前往西域各國的使者都稱博望侯,以此取信於外國,外國也因此而信任漢朝使者。更深一層的意思是:以後,漢朝派使者到了西域,只要一說出張騫和他的封號(博望侯),他們就會信任漢朝並與漢朝建立聯繫。在這裡,我們看到的是一種人格的力量,而這種力量的背後是漢朝強大的國力。

但還是和匈奴人一樣傲慢無禮。張騫知道他們愛財,便說:“這是我們漢朝天子贈送禮物,如果您(國王)不拜謝,就把禮物給我們退回來。”昆莫起身拜謝,接受了禮物。“騫既至烏孫,烏孫王昆莫見漢使如單于禮,騫大慚,知蠻夷貪,乃曰:‘天子致賜,王不拜則還賜。’昆莫起拜賜,其它如故。”

影視作品中要嫁給烏孫人的漢朝公主

然而,手上有了絲路基金的張騫,這一回仍然不是十分順利,雖然他告訴烏孫王如果肯回河西走廊,漢朝會嫁一位公主給烏孫。但烏孫當時的國內形勢很複雜,老國王雖說還能控制局面,但他的幾個兒子已經各自為政,基本不聽他的話了,他沒有辦法和張騫來敲定這事兒。“國眾分為三,而其大總取羈屬昆莫,昆莫亦以此不敢專約於騫。”

儘管如此,張騫還是將他的副手派往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田、扜罙及旁邊的幾個國家。而在他離開烏孫回漢朝時,烏孫王為答謝漢朝,也為窺視漢朝情況,便派出派出的使者共幾十人,帶了幾十匹馬,以及嚮導和翻譯送張騫回國。

烏孫人到達漢朝後,看到漢朝財物豐厚,回去報告了國王,烏孫國這才開始重視漢朝,也便有了隨後漢朝與烏孫和親。雖說,張騫在他第二次出使西域歸來後時間不長便去世了,但他派往西域諸國的那些副手們也都陸續回來了,這些國家從這時開始便和漢朝有了交往。

絲綢之路示意圖

《史記》:“其後歲餘,騫所遣使通大夏之屬者皆頗與其人俱來,於是西北國始通於漢矣。”並用了“鑿空”一詞來稱讚張騫的創舉:“然張騫鑿空,其後使往者皆稱博望侯,以為質於外國,外國由此信之。”意思是,西域諸國爭相與漢朝交往的這種局面是張騫開創的,所以,以後前往西域各國的使者都稱博望侯,以此取信於外國,外國也因此而信任漢朝使者。更深一層的意思是:以後,漢朝派使者到了西域,只要一說出張騫和他的封號(博望侯),他們就會信任漢朝並與漢朝建立聯繫。在這裡,我們看到的是一種人格的力量,而這種力量的背後是漢朝強大的國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