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建議婦兒之家融入家風建設

資訊時報訊 3月2日下午, 省婦聯副主席劉蘭妮攜省婦聯兒童部幹部到廣州市荔灣區逢源街耀華社區開展“婦女兒童之家”實地調研工作。

市婦聯主席劉梅、荔灣區婦聯主席宋春梅、逢源街党工委書記周綺文參加了調研。

調研組實地查看了幸福家園、同心閣、日間托老中心、文化中心、耀華社區婦女兒童之家, 並與相關負責人進行了工作交流, 建議在婦女兒童之家融入家風建設內容, 周綺文介紹了婦女兒童之家示範點的情況。

據瞭解, 逢源街在廣州最早引入香港社會工作理念和工作手法開展婦女兒童工作, 以“三社聯動”推進婦女兒童之家建設, 整合社區服務、計生服務等資源, 逐步建立和完善社區、社工、社會組織“三社聯動”機制。 在建家過程中, 做到有陣地、有制度、有隊伍、有經費、有活動、有特色, 並打造了婚姻家庭輔導服務、家長俱樂部、“鳳凰展翅”婦女發展計畫、三支義工隊、巾幗義工、支援新生兒家庭計畫、母嬰室和親子廚房六大婦兒特色工作品牌。

據悉, 耀華社區婦女兒童之家被評為廣東省第二期“婦女之家”示範點。

省、市婦聯領導對逢源街婦女兒童工作給予高度評價, 認為逢源街硬體設施齊全、服務理念超前、服務內容多元、工作手法專業、社區環境和諧, 生活在逢源街的群眾很幸福。

耀華社區婦女兒童之家夠威水

婦兒之家平臺覆蓋3000人

據瞭解, 耀華社區人口約6000人, 婦女2406人, 其中有單親母親39人, 特困婦女11人, 殘疾女性59人, 另外有兒童440人。

逢源街耀華婦女之家創建於2010年。 2014年, 按照市婦聯要求, 耀華社區進一步整合基層“婦女之家”和“兒童之家”功能, 統籌建設婦女兒童之家,

集中精力把“婦女兒童之家”建成婦聯工作在基層看得見、摸得著、有影響的終端平臺。 目前, 婦女兒童之家有500多平方米的活動場地, 配備幼兒室、母嬰室、兒童活動室、婚姻家庭輔導站、舞蹈室、書畫室等活動場所。

據瞭解, 目前耀華社區婦代會設有主任1名, 另配有委員3名, 均具備助理社會工作師資格。 婦女兒童之家組建了粵曲表演隊、舞蹈表演隊、聲樂表演隊、健身操表演隊、太極隊等多支婦女文藝團隊, 成立了家庭義工和親子義工隊、巾幗義工隊。 按照《廣州市婦女兒童之家SOP標準作業指南》, 耀華社區婦女兒童之家有明確的工作職責、管理制度、活動制度、檔案制度等。

“三社聯動”打造特色品牌

相對傳統的婦女兒童之家,

耀華社區婦女兒童之家有什麼獨特之處呢?記者瞭解到, 逢源街地處西關老城區, 老人、殘疾人、失業人員等困難群眾較多, 婦女兒童工作有不少難題。 從1997年起, 街道先後與香港國際社會服務社合辦穗港婚姻家庭輔導服務中心, 由香港專業社工為穗港兩地的分隔家庭提供婚姻家庭輔導服務;合辦穗港青少年服務中心, 培養本土專業社工為社區兒童提供成長服務。 2008年, 逢源街成立了廣州市第一家家庭綜合服務中心, 位於耀華社區轄內。

得天時地利人和, 耀華社區逐步引入香港社會工作理念和工作手法開展婦女兒童工作, 以嵌入家綜的方式推進婦女兒童之家建設, 整合社區服務、計生服務等資源, 並逐步建立和完善社區、社工、社會組織“三社聯動”機制,

打造婚姻家庭輔導服務、家長俱樂部、“鳳凰展翅”婦女發展計畫、家庭義工和親子義工、巾幗義工、支援新生兒家庭計畫六大婦兒特色工作品牌。

特色品牌

婚姻家庭輔導 創穗港社區服務合作先河

婚姻家庭輔導服務始於1997年。 最早由香港專業社工為穗港兩地分隔家庭提供輔導服務, 開創了穗港兩地合作社區服務的先河。 香港專業社工、國際社會服務社內地服務發展總監梁秋莎19年來穿梭兩地, 到逢源街和耀華社區為分隔家庭提供夫妻關係、親子關係、孩子照顧與安排、移居香港前準備等個案服務, 主要服務物件為婦女和兒童, 多個媒體曾進行過報導。

2008年逢源街家綜成立和2010年耀華社區婦女之家建成後, 婚姻家庭服務範圍拓展到社區所有家庭。多年來,已處理個案約2000宗,並舉辦超過150個講座和研討會,促進了家庭功能的正常發揮,極大地促進了家庭和諧。

家長俱樂部 建立家校及社區支援網路

家長俱樂部成立于2009年11月。該專案以兒童及家長為服務物件,服務範疇包括親子共融、個人成長、家長教育、孩子培育等,目的在於建立一個連接家庭、學校和社區的支援網路,鼓勵家長善用資源;促進家庭關係、強化家庭功能,協助個人及家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近3年,服務2000多次。

“鳳凰展翅”婦女發展計畫 為婦女搭建展現魅力平臺

“鳳凰展翅”婦女發展計畫于2012年實施,以社區中25~55歲的婦女為主要服務物件。本計畫旨在通過各項活動,為社區婦女搭建一個發展才能、展現魅力的平臺,鼓勵婦女善用社區資源,以增強她們應對各種問題的能力,提升社區的融合度及和諧度。開設手工藝班組活動,成立社區加油站,進行就業創業技巧輔導和就業培訓等,幫助54名失業婦女再就業。

家庭義工隊伍 約有110戶家庭登記在冊

2005年,逢源街成立家庭義工隊伍,登記在冊的約有110戶家庭,主要由祖孫、夫妻、親子等家庭組合而成,其中以親子義工較為活躍。2010年,婦女兒童之家在家庭義工隊伍服務多年的良好基礎上成立親子義工隊,搭建婦女兒童自助互助平臺和家庭溝通橋樑。目前親子義工有15對,主要以結對探訪及活動協助為主。每週四晚開展送“愛心晚餐”活動,每週上門探訪結對長者一次,協助婦女兒童之家開展大型活動等。親子家庭在做義工過程中,培養了義工助人的價值觀,加深了親子之間的溝通。

巾幗義工隊 提升婦女自助及助人能力

2014年耀華社區婦女兒童之家發動社區婦女成立巾幗義工隊,目前有23名婦女參加。

據瞭解,巾幗義工隊定期探訪幫助困境婦女兒童,積極參與各項公益活動。今年以烘焙小組為契機,每週二由社工組織烘焙班成員學習烘焙知識。在每月的公益集市中,巾幗義工隊成員用自己製作點心籌集捐款,幫助困境婦女兒童。

新生兒家庭支援計畫 購買服務創新婦兒服務方式

該專案是荔灣區婦聯第一屆公益創投專案,購買社會組織逢源人家服務中心服務,創新了婦兒服務方式。該項目為新婚夫婦提供孕產期的預防性服務,透過講座等系列活動讓准爸准媽儲備相關的知識、育兒講座等營造相互支援的社區網路,滿足了新生兒家庭對新生兒生理照顧和知識發展的需求。同時,在服務中向新生兒家庭傳遞親子教育、隔代教育、家庭關係等在維持家庭和諧及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

開展新生兒家庭關懷探訪,社區婦女專職人員和社工為新生兒家庭提供育兒知識、帶去關懷和慰問,摸查產後抑鬱情況。通過探訪發掘潛在個案,如新生兒家庭夫妻間關係比較緊張、疑似產前抑鬱與家人關係緊張的流動人口孕婦個案等,社工及時提供個別輔導服務。一年累計服務954人次。

婚姻家庭服務範圍拓展到社區所有家庭。多年來,已處理個案約2000宗,並舉辦超過150個講座和研討會,促進了家庭功能的正常發揮,極大地促進了家庭和諧。

家長俱樂部 建立家校及社區支援網路

家長俱樂部成立于2009年11月。該專案以兒童及家長為服務物件,服務範疇包括親子共融、個人成長、家長教育、孩子培育等,目的在於建立一個連接家庭、學校和社區的支援網路,鼓勵家長善用資源;促進家庭關係、強化家庭功能,協助個人及家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近3年,服務2000多次。

“鳳凰展翅”婦女發展計畫 為婦女搭建展現魅力平臺

“鳳凰展翅”婦女發展計畫于2012年實施,以社區中25~55歲的婦女為主要服務物件。本計畫旨在通過各項活動,為社區婦女搭建一個發展才能、展現魅力的平臺,鼓勵婦女善用社區資源,以增強她們應對各種問題的能力,提升社區的融合度及和諧度。開設手工藝班組活動,成立社區加油站,進行就業創業技巧輔導和就業培訓等,幫助54名失業婦女再就業。

家庭義工隊伍 約有110戶家庭登記在冊

2005年,逢源街成立家庭義工隊伍,登記在冊的約有110戶家庭,主要由祖孫、夫妻、親子等家庭組合而成,其中以親子義工較為活躍。2010年,婦女兒童之家在家庭義工隊伍服務多年的良好基礎上成立親子義工隊,搭建婦女兒童自助互助平臺和家庭溝通橋樑。目前親子義工有15對,主要以結對探訪及活動協助為主。每週四晚開展送“愛心晚餐”活動,每週上門探訪結對長者一次,協助婦女兒童之家開展大型活動等。親子家庭在做義工過程中,培養了義工助人的價值觀,加深了親子之間的溝通。

巾幗義工隊 提升婦女自助及助人能力

2014年耀華社區婦女兒童之家發動社區婦女成立巾幗義工隊,目前有23名婦女參加。

據瞭解,巾幗義工隊定期探訪幫助困境婦女兒童,積極參與各項公益活動。今年以烘焙小組為契機,每週二由社工組織烘焙班成員學習烘焙知識。在每月的公益集市中,巾幗義工隊成員用自己製作點心籌集捐款,幫助困境婦女兒童。

新生兒家庭支援計畫 購買服務創新婦兒服務方式

該專案是荔灣區婦聯第一屆公益創投專案,購買社會組織逢源人家服務中心服務,創新了婦兒服務方式。該項目為新婚夫婦提供孕產期的預防性服務,透過講座等系列活動讓准爸准媽儲備相關的知識、育兒講座等營造相互支援的社區網路,滿足了新生兒家庭對新生兒生理照顧和知識發展的需求。同時,在服務中向新生兒家庭傳遞親子教育、隔代教育、家庭關係等在維持家庭和諧及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

開展新生兒家庭關懷探訪,社區婦女專職人員和社工為新生兒家庭提供育兒知識、帶去關懷和慰問,摸查產後抑鬱情況。通過探訪發掘潛在個案,如新生兒家庭夫妻間關係比較緊張、疑似產前抑鬱與家人關係緊張的流動人口孕婦個案等,社工及時提供個別輔導服務。一年累計服務954人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