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羅生特:“山東的白求恩”,被歷史遺忘的人

羅生特原名雅各·羅森弗爾德, 1903年1月11日出生於奧地利的萊姆貝格, 1927年在維也納大學獲得綜合醫學博士學位。 由於受糸內粹迫害, 羅生特1939年夏流亡到上海。 後加入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隊伍, 投身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事業。

(劉少奇、羅生特、陳毅在新四軍合影)

1942年, 羅生特成為中共特別黨員, 曾任新四軍衛生部顧問和東北抗日聯軍第一縱隊衛生部長。 羅生特在中共軍隊中服役9年, 轉戰三大戰略區, 是擔任軍隊實際職務最高的西方人, 對中國抗戰和中國革命的貢獻都不在白求恩之下, 是一位應被載入中國當代史冊的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

(身穿新四軍軍服的羅生特)

然而, 解放後相當長的時間內, 羅生特被人遺忘了。 在他曾經戰鬥過的山東省莒南縣, 當地老人仍與抗戰時一樣, 親切地稱呼羅生特為“羅大鼻子”。 “羅大鼻子”搶救產婦、治療癌症的故事, 家喻戶曉。 1992年, 莒南縣為他樹起一尊4米高的漢白玉全身塑像, 以表示對他的永久懷念。

(1992年, 莒南縣為羅生特雕塑舉行了揭幕儀式)

本文, 傳承君給你簡要介紹一下這位山東人民的老朋友羅生特。

山東省莒南縣在抗戰時, 曾經是八路軍山東軍區機關駐地。 1943年8月, 羅生特曾來此給患腎病的山東軍區司令員兼政委羅榮桓治病, 並且留在了這裡, 一直到抗戰勝利。

(經羅生特的治療羅榮桓很快得到好轉。 照片拍攝于1943年莒南縣大坊前村)

羅生特是泌尿科和婦科專家, 陳毅的長子陳昊蘇就是他接生的。 戰爭年代, 隨軍家屬多不想要孩子, 羅生特常忙於做人工流產手術。 很快, 他就名聲遠播。

1944年, 山東省參議會參議員彭葆仁患乳腺癌, 需要作切除手術。 這樣的大手術, 在當時誰都不敢想。 但羅生特成功實施了手術, 患者轉危為安。

1945年, 日軍投降。 羅榮桓率領山東軍區主力挺進東北,

羅生特隨軍前往。 1947年下半年, 羅榮桓腎病再次復發。 羅生特竭盡所能, 使得羅榮桓的身體能在那樣的關鍵時刻支援繁重的領導工作。

羅生特是一位救死扶傷的醫生, 他在中國救過多少人已無從統計。 他以精湛的醫術贏得了人們的愛戴和尊敬, 陳毅將軍讚揚他是“活著的白求恩”。

羅生特還是一位詩人、音樂家和政論家。 他為了把新四軍和中國革命真相昭示于世人, 撰寫了一部專著《奧地利——中國》, 他還在報刊上發表了《仇恨的積鬱》、《論第二戰場》等政論文章和《反法西斯進行曲》、《我們是中國的青年》等詩詞歌曲。

1949年解放後, 羅生特決定返回闊別10年的祖國, 臨行前陳毅親自為他設宴餞行。 11月底, 羅生特回到奧地利, 與妹妹重逢。1951年8月,羅生特前往以色列看望定居在那裡的弟弟,第二年4月因心肌梗塞在以色列去世並安葬於特拉維夫墓園,年僅49歲。

(2014年7月7日,在以色列特拉維夫郊外的沙烏勒鎮公墓,中國駐以色列大使高燕平女士及部分館員向國際主義抗日戰士羅生特的墓碑默哀。)

1949年,羅生特回國時曾經表示,他要爭取當奧地利首任駐華大使,再次來到中國,為促進兩國友好貢獻力量。可惜他回國不久因病逝世,他的崇高願望未能實現。但是,作為中奧人民友誼的奠基者,他播下的友誼種子已經萌發,並在山東大地成長並且開花,他的英名也成為連結中奧人民友誼的象徵。

“老濟南文化傳承者”整理製作

與妹妹重逢。1951年8月,羅生特前往以色列看望定居在那裡的弟弟,第二年4月因心肌梗塞在以色列去世並安葬於特拉維夫墓園,年僅49歲。

(2014年7月7日,在以色列特拉維夫郊外的沙烏勒鎮公墓,中國駐以色列大使高燕平女士及部分館員向國際主義抗日戰士羅生特的墓碑默哀。)

1949年,羅生特回國時曾經表示,他要爭取當奧地利首任駐華大使,再次來到中國,為促進兩國友好貢獻力量。可惜他回國不久因病逝世,他的崇高願望未能實現。但是,作為中奧人民友誼的奠基者,他播下的友誼種子已經萌發,並在山東大地成長並且開花,他的英名也成為連結中奧人民友誼的象徵。

“老濟南文化傳承者”整理製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