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抗清名將鄭成功的故事

弘光政權覆滅後, 鄭芝龍兩兄弟輔佐唐王稱帝, 史稱“隆武帝”。 鄭芝龍之子鄭成功頗受隆武帝看重, 賜國姓。 鄭成功一心抗清, 多次帶兵和清軍交戰。 其父鄭芝龍雖然手握重權, 卻貪圖富貴, 無意全力抗清, 甚至後來在福州反叛, 投靠了清朝。

鄭成功對父親此舉十分不贊同, 多次勸阻無果, 一氣之下出走金門, 在南澳島召集了自己的勢力一心抗清。 鄭芝龍投靠清朝後並沒有想像中的加官進爵, 而是被軟禁在了燕京, 清朝以鄭芝龍和他的幾個兒子要脅鄭成功投降, 鄭成功卻堅守自己的看法, 深知和鄭芝龍斷絕了父子關係。

鄭成功本就很有將領之才, 出走後很快在廈門建立了一支強大的水軍, 又和張煌言結盟, 分水路兩路一同攻打清朝, 一路所向披靡, 直逼南京城下, 卻遭清朝欺騙, 吃了敗仗, 功虧而潰, 不得已撤回廈門。 此時清軍想要除去鄭成功,

於是起兵于福建等地, 希望把鄭成功困死在廈門, 不得已之下鄭成功決定前往臺灣。

此時的臺灣早就被荷蘭從明朝手裡搶了過去, 臺灣人民被受壓迫, 極其渴望祖國能有人來拯救他們。 鄭成功決定前往臺灣避難後就決定要替大明王朝收復臺灣,

和兒子鄭經兵分兩路, 起兵攻打臺灣。 此時中國的科技遠遠落後于國外, 士兵們都擔心荷蘭的大炮。 為鼓舞軍心, 鄭成功帶船走在最前面, 利用漲潮成功登島, 戰士們士氣大勝, 加上臺灣人民的配合, 裡應外合, 將荷蘭人困在城中。

此時的荷蘭人早已潰不成軍,

只得派人求和, 稱只要鄭成功退兵, 他們願意奉上十萬兩白銀。 鄭成功哪裡肯聽, 臺灣自古就是中國的, 於是接著士兵攻打, 派人斷了荷蘭人所在赤嵌城的水源, 逼得荷蘭不得不投降, 退出臺灣。

自此, 臺灣再次回歸了祖國的懷抱, 鄭成功也成為了人們心目中的大英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