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韓國版的嶽飛,能打敗日本軍隊卻打不敗國內小人的名將李舜臣

李舜臣劇照

說起李舜臣, 就要從明朝的抗日援朝開始談起。

西元1592年3月, 豐臣秀吉藉口朝鮮不幫他侵略大明, 發動侵略朝鮮的戰爭。

朝鮮當時的文化政治和漢人政權極其相似, 基本上都是一樣一樣的。

具體的說就是重視文臣, 輕視武將;重視內鬥, 輕視外戰。

因此戰端一開, 內戰內行外戰外行的朝鮮軍隊就開始全面敗退。

明萬曆皇帝派李如松出兵朝鮮, 打擊日寇。

戰場上的李舜臣

陸地上明軍的攻擊比較順利, 海戰卻主要靠朝鮮人。

李舜臣就是其中的名將。

1592年5月4日, 當時的朝鮮全羅道左水使李舜臣, 統率75艘艦船駛出全羅南道麗水港。 輕敵的日寇被打消滅了26艘戰船, 剩下的艦船只得倉皇逃跑。

5月27日泗川海戰, 李舜臣雖然在戰鬥中負傷, 但仍將12艘日艦全部被擊沉。

6月唐浦、固城、栗浦三大海戰, 李舜臣再次殲敵54艘日艦.

7月閑山島海戰, 李舜臣又一次殲滅日本61艘日艦, 基本切斷日本的海上補給線。

於是日本人開始求和, 朝鮮戰事暫時結束, 李舜臣被封為二品正憲大夫、三道水師統制使。


鳴梁海戰中的李舜臣

結束了戰事的朝鮮君臣再一次開始了爭權奪利, 李舜臣被文臣指責, 被迫下野。

1597年小日本再次發動侵略朝鮮的戰爭, 這次學聰明了, 先用用反間計誣陷李舜臣陰謀篡權, 使得李昖將李舜臣下獄, 其後將其貶為士兵。

沒有李舜臣的指揮, 朝鮮水師幾乎全軍覆滅, 結果無奈之下, 朝鮮政府再次起用本來已遭罷黜的李舜臣。

1597年8月28日, 李舜臣指揮著這支剛重建的水師,

再度與日本水師決戰, 韓國歷史上知名的鳴梁海戰爆發了。

名將就是名將, 一出手, 就打掉了日軍的指揮船和兩艘日艦。

再戰, 殲滅日艦30餘艘, 並擊斃日軍4000餘人, 再度重創了日本水師, 重新掌握了制海權。

1598年11月在露梁海戰中, 與明軍陳璘等指揮聯合艦隊大敗敵船隊, 但在追擊逃敵時中彈犧牲。 兩年後, 朝廷為表彰他的功績, 封他為一級宣力功臣。


供奉李舜臣的顯忠祠

李舜臣在戰爭快結束時戰死, 也是他一心求死的結果。

他知道, 就算不戰死, 活到勝利的那一天, 朝鮮的君臣也不會喜歡他, 降職是大概率事件, 被殺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與其等到那一天, 不如轟轟烈烈死在戰場上。

1706年供奉著李舜臣將軍靈位的顯忠祠建成, 遲來的公道也沒能打造朝鮮的鐵血, 一百多年後朝鮮還是淪為了日本的殖民地。

但李舜臣永遠是值得敬仰的英雄, 戰後的韓國人再次開始紀念李舜臣。

李舜臣雕像在韓國首都的議會門口, 有用他頭像發佈的鈔票, 甚至有用他的名字命名的軍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