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趙匡胤曾想放棄開封,北宋如果遷都到洛陽,還會被金國所滅嗎?

大宋開寶九年, 對於只剩北方強敵的大宋而言, 是極為重要的一年, 因為這一年的十月, 發生了著名的“斧聲燭光”, 宋太祖趙匡胤離奇離世, 趙匡義接任, 成為了宋太宗。

同一年的三月, 發生了另一件影響大宋國運的大事。 趙匡胤在西游洛陽之時, 突然提出了放棄開封, 遷都洛陽的計畫。 沒想到, 趙匡胤的計畫, 竟然遭到了群臣的強烈反對。 甚至在趙匡胤賭氣拒絕返回開封(汴京)的情況下, 大臣們仍然不同意遷都。

宋太祖趙匡胤身為開國之君, 眼界當然不同一般。 趙匡胤認為, 開封地處黃河南岸, 四周都是平原, 乃是無險可守的四戰之地, 立國可謂是危機重重。 當初並不是趙匡胤選擇開封作為都城, 而是因為趙匡胤奪權於後周, 只是繼承了後周的都城罷了。

洛陽則坐擁山川之險, 又有河流拱衛, 更加的易守難攻。 趙匡胤還有深一層的想法, 遷都洛陽之後他想更近一步,

將來再把都城遷到防禦更加強大的長安。

趙匡胤的眼光, 自然是不差。 那他的群臣, 為什麼會反對呢?大臣們給出的理由是, 由於多年的戰亂, 洛陽和長安都已經破敗不堪, 在當時已經不具備作為國都的條件。 而開封經過多年的建設, 已經極為的繁華, 漕運便利, 可以支援四方, 另外還有三重高大的城牆。 如果在這個時候遷都, 會動搖國家的根本。

大臣們的說法看似有道理, 實際是群臣已經在開封安居多年, 不想離開舒適繁華的大都市。 洛陽與長安雖破敗, 有十年、二十年的時間, 足夠可以重建。 開封的城牆再高大, 又哪裡抵禦得了北方越過平原的騎兵。

趙匡胤不願對鼠目寸光的君臣妥協, 滯留洛陽兩月不走。

可是有一個人發話了, “在德不在險”。 因為這句話, 趙匡胤放棄了遷都, 返回了開封。

所謂“在德不在險”雖然是吳起說過的名言, 明顯也只是扯蛋, 趙匡胤為什麼就信了?因為說這話的人是他的弟弟趙匡義。 趙匡義已經做了16年的開封府尹, 黨羽無數,

勢力根深地固。 他的話, 趙匡胤不能不信。 幾個月後, 趙匡胤死, 趙匡義繼位。

為了保衛四戰之地的都城開封, 北宋建立了龐大的禁軍, 花費了巨額的軍費, 卻仍然沒有強大的防禦力。

趙匡胤不是看不到後果, 他當時就說過:“不出百年, 天下民力必盡敝。 ”

趙匡胤的預測還是差了一點,

一百多年之後的靖康二年, 開封才被金軍攻破。 北宋滅, 趙匡義直系的後代趙構建南宋, 然而無子, 又將帝位傳于了趙匡胤直系的後代。

北宋如果遷都到洛陽, 甚至是長安, 還會被金國所滅嗎?洛陽還不好說, 如果真是遷到了長安, 想來從軍事講度, 金人的騎兵應該很難打下來。 也許北宋的國運, 會被改變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