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孔祥熙對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的改組過程

用歷史溫暖現實。 大家好, 這裡是《山西人pia山西》, 我是小鼠。 接著上回, 我們開講孔祥熙是如何接手財政部的爛攤子的。

1933年11月, 孔祥熙正式接替宋子文, 擔任國民政府財政部長一職。 此時擺在孔祥熙面前的, 是每月高達1800萬元的財政赤字。 而在江西, 蔣介石正如火如荼地對中國共產黨開展第五次圍剿戰爭, 每月軍費開支在2000萬元左右。

孔祥熙深知受蔣重用的奧妙, 他決定吸取宋子文的教訓, 不惜一切代價, 為蔣的反共大業提供充足的資金保證。 於是, 上任後的第二天, 他就火急火燎地趕往江西面見蔣介石。

在蔣授意之下, 孔祥熙以關稅為擔保, 開始發行1億元限額的新公債。

中華民國政府公債

由於孔剛剛上臺, 狡猾的銀行家自然很給面子, 不到1個月, 1億元公債銷售一空。 但半年不到, 就全部被蔣扔進了內戰的無底洞。

1934年6月, 在蔣介石幾次三番的催促下,

孔祥熙開始發行二期關稅公債, 總額1.3億元。 之後, 財政部就像行駛在懸崖邊上刹車失靈的快車, 毫無節制地狂發公債。 據統計1935年, 國民政府發行公債5.4億, 1936年, 再次發行4.7億。 短短三年時間, 政府公債總額達到12億元, 其中80%用在了蔣介石的剿共大業。

到1936年時, 面對過高的財政赤字, 同時中日之間一觸即發的戰爭態勢, 大上海的銀行家開始聯合起來抵制公債。 而其中領頭的, 就是交通銀行和中國銀行的大股東。

交通銀行發行的二十元現鈔

交通銀行和中國銀行分別創立於清政府末年和北洋政府初年, 是外國資本家共同出資成立的股份制銀行, 雖有發行貨幣的權力, 但政府對兩家銀行沒有控制權。

在蔣介石的首肯下, 孔祥熙開始了對兩家銀行的秘密改組計畫。 之所以秘密, 是因為如果政府高調將其收歸國有, 必定會招致市場恐慌, 到時尚未改組, 兩家銀行可能已先倒閉。

孔祥熙先是開展輿論攻勢, 將經濟蕭條的矛頭指向以兩家銀行為首的外國資本家, 而後, 唆使杜月笙為首的一幫兼具黑幫屬性與資本家屬性的人物大量購入銀行股份,

從而進入銀行董事會, 擠走管理層。 之後, 政府通過控制這些大資本家來控制兩家銀行。

中國銀行發行的五元現鈔

在對交通銀行和中國銀行的股份調整中, 孔祥熙借機安排包括四大家族成員在內的親信人物進入銀行管理層,

通過之後的一系列資本運作, 這些人物逐漸積累起了富可敵國的財富, 這也是後世之所以稱孔家為“四大家族”之首的原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