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皇帝瘋了,把她鎖在身邊!比三宮六院裡任何一個妃子都要美麗

文 |一世安

“紅顏手劄”每天為您推送文章

風捲殘雲, 簷下鐵馬錚錚作響。 謝昭一路踏雪而來, 並擺手示意宮人不必行禮。 入了長寧宮, 他方覺一身暖意, 落在肩上的碎雪也隨之化作了水珠。

他緩步走至長寧的床榻旁, 宮人將垂地的床幔卷起, 一向淩厲的目光在此刻變得極盡溫柔, 他探手細細撫了撫長寧額角的發, 將嗓音壓得極低地問侍奉在旁的宮女:“幾時睡下的?”

那宮女屈身行禮, 柔聲道:“回陛下, 服了御醫開的安神湯, 已睡了有兩個時辰了。 ”

“嗯。 ”他沒再問話, 只以手支頤靜靜地看著她。

長寧面上極素,

未施脂粉, 卻比三宮六院裡的任何一個妃子都要美麗。

謝昭初見她時, 她也是這樣一番模樣, 不施粉黛, 卻豔絕天下。 只是那時的她不似如今這般沉默寡言, 也不會終日只想著尋死。

思及過往, 他微微歎了口氣, 護衛隊的侍衛長程庭前來向他稟報:“陛下,

已經都遵照您的吩咐辦了。 ”

謝昭點了點頭, 示意他退下。

“你殺了他?”一個清脆的嗓音響起, 打破了一室靜謐。

謝昭回身看去, 長寧不知何時已坐起了身子, 侍奉在旁的宮女急忙遞上軟枕為她墊在後背處。

她的臉色蒼白, 即使炭火燒得正旺, 氣色也未見半分好轉, 唇色也與面色幾近相融。 謝昭心中一顫, 轉頭吩咐一旁的宮女道:“再添些銀炭來。 ”繼而謝昭伸手想要攬她入懷, 卻被她狠狠推開了手臂, 眼眸中的恨意顯而易見, 她渾身顫抖, 咬牙切齒, 厲聲重複了剛才的話:“你殺了他?”

旁邊侍奉謝昭久了的宮人都知道, 這位帝王的脾氣並不好。 他自十六歲起登基管理國事, 戎馬倥傯數載, 平定四方, 殺伐決斷, 戰功赫赫, 踏著屍山血河, 方才走到今天。

同他這樣講話的人, 大抵屍骨已冷, 做了他的刀下亡魂。 眼前的這位亡國公主, 竟這般目無尊卑, 當真是活得膩了。

“沒有。 ”這兩個位元組自謝昭口中說出, 夾雜著一絲無奈, 倒是讓一旁的宮人都愣了神。

一個月前, 大胤十萬鐵騎在陳國邊境列陣, 黑壓壓的軍隊, 似一朵驟大的烏雲盤踞在陳國上方。 陳王下令各城守軍拼死抵抗, 但到底還是擋不住大胤的勢如破竹, 陳軍節節敗退, 各城守軍紛紛倒戈, 不是舉旗投降, 便是棄城而逃, 連一個負於頑抗、戰死沙場的英雄事蹟都未能在史書上留下, 國破家亡得就像是平素裡一日三餐那般順理成章。 當大胤的軍隊越過商河,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抵達陳國王都之時, 陳王在他金碧輝煌的王宮之中,

為自己的妻兒, 每人準備了一杯毒酒。

飲鴆殉國, 是為了保全長達兩百年的陳國王室最後的尊嚴。

當謝昭身著鎧甲、手持長劍, 踏入陳宮大殿時, 長寧堪堪飲下玉樽中的清酒, 緩手擲了玉杯。 她一身大紅的羽衣, 似一隻翩然赴死的蝶。 謝昭忘不了她回眸看到他時那眼中的震驚、恐懼與憤怒。 她張了張嘴, 已發不出聲, 可謝昭卻看懂了那個口型, 她說:“我恨你。 ”

時有小雪, 遠處蒼山有紅梅悄然綻放。 謝昭抱著陳國王室的最後一位公主, 出了王殿。

長寧醒來已是三日後, 她從未想過自己還會再醒來。 飲下那杯毒酒時, 她便已思量好, 縱使紅顏未老, 與社稷同之, 忠骨埋于青山也是好的, 這是她這個陳國公主能為自己國家做的,

最後的事情。 而如今, 她卻活得好好的。 仍舊活著的她, 是一個背叛者。 背叛了自己的家、自己的國、自己的臣民。 她恨自己, 更恨救了她的謝昭。 他親手毀掉了她的一切美好, 甚至於連死去的資格都被他剝奪。

是以, 她醒來後做的第一件事情, 便是拔下頭上的發簪, 刺向了因守她而三日未眠的謝昭。 大約是第一次殺人, 長寧沒有把握好力道與方向, 只覺一陣刺骨的涼意, 發簪沒入謝昭鎖骨下一寸的地方, 在旁的侍衛紛紛拔刀, 卻被他抬手制止。

暖閣中出奇地安靜, 只聽見血滴落在床沿上的“啪嗒”聲, 不一會兒, 便聚出一小攤血來, 映出長寧慘白近乎扭曲的臉。

謝昭抿唇, 微一皺眉, 用力將那發簪拔出, 遞回長寧的手中, 染血的簪子襯得她的手愈發地白。他淡然一笑,與她說道:“阿寧,好好地留在我身邊,你總歸是會有機會殺了我的。”

那時的謝昭天真地以為,只要他對長寧好,只要她留在他身邊,終有一日她會愛上他的。只是,他不知,長寧對他的恨,已是再多的愛都難以補救了。那恨像一根繩索,勒在兩頭的人都覺窒息,從此愛恨糾纏,至死不休。

他沉默了一會兒,看了看眼前人,烏髮及腰,面色卻似一張白紙。他微微歎了口氣,儘量讓自己的語調顯得柔和一點:“阿寧,你累了。”他頓了一頓,方才接著道,“再多睡一會兒吧。”

長寧望著那根染血的簪子和謝昭流血的傷口才明白,她是殺不了他的。眼前的這個人太過強大,她永遠不可能有殺死他的那一天。於是,她靜默地將簪子的尖頭轉向自己。霎時,謝昭的聲音傳來,縹緲得不真實。

“沈彥沒死。”

長寧手中的簪子“啪”的一聲落地,碎成兩半。

謝昭跨出了暖閣,有宮人跟上來要為他上藥,卻被他拒了。

戰場上受過的大傷小傷無數,沒有哪一次不比這次重,卻沒有哪一次會比這次痛。他望著高懸于空的明月,等了那麼久的人終於近在咫尺,可他卻仍覺得有什麼東西,讓他力不從心。他像是落在浩瀚無舟的深海中,無力沉浮。他知道,令他如此的是長寧。

六年前,謝昭的父皇剛剛駕崩,他的皇叔便領兵逼宮造反,死士護衛他逃出皇宮,戰至最後一個死士浴血倒下時,他已被逼得站在陳胤兩國邊境的祁霞峰上。

前方是列陣的弓箭手,每一張弓都被拉滿,箭鋒直指於他。

他的耳邊回蕩著他父皇臨終時的囑咐:“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父皇含恨而終時的表情在他心中陡然放大,他未多猶豫,縱身躍入山崖。

然而,上蒼眷顧,他並沒有輕易死去。

他自沉水發出的淡淡沉香中醒來,四角紫金香爐上空青煙嫋嫋,月色透過窗櫺打碎樹影落在地上。

有女子清雅的歌聲隨風而來,穿過繪著蒙山細雨的碩大屏風,穿過映著隱隱燭光的飄搖帷幔,終至耳中。

謝昭愣了一愣,起身尋音而去。

月至中天,庭中水榭懸著的一盞琉璃燈旁立著一位女子,紅衣如火。她緩緩抬首,眸光越過靄靄水霧,停在謝昭的身上。似一幅流光的畫卷,不疏不離,不遠不近。

歌聲乍停,隨之而來的是一句“公子,你醒了?”

像清泉的流水落在矮石上,動聽,流暢。

未及謝昭答話,她便踏上微微裂出了細紋的青石板路,紅衣長擺掃過回廊兩旁的飲綠花,行至他的面前。

清麗的眉眼,高挺的鼻樑,宛若天人之姿。

一個笑容在她的臉上漾開,似在謝昭的心湖中投入一枚石子,有漣漪蕩起。她微眨了眨眼,道:“小女阿寧,敢問公子如何稱呼?”

“謝昭。”他道。

芸芸眾生,總有一個人,會讓你在見到她的第一眼,與她說第一句話時,就認定此生非她不可。

謝昭對長寧的縱容近乎偏執。

譬如她會將他賜予的珍貴衣物隨意轉贈宮人,又譬如她會將他送來的珍饈餵食豬狗。然而,他的賞賜依舊源源不斷。他想,他一刻不停地對她好,她總會感知到他的愛。而他虧欠她的,便用他的餘生來彌補。

某一天的夜晚,謝昭照例來到長寧宮。自長寧來到大胤的皇宮,謝昭每一日都會去陪她一會兒,又或者是,他一廂情願地覺得,是長寧在陪著他。大多的時候,他都靜默地坐著,靜待時光的流走。

只是那一夜,略有不同。謝昭飲了酒,踏入長寧宮時,步履已有些不穩。

他望著坐在楠木圓桌旁斟茶的長寧,燭光映在她的臉上,打出一個光圈。她的容貌比當年尤勝,卻清冷得不像話。

他緩步走近,長寧端起茶盞,隔著茶煙嫋嫋,看向他。

他問她:“你記不記得,祁霞峰下,你曾為我唱過一支歌?”

長寧輕笑出聲,可那一個笑卻全然沒有溫度。她說:“陛下當真自作多情,不過是隨口的一支歌,怎麼就是為陛下唱的呢?”

謝昭整個人顫了一顫,他忽地想起,六年前,他被長寧救起的那個夜晚。

月色不似如今這般荒寒,她笑著同他說:“小謝,往後,我便叫你小謝了。”

他近了一步,道:“阿寧,你為什麼要這麼恨我?其實……”他頓了一頓,見長寧起身往暖閣走去,才慌忙上前攔住她,急急地說道,“其實,你可以不用恨我……”

長寧的嘴角彎起一個好看的弧度:“陳國要亡,是陳氏氣數已盡,我不怪你。可是……你為什麼要救我?”她的眼眶一片濕熱,抓住謝昭的衣襟厲聲詰問,“你為什麼只救我?”

說完,她松了手,整個人卻無力地滑坐下去,口中低喃:“為什麼?為什麼不救我的父皇……我的母后……我所有賴以為生的親人……”

“我……”謝昭無言以對,他靜默著緩緩蹲下身去,他想抱一抱她,像他一直想的那樣。在她孤單、無助、痛苦的時候,陪伴著她。

可在他的指尖剛要觸到她微聳的肩膀時,卻被長寧逃開。

她說:“我恨你,謝昭。你要我活多久,就是要我恨你多久。”

他有一瞬的怔忪,然後他理解了長寧的話,惶惶餘生,長寧活著的每一刻,都在恨著他。

他心有不甘,站起身來,將長寧禁錮在懷中,借著濃濃酒意,他開口,用近乎懇求的語氣說道:“阿寧,為我生一個孩子吧?”

懷中的人瞳眸瞬間張大,奮力地掙扎,他將她攔腰打橫抱起,踏入暖閣。

兩道人影於床榻之上交疊,謝昭的口中脫口而出一句:“若你還想沈彥活著……”

身下的人不再貿動。決然的怒火囿於胸口,這是謝昭最不願說出口的話語,卻是他最後的籌碼,是他唯一可以獲得與長寧溫存相伴的方式。

謝昭左手輕輕一揮,床前帷幔緩緩落下,遮住長寧倉皇的臉。他近乎瘋狂地索取,帶著綿綿恨意,對沈彥的、對長寧的、對自己的……

他在那一夜做了一個綿長的夢,夢裡是他們初見時的場景。

她說她叫阿寧,她說叫他小謝。

她靠在他的肩頭,為他數天上的星。

他們一起看流螢明如豆火。

夢境陡然轉至他離開祁霞峰後,他找到顧命大臣葉嶴,在他的幫助下,他重奪帝位。但作為交換,他迎娶了葉嶴的女兒葉瀾漪。

他望著高臺下齊齊跪拜的朝臣,有一瞬間的恍惚,眼前那個身著大紅喜袍的女子,像極了長寧的樣子。夜裡,他揭開喜帕,腦海中浮現的卻是另一張臉。清麗的眉眼,高高的鼻樑,小小的臉。那個曾經無數次出現在他夢中的人。

他不是沒有找過長寧,重奪帝位的喜悅,他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要與祁霞峰下那個絕世獨立的女子分享。於是他撇開眾人,獨自一人回到祁霞峰。屋中陳設未變,只是積了厚厚的灰塵。他在榕樹下枯坐了十日,在第十日夕陽餘暉落盡之時,他終於想通,他來遲了。

然而,他終於還是見到了她,在陳國的王宮。這一次的相遇讓他錯誤地以為,他是來得及的,來得及出現在長寧漫漫的生命之中,來得及去得到她,來得及去得到她的愛。

半年前,他去陳國遊歷,在陳國王宮的花園中,他再一次見到了長寧。

她依舊豔絕天下,依舊一身紅衣,依舊淺笑盈盈。

他站在叢叢飲綠花中,望著她靜靜而來,於是他問身旁隨侍的舍人,她究竟是誰。

那舍人的答話,前半段讓他滿意,待聽到後半段,他卻攥緊了拳頭,心中浮起怒意。

他說:“這是我們陳王養在宗廟的小公主,今日是同駙馬一同回宮謁見王上的。”

長寧見到他時,思索了一會兒,仰面看向他道:“你是……小謝?”

那一日的日光正好,仿佛一眼萬年就此定格。

謝昭微微點了點頭,他似乎在長寧的臉上看到了轉瞬即逝的悵然若失。於是那一瞬的悵然令他有了順遂心意的領悟,譬如,她也剛好愛著他,譬如,她也等了他足足六年,譬如,她並不想嫁給駙馬沈彥。

這塵世間有太多的一廂情願,例如謝昭對於長寧。

他們的重逢以這樣悲愴而盛大的方式開始,除開祁霞峰下的十天,他們之間隔了整整六年。

這六年裡,謝昭只有長寧。但於長寧不同,她有父兄,有沈彥,唯獨沒有的,卻是謝昭。

那夜之後,謝昭的心中充滿了歉意,他再不敢光明正大地出現在長寧的面前,只是命了宮人日日來報長寧的情況,事無巨細。

一個月後,長寧宮傳來喜訊,長寧有了身孕。謝昭帶著洶湧的狂喜,不顧皇帝的威儀,快步跑至長寧宮。他望見長寧正在逗弄新送來的鸚鵡,她的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那樣的笑容曾像冬日的一道暖陽,溫暖了他數年。他微微一怔,腳下的步子滯了一滯,擺手示意宮人退下。繼而悄然匿身於繪著鴛鴦戲水的屏風之後,再不敢上前。他知道,那個笑容,會在他出現之後,消失得無影無蹤。

良久,長寧的笑意陡然繃住,僵在臉上。雕花銅鏡中映出屏風後的那張臉,她恨之入骨的那張臉,此刻卻帶著小心謹慎、惴惴不安以及重重喜意。

謝昭于屏風後現身,走至長寧的面前,有些無措,像一個剛學會說話的孩子般,艱澀開口道:“我以為,你不會要這個孩子。”

“事實上,是這樣。可我改主意了。”長寧並不看他,轉頭望向窗外,冷笑道,“這個孩子是陳氏唯一的血脈,若他是個男孩,將來還能繼承大胤的大統。”她頓了一頓,帶著森森恨意道,“謝昭,這是你欠我的。”

謝昭身子微微晃了一晃,他曾想過,如果有了一個孩子,流著長寧與他的血,她是不是就會願意多看他一眼。

原來,不是。

從來,不是。

本是件大喜的事情,謝昭卻覺得徹骨地寒。當晚他喝得酩酊大醉,跌跌撞撞到了長寧宮門前,依偎在宮門處,似爛泥一攤坐在地上。

是夜,皇后葉瀾漪聽聞了此消息,前來將謝昭帶回寢殿。她來時,長寧宮的宮門緊閉,謝昭倚靠宮門,形容狼狽,眼角似有淡淡淚痕,口中不停囈語:“阿甯……阿寧……”

直至宮車轆轆之聲沿著紅牆消散在風中,長寧才從窗前起身,吹熄燈燭,身後留下盈盈月華之中的一個孤寂的影。

皇后性子頗為溫和,又有六宮之主的儀態,在長寧有孕後,便時常來探望她。有時與她聊一聊家常,有時邀她一起去御花園中賞花聽戲。

晚秋時節的某一天,雨落過後,皇后拉著長寧在御花園中閒逛,於二月亭中小憩。

皇后面帶微笑,撫著長寧的手道:“陛下對甯妃是真的在意,且不說寧妃你入宮以來的儀制皆超規制。單就當初你在陳國昏了的那幾日,陛下光御醫就調了好幾撥,民間的聖手也尋了不少。奈何你父母兄弟皆是福薄之人,那鴆酒毒性太烈,回天乏術。”

長寧有些怔,開口問道:“他……竟救過他們?”

皇后微微點頭,語重心長道:“你不知道吧,你當日能被救回來,是因你的酒裡根本沒有毒藥,只是迷藥罷了。”皇后看了一眼長寧,繼而意味深長地說道,“陛下為了你當真是未雨綢繆,煞費苦心。”

長寧只覺得一陣心絞,胃中一股酸味湧了上來。

就在剛剛那一瞬,她還想要勸說自己原諒謝昭。畢竟,他對她那樣好;畢竟,她與他也曾快活過;畢竟……她曾真心為他唱過一支歌。

可原來,一切都不過是她的自欺欺人。

他只換了她一個人的毒酒,他只想她一個人活著……

長寧心中恍惚,腳下一個不穩,滑坐下去,只覺腹中一陣劇痛,下身血跡便滲透開來。

她是那樣痛苦,雙手牢牢攥住衣角,擰出深深的折痕。

謝昭放下一切慌不擇路地趕來,真想將長寧所受的痛數倍加諸於他的身上。

御醫神色凝重地走至他的面前,向他稟報:“陛下,娘娘身子弱,皇嗣又不足月,恐怕……”

謝昭一把拽過他的衣領,怒道:“你說什麼?你什麼意思?”

“若是要保住皇嗣,娘娘怕是會有危險。”御醫不敢猶豫,一口氣將話說完。

謝昭的手漸漸松了力道,不自覺地後退了一步,有些無措地問道:“可有兩全之法?”

御醫面露難色,搖了搖頭。

謝昭有些恍惚,望瞭望窗外,黛瓦高牆,群雁南飛,有紅楓徐徐飄落,嵌在土裡,分明是極美的景色,卻叫人壓抑地透不過氣來。

良久,他開口,吩咐御醫道:“朕要阿寧活著。”

御醫聞言愣了一愣,趕忙點頭稱是。

他緩步走至長寧的床榻旁,此時的她已是力竭,雙目微闔,大約是已經聽習慣了他的腳步聲,她的唇動了動,緩緩說道:“我要生下這個孩子。”

謝昭輕輕握住她的手,這一次,長寧沒有逃開。

“我們……”他眼睛一酸,似有什麼東西哽在喉嚨裡,“我們總歸還是會有孩子的。”

“可我,”長寧慢慢睜開了眼,唇角微微一動,接著說道,“我不會再為你生一個孩子。”

謝忱降生的那一晚,長寧瀕臨一死,就那樣安靜地躺著,仿佛此生就要這樣睡了過去。

謝昭將她緊緊摟在懷裡,她的頭靠在他心口的地方,那裡滿心滿意都只裝著一個人,不是別人,正是長寧。

有滾燙的淚落在她的臉上,在旁的宮人均覺詫異,他們侍奉這位帝王已有數年,即便是在戰場上被敵軍的烈馬踏斷三根肋骨,他也未曾皺一皺眉,如今竟為了一個女人、一個亡國後裔而流淚。

長寧於朦朧間似乎聽見一個熟悉的聲音,帶著濃重的哭腔,飄入她的耳中,斷斷續續的不甚連貫。

他說:“阿寧,你記不記得,祁霞峰下,你曾為我唱過一支歌。”

他說:“阿寧,你還沒有殺了我,你怎麼可以就這樣離開?”

他說:“阿寧,你睜開眼,看一看我們的孩子,是個皇子,未來他會是太子,等我百年後,他就是大胤的君王……”

他說:“……”

長寧似扇的睫毛微微顫了一顫,謝昭第一時間發現這喜人的變化,趕忙叫來御醫。

御醫替長寧把過脈後,跪地道:“恭喜陛下,恭喜娘娘,恭喜皇子。”

謝昭這才輕輕舒了一口氣,動作極輕地扶著長寧躺下,又在床榻旁守了她一整夜。

第二日,長寧終於徹底清醒過來,她開口,嗓音微弱:“我想,看一看我們的孩子。”

謝昭為了那“我們”二字激動不已,忙喚宮人抱來謝忱。

長寧望著繈褓中那個小小的嬰孩,這麼久以來,頭一回,在謝昭的面前露出了一個發自肺腑的笑容。

長寧用過湯藥膳食後又睡下,謝昭嘴角含著笑溫柔地撫了撫她的眉心,轉身踏出暖閣。

甫一出門,他的臉色便沉了下來,開口吩咐宮人道:“去皇后那裡。”

謝昭到皇后寢宮時,葉瀾漪正在繡一雙孩童穿的鞋,見謝昭前來,趕忙放下手中針線,迎了上去。

“恭喜陛下。”

謝昭揚手一個巴掌落在她的臉上,怒道:“你昨日究竟同阿寧說了什麼?你就那麼容不下她?容不下她腹中的骨肉?”

只覺口中一股腥甜,葉瀾漪捂著腫起的臉,跪倒在地:“臣妾不明白陛下的意思。”

謝昭一腳將她踢翻在地:“這些年,朕容忍你,無論你在後宮如何興風作浪,朕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這一次,你傷的是阿寧,朕絕不會放過你。”

葉瀾漪失聲笑了出來,而後扶著膝蓋緩緩站起身,眸中有隱隱淚光,她冷聲笑道:“陛下,臣妾不過告訴她,陳氏飲下的毒酒中,只有她一人的是迷藥。”謝昭神色一凜,葉瀾漪補充道:“不過臣妾並未告訴她,是沈彥貪生怕死,要留下她來取悅你。”葉瀾漪看了看塗過丹蔻的手指,唇角勾了一勾,“臣妾也沒有告訴她,沈彥已經死了,病死在大牢裡了。”

葉瀾漪朝他逼近一步,問道:“你不敢告訴她一切,就是怕她尋死,怕她活在這世上唯一的理由都沒有了,不是嗎?”她垂眸笑了笑,嗓音壓得低低的,仿若可以散在這空曠的寢殿中,“你那麼愛她,可你卻不是她活著的理由,如此可笑,如此可憐!”

謝昭雙手將葉瀾漪的脖子死死卡住,眼中是滔天的怒意:“為什麼,為什麼要這麼做!你知不知道,阿寧差一點兒就死了!死在你的手上!”

葉瀾漪有些窒息道:“為什麼?陛下覺得,究竟是您在逼長寧,還是臣妾在逼長寧?”

謝昭怔了一怔,手松了開來,自顧自地搖頭道:“不是的,不是這樣的。”

葉瀾漪猛吸了幾口氣,道:“這江山天下,是臣妾的父親為您打下的,他不光姓謝,還姓葉。長寧她憑什麼?她的孩子憑什麼?”

謝昭深深看了她一眼,沒有說話,轉身走出皇后寢宮。葉瀾漪明白,從此,謝昭再不會來她的寢宮,再不會看她一眼,縱使她的身影從未在他的瞳眸中停留過。曾經的那些虛情假意,那些刻意迎合,也都不在了……

葉瀾漪望著他漸遠的背影,終於哭出聲來,她捂住臉,淚流滿面:“謝昭,為什麼你從來都不曾真心看我一眼。你知不知道,我要的只不過是你肯看我一眼,只要一眼,就夠了……”

謝忱的模樣像極了謝昭,卻因是個早產的孩子,身子骨一向不大好,自小便服用了不少藥物。然而他卻頗為懂事,素日裡不哭不鬧,好像天生就知道自己是個不得娘親喜愛的孩子,於是即便是在繈褓之中也一直顯得尤為乖巧。

但長寧不這麼看,謝忱長到一歲的時候,她便整日在他一旁念著艱澀難懂的詩句。到兩歲的時候,別的皇子帝姬尚在母妃的照料下無憂無慮,長寧便捏著他的手開始在紙上練字。她一日不敢懈怠地教謝忱成材,唯有在謝忱睡下後,她才會將他抱到懷裡,輕哼歌謠,極盡一個母親該有的溫柔與寵愛。

謝忱三歲那年,生了一場大病,連著高燒了幾日,大雪紛紛揚揚,天地間一片蒼茫的白。戰場上的皇上剛收到消息便日夜兼程三日,跑死了兩匹良駒,趕回王都。他鎧甲未卸,片刻未歇,就趕往長寧宮。在見到謝忱的時候,謝忱的臉燒得通紅,身子卻冷得直哆嗦,他將謝忱緊緊地摟在懷裡,一面不住地吩咐宮人:“再加些炭火,再多加些炭火。”

大約是聽見了父皇的聲音,謝忱緩緩睜了眼,嗓音不似以往那般脆生生,只喑啞地叫了一聲:“父皇。”

“嗯。”謝昭回應他,“父皇回來了,父皇會陪在忱兒的身邊,忱兒不怕。”他將下巴輕輕抵在謝忱的頭頂,哽咽道。

謝忱小小的手緩緩抬起,指了指床頭的一本《衍義》,說道:“忱兒剛剛背完這篇,忱兒……”說著,便開始劇烈咳嗽,直至咳出血來,“忱兒背給父皇聽。”

聲音越來越輕,終至沒了人聲,謝昭的唇蠕了蠕,才緩緩說道:“忱兒,你怎麼不背了?你還沒有背完呢……”話至此,他已再發不了聲,大約是痛到極致,眼裡連一滴淚都流不出來了。

那註定是一個極寒冷的冬天,謝忱終究是沒能熬過去。當宮人將謝忱冰冷的屍骨斂入棺槨之時,長寧沖了過去,將他從宮人手中搶了過來,死死地擁在懷裡,指著周圍的宮人喝道:“忱兒還沒死,你們怎麼敢這麼做!”額頭相抵,溫柔地喚他,“忱兒,你不是剛會背《衍義》嗎?你起來啊,背給母妃聽……”

謝忱葬入皇陵後的第十日,長寧死了,她將自己吊死在了長寧宮的暖閣中。

謝昭趕到的時候,整個人顯得尤為平靜,就好像他早就預料到了這一切。

他將長寧擁在懷中,此時的她已沒有了鼻息,身子也漸漸冰冷。風掠過他的衣袖,他將她攬得更緊。

他忽然想起有了謝忱的那一夜,長寧問他:“謝昭,你究竟想要什麼?”

他附在她的耳畔,輕輕說著那句他想了很多年的話,他說:“阿寧,我只是想要一個家。”

風聲獵獵,浩浩長空,有飲綠花自腳邊盛開。只是,謝昭懷中的那個人再也聽不到這句話了。

長寧已死,終謝昭一生,他都不會再有一個家。

染血的簪子襯得她的手愈發地白。他淡然一笑,與她說道:“阿寧,好好地留在我身邊,你總歸是會有機會殺了我的。”

那時的謝昭天真地以為,只要他對長寧好,只要她留在他身邊,終有一日她會愛上他的。只是,他不知,長寧對他的恨,已是再多的愛都難以補救了。那恨像一根繩索,勒在兩頭的人都覺窒息,從此愛恨糾纏,至死不休。

他沉默了一會兒,看了看眼前人,烏髮及腰,面色卻似一張白紙。他微微歎了口氣,儘量讓自己的語調顯得柔和一點:“阿寧,你累了。”他頓了一頓,方才接著道,“再多睡一會兒吧。”

長寧望著那根染血的簪子和謝昭流血的傷口才明白,她是殺不了他的。眼前的這個人太過強大,她永遠不可能有殺死他的那一天。於是,她靜默地將簪子的尖頭轉向自己。霎時,謝昭的聲音傳來,縹緲得不真實。

“沈彥沒死。”

長寧手中的簪子“啪”的一聲落地,碎成兩半。

謝昭跨出了暖閣,有宮人跟上來要為他上藥,卻被他拒了。

戰場上受過的大傷小傷無數,沒有哪一次不比這次重,卻沒有哪一次會比這次痛。他望著高懸于空的明月,等了那麼久的人終於近在咫尺,可他卻仍覺得有什麼東西,讓他力不從心。他像是落在浩瀚無舟的深海中,無力沉浮。他知道,令他如此的是長寧。

六年前,謝昭的父皇剛剛駕崩,他的皇叔便領兵逼宮造反,死士護衛他逃出皇宮,戰至最後一個死士浴血倒下時,他已被逼得站在陳胤兩國邊境的祁霞峰上。

前方是列陣的弓箭手,每一張弓都被拉滿,箭鋒直指於他。

他的耳邊回蕩著他父皇臨終時的囑咐:“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父皇含恨而終時的表情在他心中陡然放大,他未多猶豫,縱身躍入山崖。

然而,上蒼眷顧,他並沒有輕易死去。

他自沉水發出的淡淡沉香中醒來,四角紫金香爐上空青煙嫋嫋,月色透過窗櫺打碎樹影落在地上。

有女子清雅的歌聲隨風而來,穿過繪著蒙山細雨的碩大屏風,穿過映著隱隱燭光的飄搖帷幔,終至耳中。

謝昭愣了一愣,起身尋音而去。

月至中天,庭中水榭懸著的一盞琉璃燈旁立著一位女子,紅衣如火。她緩緩抬首,眸光越過靄靄水霧,停在謝昭的身上。似一幅流光的畫卷,不疏不離,不遠不近。

歌聲乍停,隨之而來的是一句“公子,你醒了?”

像清泉的流水落在矮石上,動聽,流暢。

未及謝昭答話,她便踏上微微裂出了細紋的青石板路,紅衣長擺掃過回廊兩旁的飲綠花,行至他的面前。

清麗的眉眼,高挺的鼻樑,宛若天人之姿。

一個笑容在她的臉上漾開,似在謝昭的心湖中投入一枚石子,有漣漪蕩起。她微眨了眨眼,道:“小女阿寧,敢問公子如何稱呼?”

“謝昭。”他道。

芸芸眾生,總有一個人,會讓你在見到她的第一眼,與她說第一句話時,就認定此生非她不可。

謝昭對長寧的縱容近乎偏執。

譬如她會將他賜予的珍貴衣物隨意轉贈宮人,又譬如她會將他送來的珍饈餵食豬狗。然而,他的賞賜依舊源源不斷。他想,他一刻不停地對她好,她總會感知到他的愛。而他虧欠她的,便用他的餘生來彌補。

某一天的夜晚,謝昭照例來到長寧宮。自長寧來到大胤的皇宮,謝昭每一日都會去陪她一會兒,又或者是,他一廂情願地覺得,是長寧在陪著他。大多的時候,他都靜默地坐著,靜待時光的流走。

只是那一夜,略有不同。謝昭飲了酒,踏入長寧宮時,步履已有些不穩。

他望著坐在楠木圓桌旁斟茶的長寧,燭光映在她的臉上,打出一個光圈。她的容貌比當年尤勝,卻清冷得不像話。

他緩步走近,長寧端起茶盞,隔著茶煙嫋嫋,看向他。

他問她:“你記不記得,祁霞峰下,你曾為我唱過一支歌?”

長寧輕笑出聲,可那一個笑卻全然沒有溫度。她說:“陛下當真自作多情,不過是隨口的一支歌,怎麼就是為陛下唱的呢?”

謝昭整個人顫了一顫,他忽地想起,六年前,他被長寧救起的那個夜晚。

月色不似如今這般荒寒,她笑著同他說:“小謝,往後,我便叫你小謝了。”

他近了一步,道:“阿寧,你為什麼要這麼恨我?其實……”他頓了一頓,見長寧起身往暖閣走去,才慌忙上前攔住她,急急地說道,“其實,你可以不用恨我……”

長寧的嘴角彎起一個好看的弧度:“陳國要亡,是陳氏氣數已盡,我不怪你。可是……你為什麼要救我?”她的眼眶一片濕熱,抓住謝昭的衣襟厲聲詰問,“你為什麼只救我?”

說完,她松了手,整個人卻無力地滑坐下去,口中低喃:“為什麼?為什麼不救我的父皇……我的母后……我所有賴以為生的親人……”

“我……”謝昭無言以對,他靜默著緩緩蹲下身去,他想抱一抱她,像他一直想的那樣。在她孤單、無助、痛苦的時候,陪伴著她。

可在他的指尖剛要觸到她微聳的肩膀時,卻被長寧逃開。

她說:“我恨你,謝昭。你要我活多久,就是要我恨你多久。”

他有一瞬的怔忪,然後他理解了長寧的話,惶惶餘生,長寧活著的每一刻,都在恨著他。

他心有不甘,站起身來,將長寧禁錮在懷中,借著濃濃酒意,他開口,用近乎懇求的語氣說道:“阿寧,為我生一個孩子吧?”

懷中的人瞳眸瞬間張大,奮力地掙扎,他將她攔腰打橫抱起,踏入暖閣。

兩道人影於床榻之上交疊,謝昭的口中脫口而出一句:“若你還想沈彥活著……”

身下的人不再貿動。決然的怒火囿於胸口,這是謝昭最不願說出口的話語,卻是他最後的籌碼,是他唯一可以獲得與長寧溫存相伴的方式。

謝昭左手輕輕一揮,床前帷幔緩緩落下,遮住長寧倉皇的臉。他近乎瘋狂地索取,帶著綿綿恨意,對沈彥的、對長寧的、對自己的……

他在那一夜做了一個綿長的夢,夢裡是他們初見時的場景。

她說她叫阿寧,她說叫他小謝。

她靠在他的肩頭,為他數天上的星。

他們一起看流螢明如豆火。

夢境陡然轉至他離開祁霞峰後,他找到顧命大臣葉嶴,在他的幫助下,他重奪帝位。但作為交換,他迎娶了葉嶴的女兒葉瀾漪。

他望著高臺下齊齊跪拜的朝臣,有一瞬間的恍惚,眼前那個身著大紅喜袍的女子,像極了長寧的樣子。夜裡,他揭開喜帕,腦海中浮現的卻是另一張臉。清麗的眉眼,高高的鼻樑,小小的臉。那個曾經無數次出現在他夢中的人。

他不是沒有找過長寧,重奪帝位的喜悅,他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要與祁霞峰下那個絕世獨立的女子分享。於是他撇開眾人,獨自一人回到祁霞峰。屋中陳設未變,只是積了厚厚的灰塵。他在榕樹下枯坐了十日,在第十日夕陽餘暉落盡之時,他終於想通,他來遲了。

然而,他終於還是見到了她,在陳國的王宮。這一次的相遇讓他錯誤地以為,他是來得及的,來得及出現在長寧漫漫的生命之中,來得及去得到她,來得及去得到她的愛。

半年前,他去陳國遊歷,在陳國王宮的花園中,他再一次見到了長寧。

她依舊豔絕天下,依舊一身紅衣,依舊淺笑盈盈。

他站在叢叢飲綠花中,望著她靜靜而來,於是他問身旁隨侍的舍人,她究竟是誰。

那舍人的答話,前半段讓他滿意,待聽到後半段,他卻攥緊了拳頭,心中浮起怒意。

他說:“這是我們陳王養在宗廟的小公主,今日是同駙馬一同回宮謁見王上的。”

長寧見到他時,思索了一會兒,仰面看向他道:“你是……小謝?”

那一日的日光正好,仿佛一眼萬年就此定格。

謝昭微微點了點頭,他似乎在長寧的臉上看到了轉瞬即逝的悵然若失。於是那一瞬的悵然令他有了順遂心意的領悟,譬如,她也剛好愛著他,譬如,她也等了他足足六年,譬如,她並不想嫁給駙馬沈彥。

這塵世間有太多的一廂情願,例如謝昭對於長寧。

他們的重逢以這樣悲愴而盛大的方式開始,除開祁霞峰下的十天,他們之間隔了整整六年。

這六年裡,謝昭只有長寧。但於長寧不同,她有父兄,有沈彥,唯獨沒有的,卻是謝昭。

那夜之後,謝昭的心中充滿了歉意,他再不敢光明正大地出現在長寧的面前,只是命了宮人日日來報長寧的情況,事無巨細。

一個月後,長寧宮傳來喜訊,長寧有了身孕。謝昭帶著洶湧的狂喜,不顧皇帝的威儀,快步跑至長寧宮。他望見長寧正在逗弄新送來的鸚鵡,她的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那樣的笑容曾像冬日的一道暖陽,溫暖了他數年。他微微一怔,腳下的步子滯了一滯,擺手示意宮人退下。繼而悄然匿身於繪著鴛鴦戲水的屏風之後,再不敢上前。他知道,那個笑容,會在他出現之後,消失得無影無蹤。

良久,長寧的笑意陡然繃住,僵在臉上。雕花銅鏡中映出屏風後的那張臉,她恨之入骨的那張臉,此刻卻帶著小心謹慎、惴惴不安以及重重喜意。

謝昭于屏風後現身,走至長寧的面前,有些無措,像一個剛學會說話的孩子般,艱澀開口道:“我以為,你不會要這個孩子。”

“事實上,是這樣。可我改主意了。”長寧並不看他,轉頭望向窗外,冷笑道,“這個孩子是陳氏唯一的血脈,若他是個男孩,將來還能繼承大胤的大統。”她頓了一頓,帶著森森恨意道,“謝昭,這是你欠我的。”

謝昭身子微微晃了一晃,他曾想過,如果有了一個孩子,流著長寧與他的血,她是不是就會願意多看他一眼。

原來,不是。

從來,不是。

本是件大喜的事情,謝昭卻覺得徹骨地寒。當晚他喝得酩酊大醉,跌跌撞撞到了長寧宮門前,依偎在宮門處,似爛泥一攤坐在地上。

是夜,皇后葉瀾漪聽聞了此消息,前來將謝昭帶回寢殿。她來時,長寧宮的宮門緊閉,謝昭倚靠宮門,形容狼狽,眼角似有淡淡淚痕,口中不停囈語:“阿甯……阿寧……”

直至宮車轆轆之聲沿著紅牆消散在風中,長寧才從窗前起身,吹熄燈燭,身後留下盈盈月華之中的一個孤寂的影。

皇后性子頗為溫和,又有六宮之主的儀態,在長寧有孕後,便時常來探望她。有時與她聊一聊家常,有時邀她一起去御花園中賞花聽戲。

晚秋時節的某一天,雨落過後,皇后拉著長寧在御花園中閒逛,於二月亭中小憩。

皇后面帶微笑,撫著長寧的手道:“陛下對甯妃是真的在意,且不說寧妃你入宮以來的儀制皆超規制。單就當初你在陳國昏了的那幾日,陛下光御醫就調了好幾撥,民間的聖手也尋了不少。奈何你父母兄弟皆是福薄之人,那鴆酒毒性太烈,回天乏術。”

長寧有些怔,開口問道:“他……竟救過他們?”

皇后微微點頭,語重心長道:“你不知道吧,你當日能被救回來,是因你的酒裡根本沒有毒藥,只是迷藥罷了。”皇后看了一眼長寧,繼而意味深長地說道,“陛下為了你當真是未雨綢繆,煞費苦心。”

長寧只覺得一陣心絞,胃中一股酸味湧了上來。

就在剛剛那一瞬,她還想要勸說自己原諒謝昭。畢竟,他對她那樣好;畢竟,她與他也曾快活過;畢竟……她曾真心為他唱過一支歌。

可原來,一切都不過是她的自欺欺人。

他只換了她一個人的毒酒,他只想她一個人活著……

長寧心中恍惚,腳下一個不穩,滑坐下去,只覺腹中一陣劇痛,下身血跡便滲透開來。

她是那樣痛苦,雙手牢牢攥住衣角,擰出深深的折痕。

謝昭放下一切慌不擇路地趕來,真想將長寧所受的痛數倍加諸於他的身上。

御醫神色凝重地走至他的面前,向他稟報:“陛下,娘娘身子弱,皇嗣又不足月,恐怕……”

謝昭一把拽過他的衣領,怒道:“你說什麼?你什麼意思?”

“若是要保住皇嗣,娘娘怕是會有危險。”御醫不敢猶豫,一口氣將話說完。

謝昭的手漸漸松了力道,不自覺地後退了一步,有些無措地問道:“可有兩全之法?”

御醫面露難色,搖了搖頭。

謝昭有些恍惚,望瞭望窗外,黛瓦高牆,群雁南飛,有紅楓徐徐飄落,嵌在土裡,分明是極美的景色,卻叫人壓抑地透不過氣來。

良久,他開口,吩咐御醫道:“朕要阿寧活著。”

御醫聞言愣了一愣,趕忙點頭稱是。

他緩步走至長寧的床榻旁,此時的她已是力竭,雙目微闔,大約是已經聽習慣了他的腳步聲,她的唇動了動,緩緩說道:“我要生下這個孩子。”

謝昭輕輕握住她的手,這一次,長寧沒有逃開。

“我們……”他眼睛一酸,似有什麼東西哽在喉嚨裡,“我們總歸還是會有孩子的。”

“可我,”長寧慢慢睜開了眼,唇角微微一動,接著說道,“我不會再為你生一個孩子。”

謝忱降生的那一晚,長寧瀕臨一死,就那樣安靜地躺著,仿佛此生就要這樣睡了過去。

謝昭將她緊緊摟在懷裡,她的頭靠在他心口的地方,那裡滿心滿意都只裝著一個人,不是別人,正是長寧。

有滾燙的淚落在她的臉上,在旁的宮人均覺詫異,他們侍奉這位帝王已有數年,即便是在戰場上被敵軍的烈馬踏斷三根肋骨,他也未曾皺一皺眉,如今竟為了一個女人、一個亡國後裔而流淚。

長寧於朦朧間似乎聽見一個熟悉的聲音,帶著濃重的哭腔,飄入她的耳中,斷斷續續的不甚連貫。

他說:“阿寧,你記不記得,祁霞峰下,你曾為我唱過一支歌。”

他說:“阿寧,你還沒有殺了我,你怎麼可以就這樣離開?”

他說:“阿寧,你睜開眼,看一看我們的孩子,是個皇子,未來他會是太子,等我百年後,他就是大胤的君王……”

他說:“……”

長寧似扇的睫毛微微顫了一顫,謝昭第一時間發現這喜人的變化,趕忙叫來御醫。

御醫替長寧把過脈後,跪地道:“恭喜陛下,恭喜娘娘,恭喜皇子。”

謝昭這才輕輕舒了一口氣,動作極輕地扶著長寧躺下,又在床榻旁守了她一整夜。

第二日,長寧終於徹底清醒過來,她開口,嗓音微弱:“我想,看一看我們的孩子。”

謝昭為了那“我們”二字激動不已,忙喚宮人抱來謝忱。

長寧望著繈褓中那個小小的嬰孩,這麼久以來,頭一回,在謝昭的面前露出了一個發自肺腑的笑容。

長寧用過湯藥膳食後又睡下,謝昭嘴角含著笑溫柔地撫了撫她的眉心,轉身踏出暖閣。

甫一出門,他的臉色便沉了下來,開口吩咐宮人道:“去皇后那裡。”

謝昭到皇后寢宮時,葉瀾漪正在繡一雙孩童穿的鞋,見謝昭前來,趕忙放下手中針線,迎了上去。

“恭喜陛下。”

謝昭揚手一個巴掌落在她的臉上,怒道:“你昨日究竟同阿寧說了什麼?你就那麼容不下她?容不下她腹中的骨肉?”

只覺口中一股腥甜,葉瀾漪捂著腫起的臉,跪倒在地:“臣妾不明白陛下的意思。”

謝昭一腳將她踢翻在地:“這些年,朕容忍你,無論你在後宮如何興風作浪,朕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這一次,你傷的是阿寧,朕絕不會放過你。”

葉瀾漪失聲笑了出來,而後扶著膝蓋緩緩站起身,眸中有隱隱淚光,她冷聲笑道:“陛下,臣妾不過告訴她,陳氏飲下的毒酒中,只有她一人的是迷藥。”謝昭神色一凜,葉瀾漪補充道:“不過臣妾並未告訴她,是沈彥貪生怕死,要留下她來取悅你。”葉瀾漪看了看塗過丹蔻的手指,唇角勾了一勾,“臣妾也沒有告訴她,沈彥已經死了,病死在大牢裡了。”

葉瀾漪朝他逼近一步,問道:“你不敢告訴她一切,就是怕她尋死,怕她活在這世上唯一的理由都沒有了,不是嗎?”她垂眸笑了笑,嗓音壓得低低的,仿若可以散在這空曠的寢殿中,“你那麼愛她,可你卻不是她活著的理由,如此可笑,如此可憐!”

謝昭雙手將葉瀾漪的脖子死死卡住,眼中是滔天的怒意:“為什麼,為什麼要這麼做!你知不知道,阿寧差一點兒就死了!死在你的手上!”

葉瀾漪有些窒息道:“為什麼?陛下覺得,究竟是您在逼長寧,還是臣妾在逼長寧?”

謝昭怔了一怔,手松了開來,自顧自地搖頭道:“不是的,不是這樣的。”

葉瀾漪猛吸了幾口氣,道:“這江山天下,是臣妾的父親為您打下的,他不光姓謝,還姓葉。長寧她憑什麼?她的孩子憑什麼?”

謝昭深深看了她一眼,沒有說話,轉身走出皇后寢宮。葉瀾漪明白,從此,謝昭再不會來她的寢宮,再不會看她一眼,縱使她的身影從未在他的瞳眸中停留過。曾經的那些虛情假意,那些刻意迎合,也都不在了……

葉瀾漪望著他漸遠的背影,終於哭出聲來,她捂住臉,淚流滿面:“謝昭,為什麼你從來都不曾真心看我一眼。你知不知道,我要的只不過是你肯看我一眼,只要一眼,就夠了……”

謝忱的模樣像極了謝昭,卻因是個早產的孩子,身子骨一向不大好,自小便服用了不少藥物。然而他卻頗為懂事,素日裡不哭不鬧,好像天生就知道自己是個不得娘親喜愛的孩子,於是即便是在繈褓之中也一直顯得尤為乖巧。

但長寧不這麼看,謝忱長到一歲的時候,她便整日在他一旁念著艱澀難懂的詩句。到兩歲的時候,別的皇子帝姬尚在母妃的照料下無憂無慮,長寧便捏著他的手開始在紙上練字。她一日不敢懈怠地教謝忱成材,唯有在謝忱睡下後,她才會將他抱到懷裡,輕哼歌謠,極盡一個母親該有的溫柔與寵愛。

謝忱三歲那年,生了一場大病,連著高燒了幾日,大雪紛紛揚揚,天地間一片蒼茫的白。戰場上的皇上剛收到消息便日夜兼程三日,跑死了兩匹良駒,趕回王都。他鎧甲未卸,片刻未歇,就趕往長寧宮。在見到謝忱的時候,謝忱的臉燒得通紅,身子卻冷得直哆嗦,他將謝忱緊緊地摟在懷裡,一面不住地吩咐宮人:“再加些炭火,再多加些炭火。”

大約是聽見了父皇的聲音,謝忱緩緩睜了眼,嗓音不似以往那般脆生生,只喑啞地叫了一聲:“父皇。”

“嗯。”謝昭回應他,“父皇回來了,父皇會陪在忱兒的身邊,忱兒不怕。”他將下巴輕輕抵在謝忱的頭頂,哽咽道。

謝忱小小的手緩緩抬起,指了指床頭的一本《衍義》,說道:“忱兒剛剛背完這篇,忱兒……”說著,便開始劇烈咳嗽,直至咳出血來,“忱兒背給父皇聽。”

聲音越來越輕,終至沒了人聲,謝昭的唇蠕了蠕,才緩緩說道:“忱兒,你怎麼不背了?你還沒有背完呢……”話至此,他已再發不了聲,大約是痛到極致,眼裡連一滴淚都流不出來了。

那註定是一個極寒冷的冬天,謝忱終究是沒能熬過去。當宮人將謝忱冰冷的屍骨斂入棺槨之時,長寧沖了過去,將他從宮人手中搶了過來,死死地擁在懷裡,指著周圍的宮人喝道:“忱兒還沒死,你們怎麼敢這麼做!”額頭相抵,溫柔地喚他,“忱兒,你不是剛會背《衍義》嗎?你起來啊,背給母妃聽……”

謝忱葬入皇陵後的第十日,長寧死了,她將自己吊死在了長寧宮的暖閣中。

謝昭趕到的時候,整個人顯得尤為平靜,就好像他早就預料到了這一切。

他將長寧擁在懷中,此時的她已沒有了鼻息,身子也漸漸冰冷。風掠過他的衣袖,他將她攬得更緊。

他忽然想起有了謝忱的那一夜,長寧問他:“謝昭,你究竟想要什麼?”

他附在她的耳畔,輕輕說著那句他想了很多年的話,他說:“阿寧,我只是想要一個家。”

風聲獵獵,浩浩長空,有飲綠花自腳邊盛開。只是,謝昭懷中的那個人再也聽不到這句話了。

長寧已死,終謝昭一生,他都不會再有一個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