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縱然人生再苦,也別成為失樂人

看過方慧的一篇小說《失樂人》, 講述了一個女孩因為同胞姐妹的去世, 強迫自己長時間沉浸在痛苦裡, 每當快樂探頭探腦, 就會因洶湧而至的愧疚飽受折磨。

這個故事對我的觸動太大了, 瞭解“失樂人”這個概念後, 腦海中突然浮現一幅群像圖:他們眉頭緊鎖、鬱鬱寡歡, 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 讓自己從此和快樂絕了緣。

認識一個男人, 從小生活在單親家庭, 和媽媽的感情十分好, 媽媽也對他照顧的無微不至, 傾盡心血來培養他。 他長大後很優秀, 升職加薪、娶妻生子都很順利, 還買了一套大房子, 把媽媽接到城裡來住,

準備讓媽媽享享清福。

誰料飛來橫禍, 媽媽來了沒多久, 就因為一場車禍去世了。

從那以後, 他的世界完全塌了。 以前那麼意氣風發的一個人, 變的萎靡頹喪, 陷入無休止的內疚和追憶中。 朋友們誰勸慰他, 他就像祥林嫂一樣喃喃自語:“都怪我, 要不是我把媽媽接到城裡來, 她就不會發生車禍了。 ”

妻子見他銷售, 精心給他煲了湯。 他一喝, 皺眉嫌棄的抱怨:“火候不夠, 還是我媽媽熬的好喝。 ”

媽媽走了, 帶走了他所有的快樂。

距離事發過去已經一年多, 他還是沉浸在巨大的悲痛裡。 媽媽的猝然去世在他心裡投射下一塊巨大的陰影, 騰不出地方來吸收陽光。 他活在一個沒有陽光的世界裡, 一個人反反復複咀嚼著自己的悲痛,

無視身邊人的感受。

作為朋友, 我們曾經勸他走出來, 他警惕的看我們一眼, 沉痛的說:“古人父母去世, 要守孝三年, 我這還沒滿三年呢。 ”

看他傷心欲絕的樣子, 我們真不忍心點破他, 真要持續三年的話, 最後怕是要妻離子散了。

2.做記者時採訪過一個本市的“最美母親”, 他兒子患有輕微的多動症以及學習障礙症。

為了照顧兒子, 她毅然辭去了企業高管的工作, 去學校陪兒子讀書。 在她嚴格要求和輔導下, 兒子在學校方面進步很大, 有一次在小發明賽中還得了將。

“三年了, 我全心全意帶他整整三年了。 三年內, 我沒有逛過一次街, 沒有和朋友吃過一次飯, 衣服都是等孩子睡著了, 在淘寶上隨便買。 ”採訪中, 說起這三年來的心酸,

她的眼裡泛起了點點淚光。

同樣身為母親, 我提議說:‘是不是可以嘗試下, 偶爾可以讓孩子爸爸或者爺爺奶奶照顧一下, 你稍微出去放鬆放鬆呢?’

她堅決地搖了搖頭:“不行, 只有我最瞭解孩子, 交給他們我不放心。 ”

這是個偉大的母親, 可她一點也不快樂。

長達數小時的採訪過程中, 她始終眉頭緊蹙, 從頭至尾都沒有笑過。

問她覺不覺得苦, 她給了我一個仁波切式的答案:“妹妹, 要是你有我這麼一個兒子, 就會發現, 苦才是人生, 我已經沒有資格去享受快樂。 ”

也許是受她的影響, 她不到十歲的小孩, 被管束得過分嚴厲, 臉上的神情也失去了一個孩子應有的輕鬆愉快。

我知道這個母親的做法並無可指摘之處, 畢竟, 她為孩子做了那麼多的犧牲,

我只是心痛她的人生太過沉重。

在我的採訪生涯中, 她並不是最不幸的, 卻絕對是最悲情的。

我記得在康復中心採訪過一個腦癱兒的母親, 她把自己和女兒都打扮的漂漂亮亮的, 總是笑眯眯的, 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已經這樣了, 該買的衣服還是要買, 該笑還是得笑吧。 ”

3.天地不仁, 以萬物為芻狗。 活到三十多歲, 越來越感到, 人生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都不是件那麼容易的事兒。

就像作家黃佟佟所說的那樣, 每個成年人都是劫後餘生。 有太多的事讓我們陷入絕望, 親人離世、突患重病、中年破產、離婚失業, 這些突如其來的不幸, 總會讓一些人從此淪為“失樂人”。

有時候想, 為什麼我們身邊會不乏“失樂人”的存在?

除了他們的生性脆弱固執之外, 更多是因為周圍環境的影響吧。 如果你的親人離世不久, 如果你家裡有個患病的孩子, 或許稍微表現的不那麼悲痛, 你可能就會被旁人看成出格, 甚至上升到道德譴責的高度。 所以左拉筆下那個母親葬禮上沒有哭泣的男人才會被推想為殺人犯。

面對不幸, 不少人推崇“逆來順受”的態度, 我怎麼覺得, 這四個字聽上去給人一種“人為刀俎, 我為魚肉”的感覺呢?

與逆來順受相比, 我更偏愛隨遇而安這個詞, 不管幸與不幸, 都是老天給你安排下的命運, 我們要儘量做到坦然接受。

逆來順受是苦的, 隨遇而安則是平靜的。

當你不再沉溺於個人的痛苦, 把眼光放得遠一點寬一點, 就會發現:你所經歷的那些不幸,從古至今都有人經歷過,你不是唯一一個不幸者,甚至不是最不幸的。

不同的是,有些人死於心碎,有些人卻在心碎中重生。

“文革”中,著名的文學家沈從文被學生出賣,被親友疏遠,打掃過女廁所,還被下放到偏僻的鄉下。夠不幸了吧?他卻在鄉下寫信給後輩黃永玉說:“這裡的荷花真好,你若來......”

漫畫家熊頓,不到三十歲就患了重病,儘管堅強面對,病情卻一再惡化。她躺在病床上,仍然為有美劇《行屍走肉》看而雀躍不已;化療那麼痛苦,她卻樂觀地表示“生活給予我的,不管是幸運還是坎坷,是快樂還是痛苦,是喜是憂是笑是哭.....這所有情緒與經歷通通可以成為付諸筆尖的素材”;病情越來越重,她卻仍然不忘花癡給自己治療的帥哥醫生........

沈從文也好,熊頓也好,他們有一萬個理由痛哭,哭過後卻仍然不忘去感受身邊的每一處好處、每一點快樂,命運給他們白眼,他們卻努力用微笑,去趕走這個世界的陰霾。

人生的確是苦的,可只要這苦難還不足以壓倒你,就不應成為剝奪你生命所有快樂的理由。

4.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為什麼要把有限的生活全部交托給無盡的悲痛呢?

我不喜歡“和命運抗爭”的說法,我們要學的是和命運心平氣和地共處,接受它賜予的殘酷,也享受它給予的美好。

活在這珍貴的人間,太陽熱烈,水波溫柔,總有一朵花開會讓你心動,總有一首歌曲會給你撫慰。生而為人,我們要做的,不過是承擔你該承擔的,追求你該追求的,享受你該享受的。

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中,小女孩問殺手里昂:“人生總是這麼痛苦嗎?還是只有小時候這樣?”

殺手回答說:“一直如此。”

如果有人這麼問我,我會這樣回答:“小姑娘,縱然人生是苦的,也別忘了往裡面加一點甜。”

就會發現:你所經歷的那些不幸,從古至今都有人經歷過,你不是唯一一個不幸者,甚至不是最不幸的。

不同的是,有些人死於心碎,有些人卻在心碎中重生。

“文革”中,著名的文學家沈從文被學生出賣,被親友疏遠,打掃過女廁所,還被下放到偏僻的鄉下。夠不幸了吧?他卻在鄉下寫信給後輩黃永玉說:“這裡的荷花真好,你若來......”

漫畫家熊頓,不到三十歲就患了重病,儘管堅強面對,病情卻一再惡化。她躺在病床上,仍然為有美劇《行屍走肉》看而雀躍不已;化療那麼痛苦,她卻樂觀地表示“生活給予我的,不管是幸運還是坎坷,是快樂還是痛苦,是喜是憂是笑是哭.....這所有情緒與經歷通通可以成為付諸筆尖的素材”;病情越來越重,她卻仍然不忘花癡給自己治療的帥哥醫生........

沈從文也好,熊頓也好,他們有一萬個理由痛哭,哭過後卻仍然不忘去感受身邊的每一處好處、每一點快樂,命運給他們白眼,他們卻努力用微笑,去趕走這個世界的陰霾。

人生的確是苦的,可只要這苦難還不足以壓倒你,就不應成為剝奪你生命所有快樂的理由。

4.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為什麼要把有限的生活全部交托給無盡的悲痛呢?

我不喜歡“和命運抗爭”的說法,我們要學的是和命運心平氣和地共處,接受它賜予的殘酷,也享受它給予的美好。

活在這珍貴的人間,太陽熱烈,水波溫柔,總有一朵花開會讓你心動,總有一首歌曲會給你撫慰。生而為人,我們要做的,不過是承擔你該承擔的,追求你該追求的,享受你該享受的。

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中,小女孩問殺手里昂:“人生總是這麼痛苦嗎?還是只有小時候這樣?”

殺手回答說:“一直如此。”

如果有人這麼問我,我會這樣回答:“小姑娘,縱然人生是苦的,也別忘了往裡面加一點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