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黃衛偉:華為戰略的兩個要點補充

黃衛偉, 華夏基石e洞察智庫撰稿人, 華夏基石領銜專家, 著名管理學家, 華為首席管理科學, 華為基本法起草人之一, 《以客戶為中心》主編

在黃衛偉老師此前就華為的長期戰略本質在“華夏基石e洞察”發表過兩篇文章專門做過論述, 詳見《黃衛偉:華為為什麼要做市場領導者?》(2017.2.17), 《黃衛偉:華為如何應對管理不確定性》(2017.2.23), 本文是關於華為戰略兩個要點補充。

一、華為商業模式:“深淘灘, 低作堰”

華為有沒有商業模式呢?華為其實有商業模式, 只是任總沒有系統地闡述過自己的商業模式, 但分散在不同的講話裡。 我們在編《以客戶為中心:華為公司業務管理綱要》時, 特別提煉過, 華為的商業模式就是“深淘灘, 低作堰”。

都江堰千年不毀, 到今天已經兩千多年了還在發揮作用。 “深淘灘, 低作堰”的治堰準則, 通常被人看作是都江堰長盛不衰的訣竅。 任總對這個準則給出了他的經濟解釋:“深淘灘,

低作堰”就是確保增強對核心競爭力的投入, 確保對未來的投入, 即使在金融危機時期也不動搖, 同時不斷地挖掘內部潛力, 降低運作成本, 為客戶提供更有價值的服務等。

華為在研發、技術、管理變革上的持續投入帶來的效益, 直接體現在損益表上, 就是銷售毛利率。 通信產業本身的毛利率是被國外跨國公司推上去的, 跨國公司進入中國市場以後, 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 使得行業的毛利率持續較高。 華為借著這個勢頭上來以後, 在跨國公司賣的高價基礎上把價格壓下來。 雖然賣的價格比跨國公司低一些, 但毛利空間還可以。

產業發展紅利不會一直持續, 後來, 華為的毛利率靠研發和管理來支撐,

直到現在, 華為在管理上還在持續地變革。 我曾是管理變革顧問小組的組長, 參加過管理變革專案辦公室例會。 我們測算過管理變革的效益, 華為現在整體的毛利空間和毛利率, 和競爭對手、友商愛立信(愛立信是標杆, 也是世界領先的企業)比的話, 華為在銷售毛利率上比愛立信高10.5%, 也就是說, 華為的銷售成本比愛立信低10.5%。

愛立信的優勢是什麼呢?美國市場不讓華為進入, 所以愛立信在美國市場的價格更高。 而在歐洲市場上, 由於有華為在, 同時歐洲運營商把中興也拉進來, 使得歐洲市場的競爭更充分。 在這樣的情況下, 華為的銷售成本能做到更低, 主要是研發的貢獻。

反過來看, 由於毛利空間相對較大, 在研發的投入上,

在戰略市場的投入上, 在IT和管理變革的投入上, 華為就有更大的空間。

愛立信的“4個1”到華為的“5個1”

在移動產品、無線產品上要實現“4個1”目標, 愛立信做了9年, 目前還沒全部實現。 華為把這個學來以後, 自己加了一個“1”, 就是“5個1”, 這個後加的“1”就是網站的安裝週期是1個月, 實現1個月交付。

在開始啟動“5個1”的時候, 實際差距是多大呢?合同前處理週期, 華為當時的平均水準是7.8天, 愛立信是1天, 差這麼多。 華為現在是4天多, 還沒有達到1天, 還在不斷地改進, 主要是靠配置的標準化、模組化, 來縮短前處理週期。 這不僅僅是供應鏈的問題, 從研發環節就要開始做。

交付週期, 愛立信是1個月, 當時華為是3個月, 現在正在不斷壓縮。 這個也不是說僅僅交付得快就行了,

還要安裝得快, 主要和整個供應鏈的佈局有關係。 比如說在歐洲, 原來是通過歐洲貨運中心發往各國的中心倉, 中心倉再往網站配送。 網站最終的配置只有在1個月之前才能夠定下來, 就是說這個時間不可能提前, 所以是以三級配送的方式來供應。 現在可以做到網站一旦定下配置, 直接從供應中心往網站發貨, 取消中心倉的層次, 直接發貨, 用時2周, 加上1周的安裝週期, 合計交付週期不超過1個月。

加上供應鏈的週期, 華為提出“5個1”目標。 我曾經側面問過分管供應鏈的副總裁:“愛立信為什麼做‘4個1’? ”他說他問過愛立信負責管理變革的主管, 回答是要釋放現金流, 週期縮短了以後, 周轉就快了, 大量的現金流就被釋放了, 而不是只在帳面上。所以華為做好“5個1”的話,在世界上包括存貨和應收賬款,整個能釋放出50億美元的現金流,不光是人工的節約,工時的節約,現金流這塊也就好了。

二、在戰略上不放棄低端市場

華為在往高端市場走的同時,在低端市場上採取什麼戰略呢?就是在戰略上不放棄低端市場。

克萊頓·克裡斯坦森的名著《創新者的窘境》裡提到:大企業為什麼被顛覆?就是因為把低端市場這些增長率低、利潤很薄的甚至虧損的業務剝離了,賣掉了,放棄了,收縮了。這樣的做法對於股市和資本市場來說,股價上升,組合優化。同時也帶來了問題,這些產品或業務可能是不盈利或者微利的,可這些產品服務的客戶群應不應當放棄?從產品角度來選,似乎是應當放棄,但這些客戶群應不應當放棄,這是戰略性的問題。波士頓矩陣沒有回答這個問題,只是從盈利性、成長性和企業價值、市值的角度去考慮,這就帶來了問題。

很多大公司都是這樣被顛覆的,所以不能再重複西方公司的宿命,怎麼做呢?

在20世紀90年代,跨國的通信設備製造商(7國8制)紛紛地往移動轉型,而開始放棄固網(即固定電話、固定通信),不在固網投入,不做進一步的研究和開發,而且把它當做“瘦狗”業務,像愛立信甚至乾脆就賣掉了固網業務。但華為沒有這麼做,而是在往移動轉型的同時,並不放棄固網市場。事實證明,這是華為之所以能成長起來的一個原因。

移動業務紅火了十幾年,但現在愛立信卡住了。為什麼卡住了?因為無線設備的增長是週期性的,是增量性的。一旦市場容量飽和了,4G到5G之間要隔10年,這個期間怎麼實現增長?普遍的做法是利用存量市場靠服務來賺錢。但是做服務有一個問題——服務是人力密集型,做服務就得加人。在做績效考核測算時發現,從資料上來看,愛立信服務占比提高,已經達到36%。但所帶來的結果,一是銷售利潤率在下滑,降到5.5%;二是人均銷售收入和人均毛利在下滑,人增加了,能力沒有增加,收入的增長速度趕不上人員的增長速度,所以效率下降。

這也提醒了華為。因此,華為在服務上一直做得很謹慎,不是用加人的方式實現服務收入的增長,而是用遠端的維護和服務的產品化來提供解決方案,以及用人工智慧來解決自己網路的問題,即前文提及的“自己的降落傘自己先跳”。這樣,華為的服務就走得非常穩,服務的效率也比較好。2015年服務的訂貨已經超過100億美元,銷售收入是83億美元。2016年服務銷售收入可能超過100億美元。

華為不放棄低端市場,但是低端市場的產品利潤率很低,怎麼解決這個問題?任總提出:低端產品要做到標準化、簡單化、生命週期內免維護。這樣的話,低端產品雖然毛利率很低,但把產品成本通過標準化、模組化、大規模定制的方式降下來,維護成本就降下來了。

任總當時打了個比方,說世界上什麼產品是最標準的、最免維護的產品,他從兜裡掏出100元鈔票來,說就是鈔票,鈔票就是最標準的、最免維護的,損壞了就到銀行換一張就解決了。華為的低端產品就要做成這樣,在流水線上像印鈔票一樣印低端產品,用這種模式使得華為在低端市場上也不輕易放棄。整體上,從低端到高端之間,形成一個防火牆戰略。

其實,標準化、簡單化、生命週期內免維護的解決方案,這也是創新。這個創新的難度並不亞於前沿性的技術創新。如何在成本特別是人工成本這麼高的情況下,把低端產品做好,在低端市場設置一個防火牆,使得低端市場的其他企業形不成規模經濟,起不來,從而不會威脅到中高端產品?

華為的做法就是經營整個生態鏈。生態鏈怎麼經營?一是開放;二是和大家分享利益;三是“搭大船,傍大腕”,跟著主潮流走,自己不扛旗,包括5G的標準。5G最終是世界上一個標準, 5G標準現在是英美之間的協調,其實中國沒有力量進去,運營商參與5G標準制定沒有多大力量,主要是歐美在爭5G的主導權,而華為在5G上的策略是加大自己在基本專利上的份額,不扛旗,但是份額很高,然後形成專利的互換和專利的交易。

——————————————

而不是只在帳面上。所以華為做好“5個1”的話,在世界上包括存貨和應收賬款,整個能釋放出50億美元的現金流,不光是人工的節約,工時的節約,現金流這塊也就好了。

二、在戰略上不放棄低端市場

華為在往高端市場走的同時,在低端市場上採取什麼戰略呢?就是在戰略上不放棄低端市場。

克萊頓·克裡斯坦森的名著《創新者的窘境》裡提到:大企業為什麼被顛覆?就是因為把低端市場這些增長率低、利潤很薄的甚至虧損的業務剝離了,賣掉了,放棄了,收縮了。這樣的做法對於股市和資本市場來說,股價上升,組合優化。同時也帶來了問題,這些產品或業務可能是不盈利或者微利的,可這些產品服務的客戶群應不應當放棄?從產品角度來選,似乎是應當放棄,但這些客戶群應不應當放棄,這是戰略性的問題。波士頓矩陣沒有回答這個問題,只是從盈利性、成長性和企業價值、市值的角度去考慮,這就帶來了問題。

很多大公司都是這樣被顛覆的,所以不能再重複西方公司的宿命,怎麼做呢?

在20世紀90年代,跨國的通信設備製造商(7國8制)紛紛地往移動轉型,而開始放棄固網(即固定電話、固定通信),不在固網投入,不做進一步的研究和開發,而且把它當做“瘦狗”業務,像愛立信甚至乾脆就賣掉了固網業務。但華為沒有這麼做,而是在往移動轉型的同時,並不放棄固網市場。事實證明,這是華為之所以能成長起來的一個原因。

移動業務紅火了十幾年,但現在愛立信卡住了。為什麼卡住了?因為無線設備的增長是週期性的,是增量性的。一旦市場容量飽和了,4G到5G之間要隔10年,這個期間怎麼實現增長?普遍的做法是利用存量市場靠服務來賺錢。但是做服務有一個問題——服務是人力密集型,做服務就得加人。在做績效考核測算時發現,從資料上來看,愛立信服務占比提高,已經達到36%。但所帶來的結果,一是銷售利潤率在下滑,降到5.5%;二是人均銷售收入和人均毛利在下滑,人增加了,能力沒有增加,收入的增長速度趕不上人員的增長速度,所以效率下降。

這也提醒了華為。因此,華為在服務上一直做得很謹慎,不是用加人的方式實現服務收入的增長,而是用遠端的維護和服務的產品化來提供解決方案,以及用人工智慧來解決自己網路的問題,即前文提及的“自己的降落傘自己先跳”。這樣,華為的服務就走得非常穩,服務的效率也比較好。2015年服務的訂貨已經超過100億美元,銷售收入是83億美元。2016年服務銷售收入可能超過100億美元。

華為不放棄低端市場,但是低端市場的產品利潤率很低,怎麼解決這個問題?任總提出:低端產品要做到標準化、簡單化、生命週期內免維護。這樣的話,低端產品雖然毛利率很低,但把產品成本通過標準化、模組化、大規模定制的方式降下來,維護成本就降下來了。

任總當時打了個比方,說世界上什麼產品是最標準的、最免維護的產品,他從兜裡掏出100元鈔票來,說就是鈔票,鈔票就是最標準的、最免維護的,損壞了就到銀行換一張就解決了。華為的低端產品就要做成這樣,在流水線上像印鈔票一樣印低端產品,用這種模式使得華為在低端市場上也不輕易放棄。整體上,從低端到高端之間,形成一個防火牆戰略。

其實,標準化、簡單化、生命週期內免維護的解決方案,這也是創新。這個創新的難度並不亞於前沿性的技術創新。如何在成本特別是人工成本這麼高的情況下,把低端產品做好,在低端市場設置一個防火牆,使得低端市場的其他企業形不成規模經濟,起不來,從而不會威脅到中高端產品?

華為的做法就是經營整個生態鏈。生態鏈怎麼經營?一是開放;二是和大家分享利益;三是“搭大船,傍大腕”,跟著主潮流走,自己不扛旗,包括5G的標準。5G最終是世界上一個標準, 5G標準現在是英美之間的協調,其實中國沒有力量進去,運營商參與5G標準制定沒有多大力量,主要是歐美在爭5G的主導權,而華為在5G上的策略是加大自己在基本專利上的份額,不扛旗,但是份額很高,然後形成專利的互換和專利的交易。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