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普通食品“變身”嬰幼兒輔食誤導你

創意圖片/視覺中國

多個知名嬰幼兒輔食涉嫌違規添加防腐劑;國家食藥監總局嚴查虛假宣傳、誤導消費等行為

4月11日, 國家食藥監總局下發《關於落實嬰幼兒輔助食品生產許可審查細則嚴格生產許可工作的通知》,

進一步規範嬰幼兒輔食生產許可條件, 從2018年6月30日起, 未取得嬰幼兒輔食類別生產許可證的企業不得生產嬰幼兒輔食。

根據協力廠商資料, 國內嬰幼兒市場輔食市場近年來保持著極快增長速度, 2015年, 市場規模達到100億元。 隨著二胎政策放開, 這一市場容量有望突破800億元大關。

此次國家下發的規範通知就意味著, 百億元的嬰幼兒輔食市場即將迎來重新洗牌。

但新京報記者近日走訪市場發現, 目前普遍存在普通食品“變身”嬰幼兒輔助食品、違規添加食品添加劑情況, 給消費者造成誤導。 甚至像亨氏、英吉利等部分知名品牌也存在類似問題。

問題1

亨氏普通餅乾“變身”嬰幼兒輔食

一些普通餅乾、糕點常“隱藏”在嬰幼兒輔食中銷售已成為行業普遍現象, 甚至部分知名品牌也存在這一問題。

4月16日,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 亨氏天貓旗艦店售賣的“Heinz/亨氏趣味餅乾4盒裝”, 並非專門的嬰幼兒輔食類產品。

同時, 另一品牌英吉利旗艦店一款“英吉利機能動物餅乾。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 亨氏旗艦店售賣的“Heinz/亨氏趣味餅乾”, 配料含有焦亞硫酸鈉等食品添加劑。

據瞭解, 焦亞硫酸鈉為防腐劑、抗氧化劑, 但根據上述國家標準規定, 可添加“焦亞硫酸鈉”的食品中不包含嬰幼兒食品。

對此, 卡夫亨氏4月17日回復新京報記者時承認, 亨氏趣味餅乾執行的是國家標準GB/T20980, 是針對全年齡段的普通零食類產品,

並非針對嬰幼兒的輔食餅乾。 根據《GB 276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 焦亞硫酸鈉在餅乾中的最大使用量為“0.1g/kg”, 亨氏趣味餅乾的焦亞硫酸鈉符合國標。

卡夫亨氏還稱, 其在該產品官方市場宣傳中從未使用任何嬰幼兒食品等字樣。 而對亨氏天貓旗艦店的宣傳, 稱是該店由協力廠商代理公司運營, “我們目前也在進行積極溝通和整改。 ”

但在亨氏該產品的天貓旗艦店網頁宣傳中, 其大量使用嬰幼兒照片, 且評論留言多為家長給自家寶寶購買。

那這款亨氏產品究竟是否為嬰幼兒輔食?

可以參考的一個案例是, 今年另一嬰幼兒輔食廠家方廣食品就因宣傳及生產標準問題而敗訴。

根據中國裁判文書網顯示,

消費者劉某以方廣食品在嬰幼兒餅乾中違規添加“焦亞硫酸鈉”為名, 將廠家及銷售商起訴至法庭並要求10倍賠償。

方廣食品辯稱, 涉事產品在包裝上均未標識其為嬰幼兒穀物輔食, 因此按普通餅乾生產符合相應國家標準。

2017年2月24日, 安徽馬鞍山市中級人民法院終審判定, 上海方廣食品有限公司生產“機能小饅頭”(執行標準GB/T20977)、“動物營養餅乾”、“手指營養餅乾”(執行標準GB/T20980)等產品中, 其包裝箱、包裝盒上均印有嬰幼兒卡通形象, 並標有“專為中國寶寶研製”的出廠標籤, 應認定為專供嬰幼兒食用的食品, 其產品標準應執行GB10769-2010。

但方廣食品卻在上述產品中違規添加了“乙基麥芽酚”、“焦亞硫酸鈉”等添加劑。 因此, 法院判決由銷售商退還貨款,

並由方廣食品十倍賠償44915元, 承擔訴訟費用。

此外, 一些輔食產品的單位糖含量、鈉含量較高, 對嬰幼兒健康也存在一定隱患。 英吉利牌“嬰兒肉鬆輔食兒童營養豬肉”, 配料有白砂糖、醬油、食用鹽、碳酸鈣、L-乳酸鈣等, 100克分20小包裝, 每100克鈉含量900毫克。 英氏牌“鈣鐵鋅幼兒磨牙餅乾75g”, 每100克鈉含量372毫克。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范志紅表示, 2歲內嬰幼兒食物中不應額外添加糖、香精等, 否則容易培養對香甜味道的喜好, 進而影響對其他食物的攝取。 此外, 6個月到1歲的嬰幼兒每天鈉攝入量只需350毫克, 而蔬菜、肉裡的天然鈉完全可滿足需求, 不需額外添加鹽。

■ 整改

市場面臨重新洗牌

長期關注嬰幼兒輔食市場的食品安全專家王鵬飛告訴新京報記者, 目前市面上大多數兒童及嬰幼兒食品,大多執行普通食品的生產標準,“所謂給小孩子吃的兒童食品,其實就是把普通食品的配方稍微變動一下,價錢起碼上漲50%以上,但原料、營養成分並無太大區別,從配料表上就能看出問題。”他舉例說,大多數號稱“嬰幼兒餅乾”的食品實際執行GB/T20980普通餅乾國標,而後者可添加甜味劑、防腐劑。但按照GB2760、GB10769等對嬰幼兒食品中的規定,焦亞硫酸鈉等很多餅乾添加的防腐劑,是不允許加入嬰幼兒食品的。

這種情況下,催生不少企業繞開嬰幼兒輔食,轉而以“寶寶餅乾”、“兒童餅乾”等名義打起了擦邊球。

此次國家食藥監總局在通知中明確,自2018年6月30日起,未取得嬰幼兒輔助食品類別生產許可證的企業不得生產此類食品。同時,各地食藥監將對嬰幼兒輔助食品生產企業進行排查,特別對標稱“嬰幼兒食用”、“6個月以上嬰幼兒食用”等食品清查,不符合食品安全國標或標籤標識存在虛假宣傳、誤導消費的嬰幼兒輔食,將查處並召回問題產品。

新京報記者 李棟 實習生 陳維城

目前市面上大多數兒童及嬰幼兒食品,大多執行普通食品的生產標準,“所謂給小孩子吃的兒童食品,其實就是把普通食品的配方稍微變動一下,價錢起碼上漲50%以上,但原料、營養成分並無太大區別,從配料表上就能看出問題。”他舉例說,大多數號稱“嬰幼兒餅乾”的食品實際執行GB/T20980普通餅乾國標,而後者可添加甜味劑、防腐劑。但按照GB2760、GB10769等對嬰幼兒食品中的規定,焦亞硫酸鈉等很多餅乾添加的防腐劑,是不允許加入嬰幼兒食品的。

這種情況下,催生不少企業繞開嬰幼兒輔食,轉而以“寶寶餅乾”、“兒童餅乾”等名義打起了擦邊球。

此次國家食藥監總局在通知中明確,自2018年6月30日起,未取得嬰幼兒輔助食品類別生產許可證的企業不得生產此類食品。同時,各地食藥監將對嬰幼兒輔助食品生產企業進行排查,特別對標稱“嬰幼兒食用”、“6個月以上嬰幼兒食用”等食品清查,不符合食品安全國標或標籤標識存在虛假宣傳、誤導消費的嬰幼兒輔食,將查處並召回問題產品。

新京報記者 李棟 實習生 陳維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