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98歲國醫大師顏德馨在上海病逝,曾言中醫“病了”,該好好治治

我國著名中醫藥專家, 顏氏內科第二代傳人, 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 嚴格來說要一炷香的時間。

問:但和傳統中醫經驗式的診斷方法相比, 現代化的檢查手段似乎來得更科學和先進。

顏德馨:“醫聖”張仲景如果活到現在, 想必也會使用CT等現代化設備。 望聞問切這“四診”之外, 再增加一診, 未嘗不可。 但關鍵在於, 不能丟棄傳統的方法, 如果完全依賴設備和化驗單, 中醫也就喪失了生命。

問:除了在診病時依賴現代器械外, 多數中醫醫生在開處方時也大多使用西藥或者中成藥, 真正根據病人的個體差異辨證施治、靈活開方的中醫似乎已經很少見。

顏德馨:可以打一個比方, 現在中醫看病有點像“蓋澆飯”, “西醫”的飯上加一點“中醫”的料。 一些醫生行醫多年都不會靈活地開方。 病人住院時給他開逍遙散, 出院時還是逍遙散。

以現代眼光看來, 傳統中醫的診治方法似乎總透著幾分說不清的玄妙。 然而蘊藏在這些難以用公式推導證明的望聞問切、氣血陰陽裡的, 是源遠流長的中華文脈。

在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裡有一座老樓, 那是顏老奮鬥了幾十年的中醫樓, 堅持用傳統中醫的方法看病, 發揚中醫的特色與傳統, 仿佛是他與生俱來的使命。 他說, 中醫的發展一定要姓“中”, 也就是在重大疾病的防治中;在危重疾病的搶救中;在疑難雜症的治療中;都要堅守中醫的特色。 只有這樣, 中醫的血脈才不會斷在我們這一代手裡。

學校教育重“西”輕“中”, 畢業生不會望聞問切, 不懂“八綱“、“八法”不懂“陰陽五行”、“辨證施治”。

問:中醫醫生不會用中醫方法看病, 這種“中醫西化”的根源在哪裡?

顏德馨:這恐怕牽涉到眼下中醫發展的另一大問題,

那就是中醫的教育呈現出西醫化。

問:中醫教育西醫化有哪些表現?

顏德馨:最直接的表現, 就是有些畢業生等到戴上學士帽, 還是不懂“望聞問切”, 甚至連“四君子湯”這樣最基本的方子也寫不出。 可以這麼說, 大多數中醫學校畢業的本科生就相當於半個中醫中專加半個西醫中專。

問:“望聞問切”、“四君子湯”這些中醫基本功, 本應是學校裡必學的知識。

顏德馨:大多中醫學校在課程設置上是西醫科目多於中醫科目, 學生學中醫的時間可能連百分之四十都不到。

問:但中醫又具有易學難精、成才週期長的特點。

顏德馨:是的。 比課程設置失衡更嚴重的, 是傳統文化教育的缺失。 中醫知識與傳統文化血脈相連。

如果沒有一定的傳統文化底蘊, 學生怎麼能理解中醫、學好中醫?更令人擔憂的是, 不少學生竟然連《內經》《傷寒論》這樣的中醫經典也不能熟讀。

年少時, 午夜一燈, 曉窗千字, 《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金匱要略淺注》、《本草備要》、《景嶽全書》……這些當年熟讀於心的醫家經典, 是顏德馨行醫之路上始終的積澱。

顏老說, 是這些經典著作構建起了中醫特有的生理、病理、藥理、診斷及治療的理論體系。 學好經典著作無疑是學習中醫的關鍵。 但如今學生們學經典、讀經典的時間卻少之又少。

讀經典的時間少, 因為學中醫的時間本來就少。 在一名中醫本科生的5年學習時間裡, 實習時間有1年半, 還有半年要學習外語、電腦等公共課程, 剩下3年的時間裡, 西醫理論、解剖、細胞等西醫課程要占到課程總量的近60%。 西醫不僅在課時上超過了中醫, 而且多數西醫課程是必修課, 中醫經典課目卻成了選修課。

顏老說, 沒有時間學是問題, 沒有心思認真學是更大的問題。 學習古文是閱讀經典的基礎, 更是學好中醫的基本功。然而學生們對英語的重視程度卻大大超過了古文,因為英語不合格不能畢業,讀古文的時間不自覺地就被轉移。

古人雲,知醫先明道。中醫思想和中華傳統的人文思想一脈相承。過去的名醫也被稱為“儒醫”,這也就意味著要成為一名好醫生,必得先飽讀詩書,成為大儒。

然而現在的學生從小缺少中華傳統文化的薰陶和積累,接觸中醫後對於傳統的陰陽腑髒理論難以深入地理解。中醫教學中普遍的重“西”輕“中”模式更容易使學生陷入困惑。中醫理論總是被簡單帶過,學生們對中醫病因、診斷的理解往往是從西醫角度出發。

顏老不禁歎息,如果學生等到畢業,還不懂真正的中醫,不會望聞問切,不懂陰陽五行、臟腑經絡和辨證施治,中醫還談什麼繼承和發展?

中醫教學應該適當增加學生學習中醫知識的時間,重視中醫經典著作的學習,並加強傳統文化知識的薰陶。否則,這些掌握西醫知識大大超過中醫知識的學生踏入工作崗位後,中醫傳統知識又不斷被遺忘,最終只能成為穿著中醫的外衣,用西醫方法看病的‘蓋澆飯’醫生。”

中醫學生沒有理想的實習基地,實踐中學不到中醫,反而把中醫丟棄。

問:和五年制本科生相比,碩士生、博士生的學習時間較長,對中醫知識的掌握應該比較全面。

顏德馨:並非如此,中醫博士畢業不懂中醫精髓,不懂中醫方法的同樣大有人在。

問:博士畢業為什麼還是不會用中醫看病呢?

顏德馨:傳統中醫是一門經驗醫學,中醫的成才必定離不開實踐經驗的累積。但現在的博士教育卻重實驗、輕實踐,學生總是和小白鼠打交道,只會做實驗,怎麼會給人看病?

問:應該鼓勵學生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跟著有經驗的醫生進行實習。

顏德馨:沒有理想的實習基地,是眼下中醫人才培養的又一個大問題。多數學生在學校裡掌握的中醫知識原本就不夠扎實,進醫院跟著帶教老師看病後,也學不到真正的中醫診斷方法,因為大部分中醫醫院或者綜合性醫院的中醫科都已經西醫化,連老師都習慣了西醫的模式和方法,又怎麼去傳授真正的中醫。

行醫之初,顏德馨曾廣拜良師。

顏德馨至今還記得,當年遇到一位咯血病人,咯血盈盆,服用傳統的犀角地黃湯,始終不見效。他思索再三,仍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於是便請教當時被譽為“醫之醫”的盛心如先生。盛先生說在方中加生軍三錢,當愈。”就是這三錢生軍,方子果然見效了。後來,顏德馨在治療一位久熱不退的病人時,再次請教盛老。他按照老師的指點,用小柴胡東加甜茶葉、馬鞭草,病人兩劑藥一服,便退熱了。顏德馨自此深受啟發,用這一方法治癒了許多不明原因的發熱病人。

一藥之師,感德不忘。是前輩們對醫術的執著精進,激勵著顏德馨在岐黃之路上不斷探索。

談起現在學生們的實習狀況,顏老難掩痛惜之情,“現在的學生去醫院實習,雖說是必修科,但真正能在實習中進一步學好中醫的卻很少。”

無論是各級西醫醫院,還是中醫醫院,甚至是中醫院校的附屬醫院,從門診到病房,大多採用西醫西藥,中醫中藥治療往往只是輔助。嚴格按照中醫規律、突出辨證論治特色的醫生寥寥無幾。有些帶教老師甚至乾脆對學生說,中藥沒用,就給病人吃西藥。

在這樣的氛圍裡實習,學生的西醫知識倒是得到了強化,中醫知識反而拋諸腦後。結果,不少學生畢業後只會用四個素:激素、抗生素、維生素加黃連素。

顏老擔憂,長此以往,中醫傳承者從學習階段就喪失了對中醫的興趣,對中醫的療效產生懷疑,更別提熱愛中醫、獻身中醫了。老子雲:“志不堅,智不達”。學中醫的人如果沒有獻身中醫的決心,熱愛中醫的真心,就不可能真正學好中醫。

更是學好中醫的基本功。然而學生們對英語的重視程度卻大大超過了古文,因為英語不合格不能畢業,讀古文的時間不自覺地就被轉移。

古人雲,知醫先明道。中醫思想和中華傳統的人文思想一脈相承。過去的名醫也被稱為“儒醫”,這也就意味著要成為一名好醫生,必得先飽讀詩書,成為大儒。

然而現在的學生從小缺少中華傳統文化的薰陶和積累,接觸中醫後對於傳統的陰陽腑髒理論難以深入地理解。中醫教學中普遍的重“西”輕“中”模式更容易使學生陷入困惑。中醫理論總是被簡單帶過,學生們對中醫病因、診斷的理解往往是從西醫角度出發。

顏老不禁歎息,如果學生等到畢業,還不懂真正的中醫,不會望聞問切,不懂陰陽五行、臟腑經絡和辨證施治,中醫還談什麼繼承和發展?

中醫教學應該適當增加學生學習中醫知識的時間,重視中醫經典著作的學習,並加強傳統文化知識的薰陶。否則,這些掌握西醫知識大大超過中醫知識的學生踏入工作崗位後,中醫傳統知識又不斷被遺忘,最終只能成為穿著中醫的外衣,用西醫方法看病的‘蓋澆飯’醫生。”

中醫學生沒有理想的實習基地,實踐中學不到中醫,反而把中醫丟棄。

問:和五年制本科生相比,碩士生、博士生的學習時間較長,對中醫知識的掌握應該比較全面。

顏德馨:並非如此,中醫博士畢業不懂中醫精髓,不懂中醫方法的同樣大有人在。

問:博士畢業為什麼還是不會用中醫看病呢?

顏德馨:傳統中醫是一門經驗醫學,中醫的成才必定離不開實踐經驗的累積。但現在的博士教育卻重實驗、輕實踐,學生總是和小白鼠打交道,只會做實驗,怎麼會給人看病?

問:應該鼓勵學生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跟著有經驗的醫生進行實習。

顏德馨:沒有理想的實習基地,是眼下中醫人才培養的又一個大問題。多數學生在學校裡掌握的中醫知識原本就不夠扎實,進醫院跟著帶教老師看病後,也學不到真正的中醫診斷方法,因為大部分中醫醫院或者綜合性醫院的中醫科都已經西醫化,連老師都習慣了西醫的模式和方法,又怎麼去傳授真正的中醫。

行醫之初,顏德馨曾廣拜良師。

顏德馨至今還記得,當年遇到一位咯血病人,咯血盈盆,服用傳統的犀角地黃湯,始終不見效。他思索再三,仍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於是便請教當時被譽為“醫之醫”的盛心如先生。盛先生說在方中加生軍三錢,當愈。”就是這三錢生軍,方子果然見效了。後來,顏德馨在治療一位久熱不退的病人時,再次請教盛老。他按照老師的指點,用小柴胡東加甜茶葉、馬鞭草,病人兩劑藥一服,便退熱了。顏德馨自此深受啟發,用這一方法治癒了許多不明原因的發熱病人。

一藥之師,感德不忘。是前輩們對醫術的執著精進,激勵著顏德馨在岐黃之路上不斷探索。

談起現在學生們的實習狀況,顏老難掩痛惜之情,“現在的學生去醫院實習,雖說是必修科,但真正能在實習中進一步學好中醫的卻很少。”

無論是各級西醫醫院,還是中醫醫院,甚至是中醫院校的附屬醫院,從門診到病房,大多採用西醫西藥,中醫中藥治療往往只是輔助。嚴格按照中醫規律、突出辨證論治特色的醫生寥寥無幾。有些帶教老師甚至乾脆對學生說,中藥沒用,就給病人吃西藥。

在這樣的氛圍裡實習,學生的西醫知識倒是得到了強化,中醫知識反而拋諸腦後。結果,不少學生畢業後只會用四個素:激素、抗生素、維生素加黃連素。

顏老擔憂,長此以往,中醫傳承者從學習階段就喪失了對中醫的興趣,對中醫的療效產生懷疑,更別提熱愛中醫、獻身中醫了。老子雲:“志不堅,智不達”。學中醫的人如果沒有獻身中醫的決心,熱愛中醫的真心,就不可能真正學好中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