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人民的名義》並不是講反腐,而是講怎麼教孩子!

最近, 我在追一部大家肯定都在追的劇, 連我家10歲的孩子吃完飯都眼巴巴的等在電視前, 和我們一起追。

這部劇叫《人民的名義》, 通過朋友圈, 我發現大批90後甚至95後的年輕人都對該劇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 紛紛表示對這部從頭“燃”到尾的正劇好看極了!

這部劇集結了多位實力派演員, 是非常有表演水準的一部劇了。 劇裡面每個人物個性鮮明, 或正直、或圓滑。 有清廉的官兒、腐敗的壞分子、行賄的商人。

感覺好不容易出了這麼老少皆宜的劇, 今天我們就以電視劇中的任務為例, 說說怎麼才能在看劇的同時,

正確的教育孩子。

正義的反貪局長侯亮平

最高人民檢察院反貪污賄賂總局偵查處處長

漢東省人民檢察院反貪污賄賂局局長

侯亮平是人民檢察官, 為人公正、公平、正義, 為調查丁義珍的腐敗貪污案而被派到漢東省擔任監察局局長, 是一個一身正氣的男子。

身為檢察官的他對待嫌疑犯方面有著獨樹一格的方法, 擅長與嫌疑犯“打太極”, 以周旋的方式讓嫌疑犯放鬆警惕, 使對方摸不清他的底牌。

那麼怎樣才能培養出一個公平、正義的孩子呢?

1. 接受培養正義感孩子這一想法

有智慧的父母會把很重要的想法灌輸給孩子。 他們有目的地做出選擇。 然後他們有策略地指引孩子往那條路前進。

同樣的, 培養有正義感的孩子始于要培養有正義感孩子的想法。 第一步絕對重要, 但也不要過分誇張。

放棄你對於他人的特權是與文化習慣背道而馳的。 而直到你有特意去尋找時, 你才會發現這一點。

2.為孩子樹立榜樣, 何謂有正義感的生活

我們的孩子在看。 他們正關注著我們的生活。

我們的行動比我們所說的話管用一千倍。

很簡單, 但是如果孩子們沒有看到我們在宣導生活中社會正義的關注的話, 他們也不會去關心, 而且也沒有理由去假設他們今後會關心社會正義。

另一方面, 如果他們看到我們在宣導社會正義、熱情並且有規律性地為之服務的話, 那麼他們就會意識到它的重要性。

所以為失業的朋友做頓飯, 為孤兒買聖誕禮物, 對於剝削兒童的公司, 表明你的態度, 並且為那些弱者說話。 你的子女會注意到你所做的, 那麼他們也會這樣做。

3.鼓勵他們參與其中

想從中受益就要有始有終。 鼓勵孩子走到終點的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使用鼓勵性的, 積極的語言。

這也就是為什麼每次他們清潔玩具或髒衣服時,

我們表揚他們, 為的是他們能善始善終。

當你看到孩子關心正義時, 一定要大聲地表揚, 不斷地表揚他們。 畢竟, 相比擊中棒球而言, 孩子們表現出對於別人的正義感更值得大聲讚揚。

一心只為GDP的耿直Boy達康書記

漢東省省委常委

京州市市委書記

李達康性格耿直、脾氣火爆, 但對待事情的時候總能保持公平。 接人待物處理事情時很有主見, 很有魄力。 遇事不慌張, 解決事情迅速, 雷厲風行的執行力讓人覺得很有氣場。 他內心裝著群眾, 一心想保住GDP, 就想做出政績, 沒什麼花花腸子。

網上很多人對萌萌噠又有主見的達康書記愛到死去活來, 現在流行一句話叫“《人民的名義》紅遍四海八荒, 也不及達康書記的笑顏和GDP”那麼想要培養出一個有主見的孩子要做到以下幾點:

1.就事論事, 不要延伸

當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 要協助孩子一塊去解決, 千萬不要因為一件事情沒有處理好, 又牽引出其它的問題。

比如:當孩子犯了錯, 很多父母會把之前的陳年舊帳翻出來, 認為這樣才會起到“警示”的作用。

父母這樣做不僅幫不到孩子,而且還會因為問題的延伸,引起孩子的反感,從而讓孩子不聽話,有時並不是孩子不聽話,而是父母說的話不中聽。

多聽少說,不要打斷。當孩子在敘述一件事的時候,父母要耐心的聽完孩子所說的話,而不要從中打斷,或者過早的判斷,下定義。

因為,很多事情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只有通過孩子的傾訴才會瞭解孩子內心的感受。

傾聽對於孩子來說就是一種接納,父母的接納會讓孩子樂於表達,當孩子說完了自己的想法後,父母再說出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孩子就會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議。

父母的“斷章取義”,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孩子也會因此不願意表達自己的想法,一切事情都等著父母做決定,這樣的孩子又怎麼能有自己的主見?

2.穩定情緒,不急不火

情緒是一切問題的導火索,很多父母就是因為不能調整自己的情緒,當孩子出現問題時“火冒三丈”。

這種負面的情緒不僅讓自己失去分析和判斷的能力,也會讓孩子產生恐懼的心理,孩子在這種高壓的情況下,表面上會屈從,聽話,內心之中卻埋下了一顆抗拒的種子。

不論孩子發生了什麼事情,父母都要穩定情緒,和孩子一起面對,這時也正是孩子需要父母説明的時候,而不是火上澆油,父母遇事不慌、不急不躁的態度同樣會影響著孩子。

3.探討徵求,不要嘮叨

在家庭環境裡,不管孩子年齡多大,如果能夠遇事就和孩子說一說,特別是關於孩子的事情,提前徵求一下孩子的建議,和孩子一起探討問題。

這種形式會激發孩子的思考,從而鍛煉孩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父母能夠放下架子,以平等的方式對待孩子,孩子也就會自然而然的聽話。

父母的嘮叨會讓孩子無所適從,因為,嘮叨會擾亂孩子的思考,不但不能夠起到讓孩子聽話的作用,還會因為嘮叨讓孩子產生反感。

孩子最初的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大多來源於家庭,來源於和父母日常的互動。所以,讓孩子聽話是有必要的,但是一定要講究策略,因為也只有孩子聽話,才能夠引導孩子有自己的主見。

不要單純的讓孩子聽話,因為聽話未必就是優秀的孩子,也不要只讓孩子有主見,如果堅持自己沒有見解的主意,只能是固執己見。

聽話,就是能夠分析利弊,善於借鑒;主見,就是有主意,更有自己的見解,聽話又有主見才是一種智慧。

出賣尊嚴的“牆頭草”祁同偉

漢東省公安廳廳長

同時也是高玉良的學生

祁同偉曾為一級戰鬥英雄。典型“于連”式人物。用人格和尊嚴換來十年平步青雲,為人善於偽裝和劍走偏鋒。在劇中祁同偉是一個隱藏最深的神秘人物,在人前是一個翩翩君子,在人後他又是另外一張臉,另很多人猜不透。

祁同偉這個人物讓小編我是又愛又恨,愛他完全是因為他長得帥,恨他是因為他這個人物為了名利出賣靈魂尊嚴,屬於牆頭草,分幫嚴重,著實一個跳樑小丑的形象,三觀不正,為了避免孩子成長為下一個“祁同偉”我們該如何幫助孩子樹立正確三觀呢?

1.提供心理營養

孩子的成長需要物質的營養,更需要精神上的營養——父母的愛和信任。

父母應多對孩子表達出關心和愛,用言語、動作、神態等多中方式與孩子交流,滿足孩子對愛的需求,而這一心理需求的滿足是心理健康的關鍵。

2.培養孩子的正確自我意識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在孩子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分配一些任務,給孩子自主權、選擇權,讓孩子嘗試著自己一個人獨立完成一些事情。

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家長首先應該鼓勵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培養他們的獨立性和創造性。

另外,如果孩子遇到一些困難,父母可以從旁邊給予一些幫助,但是不要替代。父母還應正確認識孩子,正確評價孩子,並幫著孩子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

讓孩子知道自己能做什麼,可以做什麼;自己的優點是什麼,缺點又是什麼。讓孩子做到既不自傲,也不自卑。

3.培養有益的興趣愛好

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可使人充實,心情愉快,精神得到寄託,還能陶冶情操,有益心理健康的發展。

孩子自發的興趣由此進行的活動,既是學習的橋樑,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興趣愛好能給孩子帶來精神上的愉悅,是孩子精神飽滿,感情充實,心情愉快。

父母應鼓勵、尊重,並引導孩子培養有益的興趣愛好,借助這些愛好,提高孩子的生活熱情,穩定孩子的情緒,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品質,促進心理健康。

4.鼓勵孩子參加團體活動

與他人交往是社會性的需要,和衣、食、住、行一樣,缺一不可。

父母可多鼓勵孩子參與團體遊戲,支持孩子參加學校的團體活動,關心孩子在團體中的地位,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

集體生活能給人以溫暖,給人施展才能的機會,是孩子心情開朗,精神振奮。

5.父母必須摒棄不當的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心靈影響較大,不健康的教育環境和不正確的教養方式是孩子產生心理障礙的重要原因。

父母應當建立民主寬容的教育模式,有助於孩子形成謙虛、真誠、自立、樂觀、自信等良好的個性特點,有利於孩子心理的健康發展。

6.父母自身的心理建設

父母自身的心理健康,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有著深遠的影響。父母情緒穩定,精神健康良好,有利於孩子性格、情緒等心理因素的健康發展。

相反,如果父母心理健康不佳往往是孩子產生心理問題的根源之一。父母應該加強自身的心理建設,努力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

《人民的名義》講的是正義力量,每一個孩子的成長之路都應該有這樣的力量做指引,讓他們知道正義乃光明,樹立正確三觀,做一個充滿正義感的初升太陽!

認為這樣才會起到“警示”的作用。

父母這樣做不僅幫不到孩子,而且還會因為問題的延伸,引起孩子的反感,從而讓孩子不聽話,有時並不是孩子不聽話,而是父母說的話不中聽。

多聽少說,不要打斷。當孩子在敘述一件事的時候,父母要耐心的聽完孩子所說的話,而不要從中打斷,或者過早的判斷,下定義。

因為,很多事情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只有通過孩子的傾訴才會瞭解孩子內心的感受。

傾聽對於孩子來說就是一種接納,父母的接納會讓孩子樂於表達,當孩子說完了自己的想法後,父母再說出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孩子就會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議。

父母的“斷章取義”,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孩子也會因此不願意表達自己的想法,一切事情都等著父母做決定,這樣的孩子又怎麼能有自己的主見?

2.穩定情緒,不急不火

情緒是一切問題的導火索,很多父母就是因為不能調整自己的情緒,當孩子出現問題時“火冒三丈”。

這種負面的情緒不僅讓自己失去分析和判斷的能力,也會讓孩子產生恐懼的心理,孩子在這種高壓的情況下,表面上會屈從,聽話,內心之中卻埋下了一顆抗拒的種子。

不論孩子發生了什麼事情,父母都要穩定情緒,和孩子一起面對,這時也正是孩子需要父母説明的時候,而不是火上澆油,父母遇事不慌、不急不躁的態度同樣會影響著孩子。

3.探討徵求,不要嘮叨

在家庭環境裡,不管孩子年齡多大,如果能夠遇事就和孩子說一說,特別是關於孩子的事情,提前徵求一下孩子的建議,和孩子一起探討問題。

這種形式會激發孩子的思考,從而鍛煉孩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父母能夠放下架子,以平等的方式對待孩子,孩子也就會自然而然的聽話。

父母的嘮叨會讓孩子無所適從,因為,嘮叨會擾亂孩子的思考,不但不能夠起到讓孩子聽話的作用,還會因為嘮叨讓孩子產生反感。

孩子最初的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大多來源於家庭,來源於和父母日常的互動。所以,讓孩子聽話是有必要的,但是一定要講究策略,因為也只有孩子聽話,才能夠引導孩子有自己的主見。

不要單純的讓孩子聽話,因為聽話未必就是優秀的孩子,也不要只讓孩子有主見,如果堅持自己沒有見解的主意,只能是固執己見。

聽話,就是能夠分析利弊,善於借鑒;主見,就是有主意,更有自己的見解,聽話又有主見才是一種智慧。

出賣尊嚴的“牆頭草”祁同偉

漢東省公安廳廳長

同時也是高玉良的學生

祁同偉曾為一級戰鬥英雄。典型“于連”式人物。用人格和尊嚴換來十年平步青雲,為人善於偽裝和劍走偏鋒。在劇中祁同偉是一個隱藏最深的神秘人物,在人前是一個翩翩君子,在人後他又是另外一張臉,另很多人猜不透。

祁同偉這個人物讓小編我是又愛又恨,愛他完全是因為他長得帥,恨他是因為他這個人物為了名利出賣靈魂尊嚴,屬於牆頭草,分幫嚴重,著實一個跳樑小丑的形象,三觀不正,為了避免孩子成長為下一個“祁同偉”我們該如何幫助孩子樹立正確三觀呢?

1.提供心理營養

孩子的成長需要物質的營養,更需要精神上的營養——父母的愛和信任。

父母應多對孩子表達出關心和愛,用言語、動作、神態等多中方式與孩子交流,滿足孩子對愛的需求,而這一心理需求的滿足是心理健康的關鍵。

2.培養孩子的正確自我意識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在孩子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分配一些任務,給孩子自主權、選擇權,讓孩子嘗試著自己一個人獨立完成一些事情。

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家長首先應該鼓勵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培養他們的獨立性和創造性。

另外,如果孩子遇到一些困難,父母可以從旁邊給予一些幫助,但是不要替代。父母還應正確認識孩子,正確評價孩子,並幫著孩子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

讓孩子知道自己能做什麼,可以做什麼;自己的優點是什麼,缺點又是什麼。讓孩子做到既不自傲,也不自卑。

3.培養有益的興趣愛好

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可使人充實,心情愉快,精神得到寄託,還能陶冶情操,有益心理健康的發展。

孩子自發的興趣由此進行的活動,既是學習的橋樑,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興趣愛好能給孩子帶來精神上的愉悅,是孩子精神飽滿,感情充實,心情愉快。

父母應鼓勵、尊重,並引導孩子培養有益的興趣愛好,借助這些愛好,提高孩子的生活熱情,穩定孩子的情緒,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品質,促進心理健康。

4.鼓勵孩子參加團體活動

與他人交往是社會性的需要,和衣、食、住、行一樣,缺一不可。

父母可多鼓勵孩子參與團體遊戲,支持孩子參加學校的團體活動,關心孩子在團體中的地位,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

集體生活能給人以溫暖,給人施展才能的機會,是孩子心情開朗,精神振奮。

5.父母必須摒棄不當的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心靈影響較大,不健康的教育環境和不正確的教養方式是孩子產生心理障礙的重要原因。

父母應當建立民主寬容的教育模式,有助於孩子形成謙虛、真誠、自立、樂觀、自信等良好的個性特點,有利於孩子心理的健康發展。

6.父母自身的心理建設

父母自身的心理健康,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有著深遠的影響。父母情緒穩定,精神健康良好,有利於孩子性格、情緒等心理因素的健康發展。

相反,如果父母心理健康不佳往往是孩子產生心理問題的根源之一。父母應該加強自身的心理建設,努力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

《人民的名義》講的是正義力量,每一個孩子的成長之路都應該有這樣的力量做指引,讓他們知道正義乃光明,樹立正確三觀,做一個充滿正義感的初升太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