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安台人臉識別廁紙機別激動

不久前, 有消息稱北京天壇公園遊客過度使用廁紙, 有人甚至把紙偷拿回家。 公園方近日在廁所內安裝了6台“人臉識別廁紙機”, 每台960美元。 通過人臉識別後, 每次可以取60釐米的衛生紙, 但同一個人至少9分鐘內不能再取更多衛生紙。

對於天壇公園的做法, 有人表示堅決反對, 最大的理由是有損人的尊嚴。 取用一段衛生紙, 還要把臉湊上去讓機器識別, 這種做法缺乏對人的尊重, 有人稱之為一個“倫理問題”。 而且每台960美元的機器, 很浪費, 還有可能侵犯人們的隱私, 還不如把這些錢用在改善廁所硬體設施上。

推廣一種新技術、新設備, 總會有人憂心忡忡。 清末建鐵路, 有人擔心破壞風水。 人工智慧發展起來之後, 有人擔心它反過來控制人類。 擔心也不是沒有道理, 但正確的方法應當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比如擔心人工智慧反過來控制人類, 這是著名科學家霍金也在憂慮的問題。 但因為有一些擔心, 就不去發展人工智慧, 不推廣運用人工智慧, 那就大錯特錯。

遊客過度使用或偷拿公共廁所的衛生紙, 這是一個公德問題和文明問題。 如果給大家上一堂公德課, 馬上使人們講究公德起來, 這當然最省事, 但實際上並不現實。 還有一個思路, 就是用技術方法來解決問題。 安裝“人臉識別廁紙機”, 對人們的行為作出一定限制和規範,

也是一個現實選擇。

其實用技術手段規範人們在公共領域的行為, 這在國際上早就有國家先行先試了。 比如歐盟規定, 高速公路上的大巴司機必須每隔1個半小時就在服務區停車休息20分鐘, 一方面是方便乘客放鬆, 另一方面是避免疲勞駕駛和行車安全。 在有的國家, 公務車全部裝上GPS, 以防止公車私用。

上廁所必須通過人臉識別才能拿到衛生紙, 其中技術扮演的角色與歐洲管理大巴司機駕駛行為的方法別無二致。 有關方面管的不是隱私, 而是人在公域中的行為方式。 大巴司機駕駛大巴, 涉及公共安全;如廁者免費使用財政資金購置的衛生紙, 也涉及公共利益。 給予適當規範, 就是合理的。

有人認為把如廁者視為竊賊,

有損人的尊嚴, 這真的是想得太多了。 道德是社會的產物, 也是規則的產物, 而不是絕對的人的自覺。 正是因為有很多外在約束, 才產生了人們在道德上的內在自覺。 假使沒有必要的外在制度、規則的強制, 道德本身恐怕也就失去了對個體的約束力與感召力。

在道德、文明素質問題上, 我們不要陷入“空想道德主義”。 提倡道德和實踐道德, 目的無非是要讓人們生活更加和諧有序。 有些人習慣於偷拿公廁的衛生紙, 據說這種情況目前還較普遍, 但抱怨是沒有出路的。 在公廁裡安裝一台“人臉識別廁紙機”, 方法不夠理想, 但管用。 《紅樓夢》裡的賈府, 本是一家人, 卻要一個王熙鳳這樣的狠角來掌理財政, 這也是一種“現實主義”。

(作者為本報評論員)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