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在315晚會開始倒計時的時刻,九大汽車品牌主動召回了哪些車?

儘管每年對於“3·15”晚會都有批評, 不斷被“充糧票”式的說辭猜疑, 但對於我國這樣一個法治領域的發展中國家而言, 其現實意義還是巨大的。

文丨AutoR智駕 吳鵬飛 金山

作為幾乎可以說僅存的輿論監督節目, “3·15”晚會已成了一面旗幟, 並形成了中國經濟領域年度的檢討報告, 並成為各行各業自我反思的潛意識。 對於汽車行業而言, 中國每年兩千多萬的銷量, 其中遭遇的投訴與糾纏可以說已經是比較普遍的事, 而汽車領域維護消費者權益不僅涉及消費者的利益也是及社會大眾的安全出行。

今晚看著表掐著點兒, “3·15”晚會腳步越來越近。 對於每個“如履薄冰”的車企而言, 2015年路虎被點名之事已是前車之鑒, 作為一個新現象共有9家汽車品牌選擇在“3·15”之前宣佈了自己的召回計畫。 在我們統計的這份召回名單裡, 奧迪召回的數量高居榜首, 涉事車輛達到了68萬多台。

而其所屬的大眾集團換了一個法子“召回”, 開展了一個所謂“聯合開展服務行動、保障車內舒適體驗”的活動以解決旗下部分車型車內異味的問題。

而奧迪的競爭對手, 寶馬這次扮演了召回“大戶”的角色, 雖數量不及奧迪, 但車型可說是相當豐富:低至X1,以及3系, 豪到勞斯拉斯, 無一不中了供應商的招。

不只寶馬, 可能在召回的車企看來, 最大的“豬隊友”莫過於供應商了, 無論是捷豹路虎、寶馬、賓士、英菲尼迪這些一二線豪華品牌, 還是昌河鈴木都與“氣囊”較上了勁, 只因為它們的部分車型都使用了高田提供的氣囊。

自2004年我國開始實施缺陷汽車產品召回制度, 汽車召回越發普遍, 問題車型及時召回更是一個車企負責任的體現。

不過, 長安馬自達和一汽馬自達直到最近才宣佈召回07、08年至2010、2011年的問題汽車是不是亡羊補牢, 為時太晚了?

今天我們就梳理了一下從3月1日至今天發生的九起召回事件。 這可能是本年度召回頻次最高的15天。

被高田氣囊牽連, 捷豹路虎召回的皆是進口車

捷豹路虎召回的是2006年6月30日至2013年4月16日期間生產的部分進口2007-2012年款路虎攬勝和捷豹XF汽車系列汽車。

原因:部分車輛前排乘客位置正面安全氣囊裝配了高田公司生產的未帶乾燥劑的硝酸銨氣體發生器。 安全氣囊展開時, 氣體發生器有可能發生破損, 導致金屬碎片飛出, 傷及車內人員, 存在安全隱患。

因車內異味, 大眾共召回7款車型

大眾開展的“聯合開展服務行動、保障車內舒適體驗”其實是一個召回說明, 在召回的車型中包含奧迪A4L、Q5、A3;大眾邁騰、CC、高爾夫以及斯柯達明銳在內總計7款車型。

原因:部分車輛可能存在的因隔音材料引起的內部異味問題, 保障車內舒適體驗。

防止發動機艙起火,奧迪召回汽車20562輛

奧迪發佈的召回車輛是2011年5月3日至2016年1月17日生產的部分國產2012-2015款奧迪A6L,2013-2014款奧迪A4L、奧迪Q5,共計660363輛;2011年11月7日至2013年11月8日期間生產的部分進口2013-2014款奧迪A4allroad,2012-2014款奧迪A5,共計20562輛。

原因:如果冷卻液中混入異物顆粒,有一定幾率造成輔助冷卻液泵阻塞,但在阻塞狀態下,控制程式不會主動關停輔助冷卻液泵。嚴重時可能導致輔助冷卻液泵過熱,極端情況下可能會造成發動機艙起火,存在安全隱患。

供應商埋雷,寶馬同時召回國產車和進口車

華晨寶馬召回2011年4月13日至2011年6月30日期間生產的部分國產華晨寶馬535Li,共計1179輛。

寶馬(中國)召回2010年12月1日至2011年4月29日期間生產的部分進口寶馬335i、535i、640i、730Li、740Li及Z4,共計7425輛。

原因:車輛由於供應商製造原因,特定批次的連接件強度不足,可能在長期使用後發生破損或斷裂。若車輛行駛時連接件斷裂,車輛將失去驅動力,增大了發生交通事故的風險,存在安全隱患。

寶馬(中國)召回自2017年4月17日起,召回2014年3月4日至2016年12月30日期間生產的部分進口2014-2016年款寶馬i3增程版系列汽車,據統計,中國大陸地區共涉及358輛。

華晨寶馬召回2016年12月8日至2016年12月27日期間生產的部分國產華晨寶馬X1車輛,共計475輛。

寶馬(中國)召回2016年9月16日至2016年10月6日期間生產的部分進口寶馬420i、430i、520i、M4及勞斯萊斯Dawn車輛,共計87輛。

原因:由於供應商製造原因,導致安全氣囊無法按照要求正常展開,增大車輛乘員受傷的風險,存在安全隱患。

前擋玻璃有隱患,保時捷召回兩款豪車

召回自2017年3月10日起,召回2017年1月10日至2017年2月2日期間生產的部分進口2017款718 Boxster和911系列汽車。據該公司統計,中國大陸地區共涉及236輛。

原因:部分車輛由於前擋玻璃粘結安裝過程中存在偏差,不能保證前擋玻璃被安全地固定在敞篷車體上,可能導致在車輛發生碰撞後,前擋風玻璃從車體脫離,存在安全隱患。

賓士的召回時間敏感,但召回總數只有13輛

召回在2016年1月6日至2016年1月7日期間生產的部分進口2016年款GLE 320 4MATIC、GLE 320 4MATIC運動SUV、GLE 400 4MATIC運動SUV系列汽車,共計9輛。

原因:部分車輛的橫向控制臂與轉向節的螺栓連接不符合要求,車輪的指向無法保證,存在安全隱患。

召回在2016年7月19日至2016年7月20日期間生產的部分進口2016年款GLE 320 4MATIC汽車,共計4輛。

原因:部分車輛的前風擋玻璃和車身的粘接強度不夠,發生事故時,前風擋玻璃可能與車身脫離,如果與啟動的氣囊正面接觸,會影響氣囊的保護作用,增加前排乘客受傷的風險,存在安全隱患。

也是高田惹的禍,英菲尼迪的召回也屬湊熱鬧

召回2016年8月10日至2016年9月27日期間生產的部分進口2016年款英菲尼迪QX30汽車,共計19輛。

原因:部分車輛由於供應商製造原因,簾式側面氣囊的初級氣體發生器內部化學成分配比不當,可能導致氣囊無法展開,存在安全隱患。

座椅易傾斜,長安馬自達召回6.7萬輛

召回2007年7月24日至2011年8月29日期間生產的部分國產Mazda2轎車,共計67451輛。

原因:由於調節駕駛席座椅高度的升降器單元強度不足及防脫落用襯套螺帽的固定方式不當,可能發生升降器單元出現裂紋及襯套螺帽脫落的現象。在此情況下持續使用,座椅會發生異響和鬆動,極端情況下,發生升降器單元破損或脫出,造成座椅發生傾斜,駕駛員無法保持正常坐姿,存在安全隱患。

長安馬自達的難兄難弟,一汽馬自達

召回2008年12月31日至2010年12月21日期間生產的部分馬自達6睿翼轎車,共計3805輛。

原因:由於調節駕駛席座椅高度的升降器單元強度不足及防脫落用襯套螺帽的固定方式不當,可能發生升降器單元出現裂紋及襯套螺帽脫落的現象。在此情況下持續使用,座椅會發生異響和鬆動,極端情況下,發生升降器單元破損或脫出,座椅發生傾斜,存在安全隱患。

雖是高田受害者,但昌河鈴木召回的車齡已超過了9年

召回2007年12月3日至2013年9月16日期間生產的利亞納轎車,共計5164台。

原因:部分車輛的副駕駛正面氣囊裝配了高田公司生產的未帶乾燥劑的硝酸銨氣體發生器。在氣囊展開時,上述氣囊的氣體發生器可能發生異常破損,導致碎片飛出,傷及車內人員,存在安全隱患。江西昌河鈴木汽車有限責任公司將為召回範圍內的車輛進行檢查,對確認裝配為高田氣囊的車輛免費更換副駕駛正面氣囊,以消除安全隱患。

智駕快評:

就事件本身的性質來說,“召回”其實並不是一件壞事。

相反,“召回”恰恰反映了車企對消費者負責的態度。

產品有缺陷,車企大大方方地承認不足,實實在在地召回改進。車主則可以踏踏實實地繼續用車,今後也更容易保持品牌忠誠度。這是一個良性迴圈,是企業與用戶之間最理想的生態關係。

因此,我們不必對“召回”事件本身進行誤讀,而是要理性地看待。

召回車輛,並不代表這個品牌一定存在重大問題。如果就此下結論說它不值得信賴,也是過於草率了。

汽車作為各種高新技術的結合體,出現某些一般性的技術問題很正常。可以說,完美汽車本來就不存在,一輛車如果一點問題都沒有,那才是奇跡。

更何況,有些車型召回的原因,其實只是一些細節缺陷,並不會威脅行車安全,維修或改進起來也很簡單,並不值得我們過度反應、小題大做。

而不召回車輛,也不代表這個品牌就一定不存在問題。如果是明知產品有缺陷,卻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乾脆就打算不作為,顯然害處更大。

根據資料顯示,2016年中國市場的汽車召回數量達到了1133.15萬輛,首次突破1000萬輛,創了歷史新高。

然而需要強調的是,2016年中國汽車的總銷量也達到了2802.8萬輛,位居全球第一。

汽車賣得更多了,基數更大了,出現問題的車輛也相應有所增加,這完全符合邏輯,沒有什麼可大驚小怪的。

不過,車企紮堆兒在“3·15”期間召回車輛以避免“尷尬”,這件事倒是讓人感覺有點“尷尬”。

一年365天,消費者隨時都要用到自己的汽車,也隨時可能會因為各種問題需要與4S店和廠家溝通、協商。如果車企只在“3·15”期間態度積極,顯然是遠遠不夠的。

消費者需要的是中國市場經濟在法治軌道中給予消費者順暢的投訴管道,車企召回的常態化是車企自覺的體現,這種自覺多與媒體多年來積極的推動不無關係。確實了媒體監督的政府,以及市場中的各個實體終有倦怠之時。

天天都是“3·15”能否實現?在一個良性發展的汽車市場,車企能否隨時保持“3·15”的狀態?外在的監督不可有片刻倦怠。

今年315處在一個敏感的時間節點,東北亞的政治風雲同樣影響著汽車市場,這期間一部分媒體,甚至一部分自主品牌的領軍人物對韓系車冷嘲熱諷,這種情緒甚至影響到韓企面對315緊張莫名。

殊不知中國的自主品牌也正面臨著走出去征戰海外市場的時代需要,同樣也要面對複雜的海外市場環境,而沒有一種環境好過以法治為追求的自由市場。

在法治的軌道內,發揮輿論監督的媒體職責,這既是對315晚會的期待,也是315晚會在今天依然受歡迎的原因。

“3·15”從來也不應該成為一個“節日”,它應該是消費者和廠家為追求更高品質生活的一個溝通的視窗。

這個視窗希望永遠開放。

科技視角、極客精神

《AutoR智駕》為新汽車而生

關注汽車的智駕時代上智駕網(http://www.autor.com.cn)

合作or新聞線索提供,聯繫郵箱:editor@autor.com.cn

原因:部分車輛可能存在的因隔音材料引起的內部異味問題, 保障車內舒適體驗。

防止發動機艙起火,奧迪召回汽車20562輛

奧迪發佈的召回車輛是2011年5月3日至2016年1月17日生產的部分國產2012-2015款奧迪A6L,2013-2014款奧迪A4L、奧迪Q5,共計660363輛;2011年11月7日至2013年11月8日期間生產的部分進口2013-2014款奧迪A4allroad,2012-2014款奧迪A5,共計20562輛。

原因:如果冷卻液中混入異物顆粒,有一定幾率造成輔助冷卻液泵阻塞,但在阻塞狀態下,控制程式不會主動關停輔助冷卻液泵。嚴重時可能導致輔助冷卻液泵過熱,極端情況下可能會造成發動機艙起火,存在安全隱患。

供應商埋雷,寶馬同時召回國產車和進口車

華晨寶馬召回2011年4月13日至2011年6月30日期間生產的部分國產華晨寶馬535Li,共計1179輛。

寶馬(中國)召回2010年12月1日至2011年4月29日期間生產的部分進口寶馬335i、535i、640i、730Li、740Li及Z4,共計7425輛。

原因:車輛由於供應商製造原因,特定批次的連接件強度不足,可能在長期使用後發生破損或斷裂。若車輛行駛時連接件斷裂,車輛將失去驅動力,增大了發生交通事故的風險,存在安全隱患。

寶馬(中國)召回自2017年4月17日起,召回2014年3月4日至2016年12月30日期間生產的部分進口2014-2016年款寶馬i3增程版系列汽車,據統計,中國大陸地區共涉及358輛。

華晨寶馬召回2016年12月8日至2016年12月27日期間生產的部分國產華晨寶馬X1車輛,共計475輛。

寶馬(中國)召回2016年9月16日至2016年10月6日期間生產的部分進口寶馬420i、430i、520i、M4及勞斯萊斯Dawn車輛,共計87輛。

原因:由於供應商製造原因,導致安全氣囊無法按照要求正常展開,增大車輛乘員受傷的風險,存在安全隱患。

前擋玻璃有隱患,保時捷召回兩款豪車

召回自2017年3月10日起,召回2017年1月10日至2017年2月2日期間生產的部分進口2017款718 Boxster和911系列汽車。據該公司統計,中國大陸地區共涉及236輛。

原因:部分車輛由於前擋玻璃粘結安裝過程中存在偏差,不能保證前擋玻璃被安全地固定在敞篷車體上,可能導致在車輛發生碰撞後,前擋風玻璃從車體脫離,存在安全隱患。

賓士的召回時間敏感,但召回總數只有13輛

召回在2016年1月6日至2016年1月7日期間生產的部分進口2016年款GLE 320 4MATIC、GLE 320 4MATIC運動SUV、GLE 400 4MATIC運動SUV系列汽車,共計9輛。

原因:部分車輛的橫向控制臂與轉向節的螺栓連接不符合要求,車輪的指向無法保證,存在安全隱患。

召回在2016年7月19日至2016年7月20日期間生產的部分進口2016年款GLE 320 4MATIC汽車,共計4輛。

原因:部分車輛的前風擋玻璃和車身的粘接強度不夠,發生事故時,前風擋玻璃可能與車身脫離,如果與啟動的氣囊正面接觸,會影響氣囊的保護作用,增加前排乘客受傷的風險,存在安全隱患。

也是高田惹的禍,英菲尼迪的召回也屬湊熱鬧

召回2016年8月10日至2016年9月27日期間生產的部分進口2016年款英菲尼迪QX30汽車,共計19輛。

原因:部分車輛由於供應商製造原因,簾式側面氣囊的初級氣體發生器內部化學成分配比不當,可能導致氣囊無法展開,存在安全隱患。

座椅易傾斜,長安馬自達召回6.7萬輛

召回2007年7月24日至2011年8月29日期間生產的部分國產Mazda2轎車,共計67451輛。

原因:由於調節駕駛席座椅高度的升降器單元強度不足及防脫落用襯套螺帽的固定方式不當,可能發生升降器單元出現裂紋及襯套螺帽脫落的現象。在此情況下持續使用,座椅會發生異響和鬆動,極端情況下,發生升降器單元破損或脫出,造成座椅發生傾斜,駕駛員無法保持正常坐姿,存在安全隱患。

長安馬自達的難兄難弟,一汽馬自達

召回2008年12月31日至2010年12月21日期間生產的部分馬自達6睿翼轎車,共計3805輛。

原因:由於調節駕駛席座椅高度的升降器單元強度不足及防脫落用襯套螺帽的固定方式不當,可能發生升降器單元出現裂紋及襯套螺帽脫落的現象。在此情況下持續使用,座椅會發生異響和鬆動,極端情況下,發生升降器單元破損或脫出,座椅發生傾斜,存在安全隱患。

雖是高田受害者,但昌河鈴木召回的車齡已超過了9年

召回2007年12月3日至2013年9月16日期間生產的利亞納轎車,共計5164台。

原因:部分車輛的副駕駛正面氣囊裝配了高田公司生產的未帶乾燥劑的硝酸銨氣體發生器。在氣囊展開時,上述氣囊的氣體發生器可能發生異常破損,導致碎片飛出,傷及車內人員,存在安全隱患。江西昌河鈴木汽車有限責任公司將為召回範圍內的車輛進行檢查,對確認裝配為高田氣囊的車輛免費更換副駕駛正面氣囊,以消除安全隱患。

智駕快評:

就事件本身的性質來說,“召回”其實並不是一件壞事。

相反,“召回”恰恰反映了車企對消費者負責的態度。

產品有缺陷,車企大大方方地承認不足,實實在在地召回改進。車主則可以踏踏實實地繼續用車,今後也更容易保持品牌忠誠度。這是一個良性迴圈,是企業與用戶之間最理想的生態關係。

因此,我們不必對“召回”事件本身進行誤讀,而是要理性地看待。

召回車輛,並不代表這個品牌一定存在重大問題。如果就此下結論說它不值得信賴,也是過於草率了。

汽車作為各種高新技術的結合體,出現某些一般性的技術問題很正常。可以說,完美汽車本來就不存在,一輛車如果一點問題都沒有,那才是奇跡。

更何況,有些車型召回的原因,其實只是一些細節缺陷,並不會威脅行車安全,維修或改進起來也很簡單,並不值得我們過度反應、小題大做。

而不召回車輛,也不代表這個品牌就一定不存在問題。如果是明知產品有缺陷,卻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乾脆就打算不作為,顯然害處更大。

根據資料顯示,2016年中國市場的汽車召回數量達到了1133.15萬輛,首次突破1000萬輛,創了歷史新高。

然而需要強調的是,2016年中國汽車的總銷量也達到了2802.8萬輛,位居全球第一。

汽車賣得更多了,基數更大了,出現問題的車輛也相應有所增加,這完全符合邏輯,沒有什麼可大驚小怪的。

不過,車企紮堆兒在“3·15”期間召回車輛以避免“尷尬”,這件事倒是讓人感覺有點“尷尬”。

一年365天,消費者隨時都要用到自己的汽車,也隨時可能會因為各種問題需要與4S店和廠家溝通、協商。如果車企只在“3·15”期間態度積極,顯然是遠遠不夠的。

消費者需要的是中國市場經濟在法治軌道中給予消費者順暢的投訴管道,車企召回的常態化是車企自覺的體現,這種自覺多與媒體多年來積極的推動不無關係。確實了媒體監督的政府,以及市場中的各個實體終有倦怠之時。

天天都是“3·15”能否實現?在一個良性發展的汽車市場,車企能否隨時保持“3·15”的狀態?外在的監督不可有片刻倦怠。

今年315處在一個敏感的時間節點,東北亞的政治風雲同樣影響著汽車市場,這期間一部分媒體,甚至一部分自主品牌的領軍人物對韓系車冷嘲熱諷,這種情緒甚至影響到韓企面對315緊張莫名。

殊不知中國的自主品牌也正面臨著走出去征戰海外市場的時代需要,同樣也要面對複雜的海外市場環境,而沒有一種環境好過以法治為追求的自由市場。

在法治的軌道內,發揮輿論監督的媒體職責,這既是對315晚會的期待,也是315晚會在今天依然受歡迎的原因。

“3·15”從來也不應該成為一個“節日”,它應該是消費者和廠家為追求更高品質生活的一個溝通的視窗。

這個視窗希望永遠開放。

科技視角、極客精神

《AutoR智駕》為新汽車而生

關注汽車的智駕時代上智駕網(http://www.autor.com.cn)

合作or新聞線索提供,聯繫郵箱:editor@autor.com.cn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