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袁世凱發跡於什麼時候?此人的作用不容忽視!

文 張無邪

挑燈看歷史:幽默講史, 輕鬆閱讀, 提供高品質的歷史原創!

1850年, 大清道光皇帝駕崩。 咸豐繼位不到一年, 廣西桂平爆發太平天國運動, 臨危受命的欽差大臣林則徐暴卒途中, 太平軍一路向北, 勢不可擋, 三年後攻破南京。

清廷跌跌撞撞走到現在, 已是烽煙四起, 不僅要對付太平軍, 還有兩淮的撚軍。 清軍本只有嫡系八旗兵, 自順治時期始, 新增漢軍綠營, 是為國家經制軍。 兩百年過去, 八旗和綠營已不堪重用, 用胡林翼的話說是“千人為營, 十賊可破”, 幾無戰鬥力可言。

1853年, 工部侍郎呂賢基奉命回籍督辦團練,

同回安徽的有翰林院編修, 李鴻章。 所謂團練, 性質基本屬於民兵, 當年嘉慶能肅清白蓮教, 即得益於此。 咸豐帝這才仿效祖父嘉慶, 諭令各省興辦鄉勇。 來到安徽舒城, 呂賢基向清廷又要兩人, 其一為安徽太湖人趙畇, 十年後成為李鴻章的岳父, 另一人便是兵科給事中, 袁甲三。

江忠源

袁氏籍隸河南, 此次被點名去安徽幫辦軍務, 完全是“人望所推”。 甲三南下不久, 太平軍開始北伐、西征, 兵臨廬州時, 守城的是清軍老將江忠源。 江忠源是湖南人, 金田起義那年隨賽尚阿赴廣西戡亂, 當時還沒有湘軍, 他募集五百湘勇號稱楚軍, 駐守桂林城外與太平軍激戰, 三戰三捷, 蓑衣渡一戰中, 南王馮雲山也死在他的炮火之下。 在朝廷眼裡, 對付太平軍, 江忠源絕對有實戰經驗。

隨後的消息讓咸豐改變了看法。 廬州失守, 江忠源投水自盡。

江忠源的死跟陝甘總督舒興阿有很大關係。 當時太平軍兵臨城下, 江忠源與三千將士久困廬州, 彈盡糧絕, 城外太平軍再次拿出“穴地攻城”的看家本領,

挖地道埋炸藥, 一炮下去, 城牆被炸開“八丈有奇”, 照這個打法, 如果沒有外援, 廬州城破毫無懸念。

袁甲三

廬州城危之際, 舒興阿正在陳州剿撚。 袁甲三生在豫東, 對當地交通相當熟悉, 他向咸豐提議, 如果舒興阿走沙河水路, 從河南到安徽一帆可達,

屆時江南提督和春趕到, 統帶部分陝甘兵力, 聯合江忠源內外夾擊, 廬州一戰, 則勝券在握。

咸豐同意了, 舒興阿隨後率一支四五千人的援應部隊趕往廬州。

各路援軍趕到後, 咸豐如釋重負, 不料舒興阿與和春關係並不那麼融洽, 日夜兼程跑到這, 讓他分撥三千兵力給和春, 舒興阿心裡多少有些不平衡。 咸豐三番兩次叮囑他“萬勿耽延觀望”、“毋稍瞻徇”, 舒興阿卻一味推諉遷延, 從江被困到殉節而死, 他自始至終也沒給和春一兵一卒, 結果戰機貽誤, 城陷人亡, 他本人也落得個“勞師糜餉, 日久無功”。

袁甲三貢元匾額

江忠源死後, 袁甲三向咸豐告了一狀, 舒興阿因“擁兵坐視”而被免職。

在袁甲三的官場生涯中, 他的名氣並不源于後來的戰功, 而在於他剛直不阿一根筋的個性。 《清史稿》中記載他“以謇諤著聲”, 舉報過的官員也參差不齊, 多數不是總督就是巡撫, 隨便拎一個出來都比袁甲三官大, 這還不算狠, 最讓他名聲大噪的是彈劾載銓。

未完待續

“挑燈看歷史”的宗旨:幽默講史, 輕鬆閱讀,提供高品質的歷史原創!

輕鬆閱讀,提供高品質的歷史原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