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媽媽,我從哪裡來?” 性教育從不回避孩子的問題開始

悠悠媽最近在看的德國育兒書上寫, 2歲10個月左右的寶寶會開始問“我是從哪裡來的”。 掐指一算, 豈不是還有兩個月悠悠就要問我這個問題了?!可是我還沒準備好怎麼回答啊!小時候, 我們問父母自己是從哪裡來的, 他們總是玩笑著回答“垃圾堆裡撿的...” 小小的我雖然半信半疑, 可是隱約中也能感到這貌似是個禁忌話題, 父母在隱藏著什麼秘密不想讓我知道。

在悠悠還未出生前, 我也曾想過給她編織一個童話故事來回答這個問題, 繞過“性”的話題, 讓她在兒時沉浸在美好的想像之中, 就像大人告訴孩子“聖誕老人在平安夜坐著麋鹿拉的雪橇給每個孩子送禮物”的故事一樣。

不過在我把這個想法告訴悠悠她爸後, 得到的回饋竟然是“Don't bullshit our child!” (別對孩子胡編亂造!) 呃, 備感受挫的我這段時間專門去查閱了德國政府發的兒童性教育書籍, 也大量閱覽了國外專業育兒網站上給出的建議。

確實, 和悠悠爸爸的態度類似, 德國專業機構的建議是:用適合兒童的語言盡可能貼近事實的來回答這個問題, 不需要編得天花亂墜。 孩子問什麼就答什麼, 如果孩子對答案滿足了, 家長就可停止。 千萬不要一次性給出所有資訊, 孩子沒問的部分, 就不用急著告訴TA。 隨著年齡的增長, 孩子自然會提更多後續問題, 到時再逐漸增加答案的信息量。

“我從哪裡來?”

當孩子只有兩三歲, 第一次提“我是從哪裡來的?”這個問題時, 父母們完全不用緊張, 因為通常“你是從媽媽肚子裡來的”這樣一個簡短答案就能讓兩歲孩子滿足了。

隨著孩子自我意識的不斷增強, 他們又會主動詢問細節, 我們可以告訴TA“你是在媽媽肚子裡被創造出來的,

在那裡你慢慢長啊長, 越長越大, 40周之後, 你就出生啦。 ”

如果孩子對這個答案還有疑惑, 繼續問 “那我是怎麼被創造出來的?” 我們可以接著補充:“爸爸提供了一顆種子, 和媽媽子宮裡的卵子(還記得你平時吃的雞蛋嗎?)相結合, 你就被創造出來啦!”

當然, 等孩子再長大一些, 肯定會繼續追問:“那我是怎麼進到媽媽肚子裡的呢?” 或者 “爸爸的種子是怎麼進到媽媽肚子裡的呢?”

不同年齡的孩子, 對應的答案不同:

2-3歲

“爸爸媽媽因為相愛走到了一起, 我們很相愛, 希望有一個孩子, 所以就有了你。 ”

3-5歲

“爸爸媽媽很愛彼此, 我們在獨處時, 會用一種特殊的擁抱方式來表達對彼此的愛, 於是就有了你。 ”

5-6歲

直接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是通過做愛來創造寶寶的——we had sex。

如果孩子不繼續追問, 就不多做解釋, 如果孩子問什麼是“做愛sex”, 可以回答“當愛情發展到一定程度, 兩個相愛的成年人想要進行更親密的接觸, 會在獨處的時候通過做愛來表達愛意, 他們的身體靠得很近很近, 親密的擁抱、親吻、愛撫彼此的肌膚, 這是一種非常美好的體驗。 有時候也會創造出寶寶。 ” 大部分學齡前孩子聽到此處會表示滿足, 不再繼續追問。

當“終極”問題來臨時

可是, 遇到愛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孩子怎麼辦?或者孩子年齡大了想知道更多:“為什麼做愛就能創造寶寶?爸爸的種子到底是怎麼進到媽媽子宮裡的?”遇到這些問題, 全世界沒有哪個國家的父母不感到尷尬。

父母在孩子面前談“性”, 總覺得難以啟齒, 怕孩子還太小, 會不會知道得太多了?其實在孩子眼裡, 這個問題和他們問的其他問題並沒有多少不同, 都是受到求知欲望的驅動。 大人的態度將決定孩子對這個話題的看法。

德國專家的建議是, 當孩子不再滿足于前面的所有回答, 問出這個“終極”問題時,也是時候告訴孩子事實了,5歲以上的孩子不需要回避。任何躲躲閃閃的做法,比如反問孩子“你為什麼偏偏想知道這個?”或者說“現在不是談論這個的時候,先吃飯”或“你現在還小,長大再說” ,都會讓孩子感到這個問題在父母面前是禁忌,甚至連思考這個問題都是尷尬的、邪惡的。這不僅讓孩子對這個問題背後隱藏的“性”產生錯誤的觀念,也容易導致孩子以後都不再與父母談論與性有關的話題。

然而,我們作為過來人都知道,孩子不與父母談性,並不代表他們不與別人談啊!現在資訊這麼發達,幼稚園和學校同學,年長的手足或親戚,電視手機iPad等等,都是孩子獲取資訊的管道,就算我們不告訴孩子,他們也會從別人口中得到答案。不要覺得孩子還小,很單純,其實孩子知道的遠比我們以為的多!尤其是孩子上學後與小夥伴有了交流。如果我們一再回避這個問題,一旦孩子從父母以外的途徑得知這個令他們震驚的答案時,他們將很難再與父母開啟這方面的交談。父母與孩子有關性知識的交流通道關閉後,等到以後我們想和孩子談性知識,他們都不願和我們談了。

德國有調查資料顯示,有一半的德國孩子在6-7歲甚至更早就知道了答案,8-10歲的德國孩子基本都已經知道了。但是這些孩子中只有一半的人願意與父母談論性話題,另外一半更願意與小夥伴或兄弟姐妹談論,原因是和父母談太尷尬(說明他們是從父母以外的途徑得知答案的)。我想這與家庭氣氛和家庭性教育開展程度不無關係。中國國情固然不一樣,家長們可適當調整,但也不要太晚哦,既然孩子問出了終極問題,終究是要面對的。

如何告訴孩子真相?

為了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性觀”,鼓勵孩子與父母談論性知識,最可控最保險的做法,就是讓孩子從父母口中最先得到答案。

聽到這個問題時,我們可以首先肯定孩子的提問:“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我很高興你能提出來,說明你很善於思考。” 然後放鬆淡定地告訴孩子:“當爸爸媽媽做愛時,我們會擁抱和親吻,爸爸會小心地把他的陰莖放進媽媽的陰道裡,這樣爸爸陰莖裡的種子(或精子)就能進入媽媽的身體,與卵子結合,而你也在那一刻被創造了出來。那是爸爸和媽媽一生中最美妙最幸福的時刻之一。” 說的時候感情要充沛真摯,將重點放在最後一句孩子被創造出來讓父母感覺很美好上,而不是具體的繁殖機理...說完後,再鼓勵孩子一句:“你還有任何問題的話,都可以隨時問我哦。” 以此向孩子示意,TA與父母的交流通道永遠是敞開的,父母願意與孩子談論任何問題,性話題在家不是禁忌,而是一個關於愛的健康話題——父母對性賦予的色彩將奠定孩子的“性觀”。

當然,不同的孩子對上述答案的反應會有所不同。這主要取決於,在此之前(0-6歲)父母是如何對孩子進行性教育的。如果父母在此前教會孩子的是愛自己的身體和身體的每一個部位,無差別對待孩子的隱私部位和其他身體部位,那麼當孩子聽到這個答案時,在父母的引導下,ta很可能會覺得這是一件很正常很美好的事,就像爸爸在牽媽媽的手一樣平常。

如果此前父母在對待孩子的性器官時總是遮遮掩掩,連名字都不敢叫,只要孩子一摸自己的性器官就呵斥禁止孩子,還告訴孩子“髒!不許摸!” 那麼孩子從父母那裡得到的資訊就是性器官是髒的,帶有罪惡的,任何觸摸都是不道德的,令人尷尬的。如此一來,等到孩子知道做愛的真相時,難免會產生噁心感,甚至感覺自己被父母騙了:你們怎麼能一邊告訴我性器官是髒的不能摸,一邊自己又幹這種事?

關於具體性器官的名稱,德國專家認為不一定要使用醫學專業術語,父母可以選擇說出來讓自己舒服不尷尬的名稱,甚至可以是自己發明的詞,然後教給孩子,當然也要讓孩子知道還有其他的名字存在。其實,男孩的性器官還好說,一般父母都會教,但女孩的性器官就很少有父母願意教了,除了文化因素外,也和語言分不開干係。中文裡沒有聽起來讓人覺得舒服的詞,一說“陰部”,感覺像在罵人,連家長自己都不淡定了,怎麼教孩子?所以,悠悠媽個人選擇了用英語單詞來代替中文,大家也可以選擇適合自家情況的名稱,但切忌用“這個、那個、下面、屁屁”來閃爍其詞,這樣做只會造成孩子對性器官的錯誤認識:人們不能說性器官的名字嗎?嚴重的可能讓孩子(尤其是女孩)對自己的性器官產生不必要的罪惡感。

孩子知道答案後會提前發生性行為嗎?

知道了答案,也不代表孩子就不單純了。對於孩子來說,我們只是在TA求知路上通過語言為TA解答了一個問題,滿足了孩子與生俱來的好奇心。知道什麼是性行為和發生性行為之間沒有必然聯繫,但是知道可以讓孩子學會更好的保護自己,愛惜自己的身體。當侵犯他們身體的行為發生時,孩子馬上能識別出正在發生的是什麼,可以立刻對性侵者說不,並且有能力向父母描述發生的性侵行為,這些都可以保護孩子避免受到進一步傷害。

作為父母,我們有責任引導孩子建立對性的健康認識,不自己教,難道要別人教自己的孩子什麼是性嗎?父母可以強調性是愛的昇華,兩個相愛的成年人進行親密身體接觸是美好的事情,但前提是有愛作為基礎,必須是雙方自願的。有了這樣的認識,孩子到了青春期就不會被荷爾蒙衝昏頭腦,或者被某某小子的花言巧語矇騙了。

總結

其實在回答這些問題時,父母的語氣、態度、眼神、表情等等非語言因素比我們說了什麼更重要。孩子都是非常敏感的,他們極其善於捕捉我們話外的情緒和感受,為了不讓孩子受到成人眼光的影響,我們可以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以平常心對待,不要覺得尷尬或表現出擔心

肯定和表揚孩子的提問

淡定放鬆地給出答案

答案直接簡短,儘量貼近事實,不要撒謊

一次只給出一點點資訊,然後等待孩子的下一次提問

孩子沒問的,就別說

回答“終極”問題時,將重點落在孩子被創造出來的那一刻父母感到多麼的幸福

將性與愛連接起來

告訴孩子以後還有任何問題都可以提出來

問出這個“終極”問題時,也是時候告訴孩子事實了,5歲以上的孩子不需要回避。任何躲躲閃閃的做法,比如反問孩子“你為什麼偏偏想知道這個?”或者說“現在不是談論這個的時候,先吃飯”或“你現在還小,長大再說” ,都會讓孩子感到這個問題在父母面前是禁忌,甚至連思考這個問題都是尷尬的、邪惡的。這不僅讓孩子對這個問題背後隱藏的“性”產生錯誤的觀念,也容易導致孩子以後都不再與父母談論與性有關的話題。

然而,我們作為過來人都知道,孩子不與父母談性,並不代表他們不與別人談啊!現在資訊這麼發達,幼稚園和學校同學,年長的手足或親戚,電視手機iPad等等,都是孩子獲取資訊的管道,就算我們不告訴孩子,他們也會從別人口中得到答案。不要覺得孩子還小,很單純,其實孩子知道的遠比我們以為的多!尤其是孩子上學後與小夥伴有了交流。如果我們一再回避這個問題,一旦孩子從父母以外的途徑得知這個令他們震驚的答案時,他們將很難再與父母開啟這方面的交談。父母與孩子有關性知識的交流通道關閉後,等到以後我們想和孩子談性知識,他們都不願和我們談了。

德國有調查資料顯示,有一半的德國孩子在6-7歲甚至更早就知道了答案,8-10歲的德國孩子基本都已經知道了。但是這些孩子中只有一半的人願意與父母談論性話題,另外一半更願意與小夥伴或兄弟姐妹談論,原因是和父母談太尷尬(說明他們是從父母以外的途徑得知答案的)。我想這與家庭氣氛和家庭性教育開展程度不無關係。中國國情固然不一樣,家長們可適當調整,但也不要太晚哦,既然孩子問出了終極問題,終究是要面對的。

如何告訴孩子真相?

為了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性觀”,鼓勵孩子與父母談論性知識,最可控最保險的做法,就是讓孩子從父母口中最先得到答案。

聽到這個問題時,我們可以首先肯定孩子的提問:“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我很高興你能提出來,說明你很善於思考。” 然後放鬆淡定地告訴孩子:“當爸爸媽媽做愛時,我們會擁抱和親吻,爸爸會小心地把他的陰莖放進媽媽的陰道裡,這樣爸爸陰莖裡的種子(或精子)就能進入媽媽的身體,與卵子結合,而你也在那一刻被創造了出來。那是爸爸和媽媽一生中最美妙最幸福的時刻之一。” 說的時候感情要充沛真摯,將重點放在最後一句孩子被創造出來讓父母感覺很美好上,而不是具體的繁殖機理...說完後,再鼓勵孩子一句:“你還有任何問題的話,都可以隨時問我哦。” 以此向孩子示意,TA與父母的交流通道永遠是敞開的,父母願意與孩子談論任何問題,性話題在家不是禁忌,而是一個關於愛的健康話題——父母對性賦予的色彩將奠定孩子的“性觀”。

當然,不同的孩子對上述答案的反應會有所不同。這主要取決於,在此之前(0-6歲)父母是如何對孩子進行性教育的。如果父母在此前教會孩子的是愛自己的身體和身體的每一個部位,無差別對待孩子的隱私部位和其他身體部位,那麼當孩子聽到這個答案時,在父母的引導下,ta很可能會覺得這是一件很正常很美好的事,就像爸爸在牽媽媽的手一樣平常。

如果此前父母在對待孩子的性器官時總是遮遮掩掩,連名字都不敢叫,只要孩子一摸自己的性器官就呵斥禁止孩子,還告訴孩子“髒!不許摸!” 那麼孩子從父母那裡得到的資訊就是性器官是髒的,帶有罪惡的,任何觸摸都是不道德的,令人尷尬的。如此一來,等到孩子知道做愛的真相時,難免會產生噁心感,甚至感覺自己被父母騙了:你們怎麼能一邊告訴我性器官是髒的不能摸,一邊自己又幹這種事?

關於具體性器官的名稱,德國專家認為不一定要使用醫學專業術語,父母可以選擇說出來讓自己舒服不尷尬的名稱,甚至可以是自己發明的詞,然後教給孩子,當然也要讓孩子知道還有其他的名字存在。其實,男孩的性器官還好說,一般父母都會教,但女孩的性器官就很少有父母願意教了,除了文化因素外,也和語言分不開干係。中文裡沒有聽起來讓人覺得舒服的詞,一說“陰部”,感覺像在罵人,連家長自己都不淡定了,怎麼教孩子?所以,悠悠媽個人選擇了用英語單詞來代替中文,大家也可以選擇適合自家情況的名稱,但切忌用“這個、那個、下面、屁屁”來閃爍其詞,這樣做只會造成孩子對性器官的錯誤認識:人們不能說性器官的名字嗎?嚴重的可能讓孩子(尤其是女孩)對自己的性器官產生不必要的罪惡感。

孩子知道答案後會提前發生性行為嗎?

知道了答案,也不代表孩子就不單純了。對於孩子來說,我們只是在TA求知路上通過語言為TA解答了一個問題,滿足了孩子與生俱來的好奇心。知道什麼是性行為和發生性行為之間沒有必然聯繫,但是知道可以讓孩子學會更好的保護自己,愛惜自己的身體。當侵犯他們身體的行為發生時,孩子馬上能識別出正在發生的是什麼,可以立刻對性侵者說不,並且有能力向父母描述發生的性侵行為,這些都可以保護孩子避免受到進一步傷害。

作為父母,我們有責任引導孩子建立對性的健康認識,不自己教,難道要別人教自己的孩子什麼是性嗎?父母可以強調性是愛的昇華,兩個相愛的成年人進行親密身體接觸是美好的事情,但前提是有愛作為基礎,必須是雙方自願的。有了這樣的認識,孩子到了青春期就不會被荷爾蒙衝昏頭腦,或者被某某小子的花言巧語矇騙了。

總結

其實在回答這些問題時,父母的語氣、態度、眼神、表情等等非語言因素比我們說了什麼更重要。孩子都是非常敏感的,他們極其善於捕捉我們話外的情緒和感受,為了不讓孩子受到成人眼光的影響,我們可以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以平常心對待,不要覺得尷尬或表現出擔心

肯定和表揚孩子的提問

淡定放鬆地給出答案

答案直接簡短,儘量貼近事實,不要撒謊

一次只給出一點點資訊,然後等待孩子的下一次提問

孩子沒問的,就別說

回答“終極”問題時,將重點落在孩子被創造出來的那一刻父母感到多麼的幸福

將性與愛連接起來

告訴孩子以後還有任何問題都可以提出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