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宋襄公的仁義,毛主席卻用了最狠的詞來評價(下)

齊國爭位之亂, 雖是齊公的家務, 卻也不太簡單。 這是因為齊桓公留有六個兒子, 但沒有一個是正室所生, 因此他們的地位平等。 齊桓公唯懼他死後諸子爭位, 就讓管仲出面將公子召(也稱昭)託付給宋襄公, 為太子。 但齊桓公聽不進管仲的遺言, 將已經貶斥出宮的易牙, 豎刁, 開方三人喚回, 埋下了他們禍亂齊國的隱患。 在桓公病重無法理政時, 這三個奸臣廢掉桓公所立太子召, 殺群吏, 各自擁立一位公子爭奪公位。 最後立公子無虧為君。 公子召來到宋國, 請求宋襄公出兵助他奪回君位。

襄公對風塵僕僕來投靠自己的公子召倒是很客氣, 也給予了周到的安置。 但每每公子召提到出兵助其復位, 襄公就顯得不甚積極, 乃至顧左右而言他了。 公子召是個聰明人, 看到盟叔這個表態心裡早已有數, 他馬上表示, 只要宋襄公能夠幫助他繼承公位, 自己願意獻出其父奮鬥來的盟主之位給宋襄公,

全力支持他當上這個盟主。 得到公子召這個表示, 宋襄公像打了雞血一樣來了精神, 立即向各國派出使者, 要求各國共同派兵和宋國一起護送公子召回國即位。

可惜, 宋襄公沒有齊桓公稱霸時一呼百應的派頭,

桓公在時當他是桓公的打手還高看一眼, 桓公都死了誰還正眼瞧他?最後只有三個比宋還弱小的國家——衛國, 曹國和邾國象徵性的派了幾輛兵車, 幾個老弱殘兵來與之“會盟”, 宋襄公心裡火得不行, 又, 沒辦法, 一咬牙豁出去了, 就帶著這三個小國連同自己的軍隊護送公子召返回齊國。

但老天似乎在這個時候是站在宋襄公一邊的, 此時的齊國, 早已沒了當初霸主的威風, 幾個公子為了爭權, 也在內戰中將實力消耗殆盡, 而當時齊國的貴族們對公子召被廢奪君位心懷同情, 加上搞不清宋軍的實力, 於是自己把無虧和豎刁殺掉, 趕走了易牙, 在國都臨淄迎接公子召回國, 是為齊孝公。

孝公即位後, 雖然沒有理會之前他對宋襄公的承諾, 但因為齊國在內亂中喪失了大部分的力量, 也無力再去干涉宋襄公的“爭霸”之舉了, 於是, 宋襄公自以為擁立齊君有功, 開始了他“轟轟烈烈”會盟諸侯的征途。 周襄王11年(西元前641年), 宋襄公扣押了滕宣公, 邀曹、邾兩國在曹南會盟。 後又命邾文公把鄫國國君當作祭品押到次睢之社去祭祀,

欲借此來威脅東夷臣服。 同年秋, 宋襄公又因曹國不服, 發兵包圍曹國國都。 宋襄公的一系列行為, 引發了很多小諸侯國的不安。 他們於是準備聯合大的諸侯國排斥宋襄公。 同年冬, 陳穆公出面邀諸侯重修齊桓公之好, 陳、蔡、楚、鄭等國在齊國結盟, 把宋國拋在一旁。 這樣, 就形成了以陳、楚為首的舊齊集團和以宋國為首的宋集團(宋襄公集團中只有衛國, 滑國等幾個小國)。

兩個集團形成兩年後, 宋襄公派人去楚國和齊國, 提出了會盟諸侯的倡議, 想取得兩國的支持, 當時楚國的君主是楚成王, 接到宋襄公的信後大笑不止, 怎麼也不相信世界上有這等自不量力的人。 此時,成王手下一個大夫成得臣建議楚王正可以利用這個機會進軍中原,爭奪霸主之位。楚成王大為欣喜,於是別有用心的答應與會。於是在該年春,宋、齊、楚三國的國君聚于齊國的鹿地。

宋襄公儼然以盟主自居,認為自己發起了這次會議,而他的身份也高於齊楚兩國國君,因此事先未徵求兩位國君的意見草擬了一份在宋國會合諸侯,扶周王室的通告,楚國齊國對宋襄公的做法很不滿意,但礙於國家間的顏面還是簽了字。等到大會召開時,齊孝公和魯國的國君以不來與會表示對宋襄公的蔑視,而楚成王則更是毫不客氣,在會盟時表示楚國已經稱王,宋襄公比王低一等,所以盟主理應由楚王擔任,還大大咧咧地坐在了盟主的位置上。

宋襄公眼見自己處心積慮的會盟之舉反倒為楚王做了嫁衣,勃然大怒,指著楚王的鼻子罵道“我的公爵是周天子所封,天下皆認;你的王爵是自己給自己加上的,誰承認過?有什麼資格做盟主?”楚成王也不示弱,反唇相譏道:“你說我是假的,你這個真公何必請我這個假王來會盟?”兩人越爭越凶,楚成王索性亮出了底牌,他所帶來的家僕,侍從其實都是暗藏利刃的士兵(諸侯會盟,有規定不許帶士卒兵將,楚國在這一點上違背了信譽,為後來城濮之戰埋下了伏筆),他們一擁而上拘押了宋襄公,而後率領五百兵車浩浩蕩蕩殺向宋國。

也就是宋國的大臣兵民有所防備,堅守城池,楚王滅宋的行動未能得逞,楚王於是押著宋襄公返回楚國,幾個月才在齊國和魯國的求情下將他放回(算是洗雪了當初去王號的羞辱)。宋襄公狼狽返回宋國,從此對楚國恨之入骨,尋機報復,最終因討伐楚國的附庸鄭國。引出了為後世恥笑幾千年的蠢豬仁義式的泓水之戰。此戰後,不但宋襄公本人成了國人茶餘飯後的消遣小料,連帶著整個宋國,宋人,都成了愚蠢冥頑的代名詞,派生出一系列諷刺成語(如揠苗助長、守株待兔等)。著實可歎而又可笑。

此時,成王手下一個大夫成得臣建議楚王正可以利用這個機會進軍中原,爭奪霸主之位。楚成王大為欣喜,於是別有用心的答應與會。於是在該年春,宋、齊、楚三國的國君聚于齊國的鹿地。

宋襄公儼然以盟主自居,認為自己發起了這次會議,而他的身份也高於齊楚兩國國君,因此事先未徵求兩位國君的意見草擬了一份在宋國會合諸侯,扶周王室的通告,楚國齊國對宋襄公的做法很不滿意,但礙於國家間的顏面還是簽了字。等到大會召開時,齊孝公和魯國的國君以不來與會表示對宋襄公的蔑視,而楚成王則更是毫不客氣,在會盟時表示楚國已經稱王,宋襄公比王低一等,所以盟主理應由楚王擔任,還大大咧咧地坐在了盟主的位置上。

宋襄公眼見自己處心積慮的會盟之舉反倒為楚王做了嫁衣,勃然大怒,指著楚王的鼻子罵道“我的公爵是周天子所封,天下皆認;你的王爵是自己給自己加上的,誰承認過?有什麼資格做盟主?”楚成王也不示弱,反唇相譏道:“你說我是假的,你這個真公何必請我這個假王來會盟?”兩人越爭越凶,楚成王索性亮出了底牌,他所帶來的家僕,侍從其實都是暗藏利刃的士兵(諸侯會盟,有規定不許帶士卒兵將,楚國在這一點上違背了信譽,為後來城濮之戰埋下了伏筆),他們一擁而上拘押了宋襄公,而後率領五百兵車浩浩蕩蕩殺向宋國。

也就是宋國的大臣兵民有所防備,堅守城池,楚王滅宋的行動未能得逞,楚王於是押著宋襄公返回楚國,幾個月才在齊國和魯國的求情下將他放回(算是洗雪了當初去王號的羞辱)。宋襄公狼狽返回宋國,從此對楚國恨之入骨,尋機報復,最終因討伐楚國的附庸鄭國。引出了為後世恥笑幾千年的蠢豬仁義式的泓水之戰。此戰後,不但宋襄公本人成了國人茶餘飯後的消遣小料,連帶著整個宋國,宋人,都成了愚蠢冥頑的代名詞,派生出一系列諷刺成語(如揠苗助長、守株待兔等)。著實可歎而又可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