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什麼說《金剛:骷髏島》背叛了約瑟夫·康拉德的遺產?

在漫長的歲月裡, 當艾略特、格林和威爾斯們, 或多或少地“借用”甚至“盜取”經典文本時, 反思的血脈從來沒有中斷。 而到了最新的“金剛”故事裡,

經典終於被簡單粗暴地撕碎了拼貼, 康拉德最痛恨的“為了獵奇的奇聞”, 無可救藥地上演了。

“四月是最殘忍的月份, 死去的土地哺育著丁香, 混合著記憶和欲望……”每到四月, 《荒原》成了應景的詩。 其實詩人艾略特製造的“神話”, 何止《荒原》。

1925年, 《荒原》出版三年後, 艾略特寫了一首《空心人》, 這首詩的引子裡有一句“柯茲先生——他死了。 ”它來自康拉德的小說《黑暗之心》, 男主角馬婁沿河而上, 在非洲的密林深處找到病重的柯茲, 馬婁聆聽柯茲的癡人說夢, 見證了他的死亡, 在小說的尾聲, 一個小男孩跑出來大聲宣佈:“柯茲先生——他死了。 ”艾略特原封不動地挪用了康拉德。 柯茲成了一個清晰的隱喻:一個歐洲人毀於荒涼之地。 艾略特認為,

一戰之後被苦難掏空的人們, 和那個在蠻荒部落裡念叨著“恐怖啊, 恐怖”的柯茲, 是一回事。

▲《黑暗之心》 康拉德/著

自此以後, 《黑暗之心》一步步被推上英語文學的神壇。 早在1899年, 《黑暗之心》分三次在文學雜誌上連載時, 並沒有引起太多注意。 康拉德也沒有想到,

他的3萬字的小長篇將深刻地影響英語小說寫作的“現代性”進程, 柯茲詭異瘋狂的一生和他臨死的懺悔, 被後來人不斷地闡釋演繹。 那條流向黑暗之心的大河, 從20世紀奔流到21世紀, 直到“柯茲”和“康拉德”都變成符號般的文化碎片, 被拙劣地挪用到《金剛:骷髏島》這樣的商業電影裡, 當然這是後話。

《黑暗之心》的故事部分地來自康拉德本人在剛果的見聞, 他曾在給朋友的信裡寫到, 當他們行船經過被白人佔據的林區, “恐怖啊, 恐怖”是他內心的聲音。 他不希望他的小說被當成“奇聞”, 在給出版人的信裡他寫道:“我想描寫的, 是一個人對另一個生命的探究。 ”

馬婁進入熱帶叢林, 和康拉德進入英語寫作的世界, 都是為了“尋找”。

哈樂德·布魯姆在《西方正典》裡提到, 《黑暗之心》是英語文學中被分析最多的作品, 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個文本太曖昧了。 康拉德的“英語”是特別的, 他是一個波蘭人, 學的第一門外語是法語, 直到20歲上遠洋輪做海員, 他才接觸到“第二外語”英語。 面對《黑暗之心》, 我們在文字間可以感受到作者和一種他尚且沒完全掌握的語言在斡旋, 於是行文裡有某種簡單卻又模糊的奇異氣質, 小說從形式到內容都是不太確定的, 馬婁不知道在河流上游等待他的是什麼, 我們和馬婁都不知道柯茲經歷了怎樣的“恐怖”, 隨著馬婁回到歐洲, 編造了他在剛果的經歷和柯茲的一切, “黑暗之心”隱匿到徹底的黑暗處。 就這樣, 退役海員轉行寫手的康拉德,
無意識地和古典寫作劃清了界限:一切堅固的都煙消雲散了。

這個“二手英語”的文本, 在之後的幾十年裡, 成了英國作家們繞不開的“母本”。 自艾略特以後, 喬治·奧威爾、威廉·戈爾丁和格雷厄姆·格林這些人最重要的作品, 迂回著總能追溯到“黑暗之心”。 《1984》可以看作奧威爾把柯茲的寓言放置到更普遍的政治層面。 戈爾丁的《蠅王》盛名在外, 而作家本人認為他最重要的小說是《繼承者》——又一個春天來臨, 尼安德特人卻再也不能回到棲息地, 一群崛起的智人趕盡殺絕地把“低等人”滅絕了, 文明進步不能說的秘密是血雨腥風的殺伐, 當談論“繼承”時, 罪惡是不被談論的。 格林把《一個自行發完病毒的病例》背景安排在《黑暗之心》的發生地剛果, 試圖在地理上靠近他的精神偶像,這個故事是格林的自況和自喻,寫了那麼多有趣的間諜故事的他,名滿天下,其實內心厭世,虛無,卻又不甘心在道德鬥爭的惡戰中繳械投降,絕望的歐洲人終究要到“別處”去尋找一點微不足道的救贖。柯茲雲山霧罩的半生和他語焉不詳的遺言“恐怖”,成了一個被不斷演繹的元命題,馬婁對柯茲的“尋找”,牽扯出整個20世紀西方世界最無解的題目。

▲約瑟夫·康拉德

格林實在太愛康拉德了,在他的小說和劇本裡,總能找到他欠康拉德的人情債。在《這是一個戰場》裡,一對年輕夫妻給孩子取名康拉德,這個名字來自他們曾接待過的一個水手房客。在他編劇的電影《第三個人》裡,男主角哈裡·萊姆有個狡猾的男爵朋友,名叫柯茲,但這是此地無銀的刻意撇清,因為明眼人很容易看出來,最後死在下水道裡的哈裡·萊姆,是戰後維也納廢墟裡的“柯茲”,企圖超越欲望界限的靈魂,註定毀滅了。

哈裡·萊姆是奧遜·威爾斯演出的最傳神的角色之一,這又是一個康拉德的狂熱讀者,《黑暗之心》的忠實粉絲。威爾斯恃才傲物,大半輩子不太順,到死都沒能如願把《黑暗之心》拍成電影。他初入電影行,交出的第一個劇本是改編《黑暗之心》,被製片公司否決了。於是他保留了“一個男人強迫症一般去尋找關於另一個男人的真相”這條主線,把背景換成現代美國,一個男人對現實世界失望以後,建立了他的“仙那都”,對,這就是影史留名的《公民凱恩》。後來在《上海小姐》《阿卡汀先生》《歷劫佳人》《不朽的故事》……他重要的導演作品裡,總有《黑暗之心》的片段在閃回。如果回到最初的《公民凱恩》,凱恩是柯茲的變體,而《黑暗之心》是威爾斯的“玫瑰花蕾”。

凱恩的朋友利蘭和他決裂前,曾奚落他:“你怎麼不去猴子的領地上稱王。”然後凱恩果然造了一座浮誇的熱帶宅院,在花園高地籠養一群黑猩猩,鱷魚在林木深處的水坑裡聒噪,稀奇古怪的食肉動物們出沒在矮樹叢裡,“仙那都”一目了然地複製了康拉德筆下的熱帶。威爾斯拍這個段落時,為了省錢,用了大片《金剛之子》還沒來得及拆掉的“骷髏島”佈景。這只是個誤打誤撞的巧合,讓《黑暗之心》這部反思“文明人”的小說,和“金剛”這個反思現代社會的符號,發生了交集。

近80個年頭過去了,“金剛”再次和《黑暗之心》相遇,卻成了一場事先張揚的誤會。《金剛:骷髏島》的男主角叫康拉德,有波蘭背景,男配角叫馬婁,一群人在荒蠻的骷髏島上,沿著大河穿越密林——從主線到細節,一切都指向《黑暗之心》。但是龐雜的主題和無厘頭的對抗,演變成古怪的鬧劇。尤其是,當影射“柯茲”的狂人角色被交給一個黑人演員,這就根本上亂了套。在漫長的歲月裡,當艾略特、格林和威爾斯們,或多或少地“借用”甚至“盜取”經典文本時,反思的血脈從來沒有中斷。而到了最新的“金剛”故事裡,經典終於被簡單粗暴地撕碎了拼貼,康拉德最痛恨的“為了獵奇的奇聞”,無可救藥地上演了。

試圖在地理上靠近他的精神偶像,這個故事是格林的自況和自喻,寫了那麼多有趣的間諜故事的他,名滿天下,其實內心厭世,虛無,卻又不甘心在道德鬥爭的惡戰中繳械投降,絕望的歐洲人終究要到“別處”去尋找一點微不足道的救贖。柯茲雲山霧罩的半生和他語焉不詳的遺言“恐怖”,成了一個被不斷演繹的元命題,馬婁對柯茲的“尋找”,牽扯出整個20世紀西方世界最無解的題目。

▲約瑟夫·康拉德

格林實在太愛康拉德了,在他的小說和劇本裡,總能找到他欠康拉德的人情債。在《這是一個戰場》裡,一對年輕夫妻給孩子取名康拉德,這個名字來自他們曾接待過的一個水手房客。在他編劇的電影《第三個人》裡,男主角哈裡·萊姆有個狡猾的男爵朋友,名叫柯茲,但這是此地無銀的刻意撇清,因為明眼人很容易看出來,最後死在下水道裡的哈裡·萊姆,是戰後維也納廢墟裡的“柯茲”,企圖超越欲望界限的靈魂,註定毀滅了。

哈裡·萊姆是奧遜·威爾斯演出的最傳神的角色之一,這又是一個康拉德的狂熱讀者,《黑暗之心》的忠實粉絲。威爾斯恃才傲物,大半輩子不太順,到死都沒能如願把《黑暗之心》拍成電影。他初入電影行,交出的第一個劇本是改編《黑暗之心》,被製片公司否決了。於是他保留了“一個男人強迫症一般去尋找關於另一個男人的真相”這條主線,把背景換成現代美國,一個男人對現實世界失望以後,建立了他的“仙那都”,對,這就是影史留名的《公民凱恩》。後來在《上海小姐》《阿卡汀先生》《歷劫佳人》《不朽的故事》……他重要的導演作品裡,總有《黑暗之心》的片段在閃回。如果回到最初的《公民凱恩》,凱恩是柯茲的變體,而《黑暗之心》是威爾斯的“玫瑰花蕾”。

凱恩的朋友利蘭和他決裂前,曾奚落他:“你怎麼不去猴子的領地上稱王。”然後凱恩果然造了一座浮誇的熱帶宅院,在花園高地籠養一群黑猩猩,鱷魚在林木深處的水坑裡聒噪,稀奇古怪的食肉動物們出沒在矮樹叢裡,“仙那都”一目了然地複製了康拉德筆下的熱帶。威爾斯拍這個段落時,為了省錢,用了大片《金剛之子》還沒來得及拆掉的“骷髏島”佈景。這只是個誤打誤撞的巧合,讓《黑暗之心》這部反思“文明人”的小說,和“金剛”這個反思現代社會的符號,發生了交集。

近80個年頭過去了,“金剛”再次和《黑暗之心》相遇,卻成了一場事先張揚的誤會。《金剛:骷髏島》的男主角叫康拉德,有波蘭背景,男配角叫馬婁,一群人在荒蠻的骷髏島上,沿著大河穿越密林——從主線到細節,一切都指向《黑暗之心》。但是龐雜的主題和無厘頭的對抗,演變成古怪的鬧劇。尤其是,當影射“柯茲”的狂人角色被交給一個黑人演員,這就根本上亂了套。在漫長的歲月裡,當艾略特、格林和威爾斯們,或多或少地“借用”甚至“盜取”經典文本時,反思的血脈從來沒有中斷。而到了最新的“金剛”故事裡,經典終於被簡單粗暴地撕碎了拼貼,康拉德最痛恨的“為了獵奇的奇聞”,無可救藥地上演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