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孫權掌握了東吳的政權:為何稱王而不稱帝?

西元200年, 孫權掌握了東吳的政權。 而劉備還和小弟一樣投奔袁紹, 曹操正和袁紹進行白馬之戰, 鹿死誰手還不知道。 孫權雖有權但直到西元229年才稱帝, 但這時曹丕和劉備都已去世, 那為什麼孫權要到這時才稱帝呢?

網路配圖

小編來解讀孫權不稱帝的3個原因:

第一、實力不夠

東吳, 顧名思義, 孫權的吳國就是在江東, 其底盤包括蘇杭, 揚州等江南大城市, 經濟一定很發達吧!其實則不然, 此一時彼一時, 當時的江南並非如今的國際大都市, 也不是宋代范成大筆下那個“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風水寶地, 三國時期的江南, 乃是蠻荒之地, 即便是東吳所有人口加起來, 也比不上曹操魏國的一半。 所以孫權一直都在養精蓄銳, 準備厚積薄發。

網路配圖

第二、大形勢所迫

正所謂“一山不容二虎”, 在曹丕和劉備都稱帝后, 兩國的戰事愈加頻繁, 可謂是水火不容。 如果此時孫權再稱帝, 必然是三敗俱傷, 誰也饒不了誰, 而孫權的東吳又是其中最薄弱的國家, 必將最先被曹操和劉備聯合夾擊。

網路配圖

曹操為什麼能稱帝?因為人家勢力大功績高啊!劉備為什麼能稱帝?因為人家是劉氏子孫啊, 雖不能考證, 但單是一個劉字, 就能讓劉備名正言順的稱帝。 孫權為什麼不敢?因為東吳政權出自袁術, 袁術是誰?為皇帝啊!說白了東吳就是個偽政權, 沒人認可, 不得人心。 再加上東吳並不在中原, 根本沒人認可吳國, 這也是孫權遲遲不肯稱帝的重要原因。

直到孫權實力強大後,

一舉佔領江東和荊州, 孫權才敢“占山為皇”做一方君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