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宋襄公扯仁義做虎皮,掩蓋蠢笨的野心,終究不識時務,笑柄傳千古

文/半禾

宋襄公, 是一位頗受爭議的人物。 稱頌者, 說其是堂吉訶德式的貴族, 為信念而搏鬥;貶低者, 將其看成茶餘飯後的笑資, 足以噴飯。

仁義大旗

宋國是小國, 齊桓公死後, 宋襄公蠢蠢欲動, 有稱霸之心。 宋國儘管在襄公執政期間, 國力有所增強, 也幹了幾件有影響力的事件, 終究還是一隻牛, 無法和大象爭高低。

西元前639年, 宋襄公自詡威望高, 發出一份公告, 邀請各諸侯國秋天在宋國的盂(今河南省睢縣西北)會盟。 宋襄公還同國君們拉鉤上吊, 約定不帶兵馬。

宋襄公

到了會盟時期, 宋襄公哥哥公子目夷說, 我們帶上軍隊做好埋伏, 以防萬一, 楚國不太講信用。 宋襄公說不管他們, 我們要講信用。 你們也不用去, 我一人就行。

座談會上, 大家其樂融融, 噓寒問暖, 談得挺熱乎。 當話題轉到誰當霸主上來, 宋襄公和楚成王爭執不下。 理說不通, 那就幹仗吧。 沒等宋襄公擼袖子挽褲腿呢, 楚成王一聲令下, 早已埋伏好的楚軍沖上來, 將宋襄公逮小雞似地抓了起來。

後經諸侯調解, 宋襄公被放回了國。 他回國後, 腦子越發糊塗, 當霸主的心思沒減, 還尋思著動用武力。 宋襄公先拿鄭國開刀。 鄭國跟著楚國後面當小弟, 向大哥求助。 楚國立馬出兵。

楚國是南方各國的統率, 和中原諸侯沒有血緣關係, 一門心思要北上, 總找不到合適的理由。 以前, 懾于齊桓公霸主的威力, 如今齊國剛暴發過內亂, 中原一時缺失了主心骨。

楚軍沒有正面來救鄭, 反而直奔宋國都城商丘。

宋軍撤軍保老窩。 楚軍並沒有因鄭國解了圍而退軍, 繼續向宋國挺進。 宋軍在邊界泓水北側駐軍, 抵擋楚軍。

楚軍到達泓水南岸時, 開始渡河。 當時, 宋國和楚國兵力懸殊較大, 面對面的幹仗, 宋軍就是拿雞蛋碰石頭。 宋國大司馬公孫固支招說, 趁著楚軍正在渡河,

我們搶佔有利時機, 攻其不備。 宋襄公訓斥道:我們是仁義之師, 怎能乘人之危呢?

等到楚軍全部過河, 隊伍還沒有整頓好時, 公孫固實在憋不住, 再次建議說:這是最後的進攻機會了, 錯過了, 我們就等著吃敗仗吧!宋襄公指著繡有“仁義”二字的大旗說:仁義在我們這邊, 誰也打不敗仁義。 仁義必勝!

宋軍就這樣眼睜睜地看著楚軍擺好陣勢, 才發起了進攻。 傻子都能看明白, 宋軍打楚軍, 是羊入虎口, 唯獨宋襄公相信, 憑著自己滿腔的“仁義”, 收拾狡詐的楚軍不在話下。

結果不言自明, 宋軍敗得一塌糊塗, 宋襄公差點獻身疆場, 在眾將全力掩護下, 大腿上還是中了一箭。

吃了敗仗,受了重傷,宋襄公還嘴硬,大講特講仁義之道,什麼打仗不要打受傷的人,不抓頭髮花白的敵人,不趁火打劫,如此等等。從仁愛的角度,宋襄公的話沒錯,只是他太蠢,致死也沒弄明白:沒有強硬的軍事做後盾,仁義都是一句廢話!

吃了敗仗,受了重傷,宋襄公還嘴硬,大講特講仁義之道,什麼打仗不要打受傷的人,不抓頭髮花白的敵人,不趁火打劫,如此等等。從仁愛的角度,宋襄公的話沒錯,只是他太蠢,致死也沒弄明白:沒有強硬的軍事做後盾,仁義都是一句廢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