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個論]楊國英專欄:“挖掘機指數”走強,對投資拉動需辯證看待

經濟人

楊國英專欄

2017年開年至今, 中國經濟復蘇的表現很可能超出了多數人的預期。 有機構調研顯示, 作為基建投資升溫的重要指標, 3月份上半段挖掘機銷量仍然延續了此前比較不錯的增長, 同比增速有望達到30%-60%。

基建等固定資產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是屢被驗證的, 而在公路、橋樑、建築等工程建設中, 約60%的土方量是用挖掘機械完成的, 因此, 所謂的“挖掘機指數”, 確實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經濟的升溫趨勢。 事實上, 不僅是挖掘機, 重卡等機械設備近期的銷售旺盛也反映了這一趨勢。

具體而言,

挖掘機指數持續走強, 是多重週期性因素疊加的結果。 一方面, 挖掘機等機械設備的壽命大致在6到10年, 我國的機械設備重度使用的情況又比較普遍, 在數年的投資低迷之後, 此前一批在基建工程“大年”購置的老舊的機械設備正在進入換新週期。 另一方面, 繼4萬億的刺激之後, 2017年進入又一輪財政發力週期, 這一週期又疊加了地方政府的換屆週期, 而以往的經驗證明, 新一屆政府的投資拉動熱情在換屆後的初期會有集中體現。

基建發力有著充分的資料支撐。 我國2016年第四季度基建投資僅增長11%, 為四年來最低增速, 而2017年1-2月基建投資大幅回升, 同比增長21%。 目前, 一些省份相繼公佈了2017年重大專案投資計畫, 規模少則千億、多則萬億,

而基建是絕對的重頭戲, 新疆、遼寧、安徽、廣西與貴州等基建相對薄弱的省份, 2017年的固定資產投資目標高於2016年, 新疆和遼寧的目標更是分別高於2016年實際投資增速的57.7%與76.1%。

基建之外, 自去年以來, 樓市的景氣度的持續回升, 也令房地產商的拿地信心和開發熱情空前高漲, 2017年1-2月, 房地產新開工增速10.4%、投資增速8.9%, 一改2015年之前的低迷態勢。 地產投資一方面直接拉動經濟, 一方面也給了地方政府加碼基建投資的底氣。

在我看來, 當下對投資拉動過多的批評是不必要的。 投資拉動的缺陷固然無法回避, 但其合理性乃至可行性也需要正視。 首先, 中國經濟此輪下行, 是經濟結構問題疊加外部因素的結果, 由全球經濟低迷、外部需求不足導致的問題既然無法解決,

短期內就必然需要內部的投資拉動來對沖。 事實上, 不僅是中國, 以往慎言投資拉動的美國, 也在特朗普的主導下加碼基建投資, 這實際上是一種必然。

其次, 此輪投資拉動強調利用PPP模式帶動民間投資, 減輕政府的財政壓力, 並非不具有可行性。 資料顯示, 1至2月份, 我國民間固定資產投資24977億元, 同比名義增長6 .7%, 增速比去年全年提高了3.5個百分點。 民間投資的升溫, 除了市場因素, 一部分是PPP帶動的效果, 一部分是政府利用投資拉動“穩經濟”產生的間接溢出效應, 其中也包括對民間投資信心的提振。 儘管PPP模式有自身的局限性, 但畢竟可以提升民間資本的參與度, 在一定程度上對沖持續進行基建投資帶來的邊際效益遞減的問題。

此外, 還應看到, 我國的投資過剩只是結構性過剩, 而非絕對過剩, 在多年的高投入之後, 目前基礎設施薄弱的狀況仍然存在, 經濟由粗放發展轉向精細化, 更帶來了新的投資機會。 我們現在談消費升級, 實際上也對應著投資升級的問題, 投資升級不僅包括製造業投資、民間投資, 也應該包括政府主導、參與的投資, 其中包括霧霾治理、水治理、城市管網升級、產業園區的配套升級, 這些項目潛在或間接的經濟回報率並不差, 政府即便做不好, 也完全可以通過PPP模式引入追求長期回報的民間資本和技術。

總體而言, 儘管政府主導的投資拉動模式面臨著邊際效益遞減的問題,

但短期內卻是對沖全球經濟環境惡化的必然選擇, 其中也確實存在著結構性的機會。 瞭解這一點, 才能客觀看待“挖掘機指數”的走強。

(作者系中國金融智庫研究員)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