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正文

臨汾之聲|參軍這些年我長大了,但父母好像也老了


◆ ◆ ◆ ◆ ◆

記得這幾年春晚, 有3首歌很火, 紅遍大江南北, 一首是王錚亮的《時間都去哪了》, 一首是莫文蔚的《當你老了》, 一首是佟鐵鑫和楊洋的《父子》。

為什麼親情總能引起人們的共鳴, 因為在充滿壓力的緊張工作中, 我們彷徨過、焦慮過, 也許只有面對父母、面對家人, 我們才會卸下包袱、摘掉面具, 輕鬆而又安靜, 這種溫馨的感覺讓我想到了一個詞, 叫做歲月靜好。

一個殘酷的事實, 我們與父母的距離漸行漸遠。

在散文詩《目送》中有這麼一句話, 和大家分享一下, “所謂的父女母子一場, 只不過意味著, 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中漸行漸遠……”

光陰似箭, 不知不覺, 我們都已長大成人, 而我們的父親母親, 卻正在慢慢變老。 我們知道, 人都會有變老的那一天。

只是, 他來的如此之快, 讓我們應接不暇、難以接受。 光陰帶走了父親母親年輕容顏, 青絲換成了白髮, 步履逐漸蹣跚。

當兵前的那晚上, 不知道大家是怎麼過來的, 我很清楚的記得, 火車開動的那一刻, 父親在強忍著淚水, 我想大部分的同志都和我一樣, 我們都不會忘記那天, 因為那是我們第一次看見父親掉眼淚, 筷子兄弟的一首歌《父親》寫的特別好,

“一生要強的爸爸, 此刻你卻變老啦。 ”

《環球雜誌》曾經做過這樣一個調查, 一對中國夫婦撫養一個孩子到成人, 平均花費49萬元, 以2015年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來衡量, 夫妻倆把孩子養大要不吃不喝12年, 同志們, 這是城鎮啊, 要是農村呢, 可能會更多。

父母何時向我們提過要求, 所以這筆賬, 是我們一生都償還不了的感情債。 我們欠父母的, 太多了。

一些不孝的行為, 我們正在用冷漠折磨著自己的父母。

我想問一下各位讀者, 父母的生日你還記不記得, 父母從何時開始增添了白髮, 距離上一次給父母打電話有多久了, 你還在碌碌無為、一事無成讓父母擔心嗎?

我們就是對父母索取的太多了, 認為什麼都是應該的, 什麼都是理所當然。 我一個朋友曾經講過發生在他身上的故事:一次他因一件小事和母親吵了一架, 一氣之下離家出走。

夜深了, 他走在街上, 又冷又餓, 最後來到了一個賣餛飩的小攤邊。 賣餛飩的大娘得知他離家出走後給他煮了一碗餛飩, 他當時感動得熱淚盈眶。

大娘對他說:“小夥子, 我只是煮了一碗餛飩給你吃, 你就感動成這樣, 而你父母卻養育了你十幾年, 你咋沒有一絲絲的感動呢?”很多時候, 我們是不是也對別人的恩惠都銘記在心、感激不盡, 卻對自己父母的恩情視而不見呢?

你可以去揮霍青春, 肆意踐踏生命, 那父母呢?和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故事。 2008年汶川地震, 有這樣一位年輕的母親, 面對坍塌的房屋, 她雙膝跪地, 身體前傾, 雙手撐地, 用自己的身軀為懷中的嬰兒撐起了重生的空間。

在生命的最後一刻, 她用手機給孩子留下了這樣的短信:“親愛的孩子, 如果你能活著, 一定要記住媽媽愛你。 ”

她用自己的生命寫下了母愛的誓言。 面對這些, 我們是否對生命的意義應該產生一絲絲感動呢?

拿出一些實際行動,真誠為父母做點什麼。

在部隊工作多年,我們的心理也越發的成熟。回想起我們的一些所作所為,深感內疚。就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以前欠父母的,就讓我們去一一報答。

父母需要我們的回報少之又少,很容易辦到。我們在父母生日時是不是應該發一條問候的短信,打一個祝福的電話?每月的津貼工資一發到手,我們是不是應該少吃桶速食麵,少喝點飲料,攢點錢寄給他們?

探親回家的時候,我們是不是應該少些應酬,少玩會電腦,多陪陪父母嘮嘮嗑呢?

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足以溫暖父母的心田。天下所有的父母最大的希望就是想著讓自己的兒女能夠出人頭地,有所成就,有所出息。

我們做兒女的,有義務更有責任去滿足父母這點小小的“虛榮心”。

有人說,世界上有兩件事決不能錯過,一件是搭乘最後一班回家的車,另一件是在父母健在時及時行孝。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人生最大的痛苦莫過於此。

爸媽已經老了,往事不能重來,你可以頹廢、可以蹉跎,可以渾渾噩噩虛度光陰,但爸媽還能等得起嗎,等到哪天父母真的不在了,你會發現,“爸媽”這個最習以為常的稱呼對你來說是那麼的奢求,能痛痛快快的喊一聲“爸媽”又是多麼的幸福,而這一切,終將離我們而去。

所以,請及時行孝,不要浮躁,回歸本性,幹一番作為,上不負天地,下不愧父母。

策劃:柯楊中旭

作者:趙東

主播:費子穎

後期:張成、林明星

拿出一些實際行動,真誠為父母做點什麼。

在部隊工作多年,我們的心理也越發的成熟。回想起我們的一些所作所為,深感內疚。就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以前欠父母的,就讓我們去一一報答。

父母需要我們的回報少之又少,很容易辦到。我們在父母生日時是不是應該發一條問候的短信,打一個祝福的電話?每月的津貼工資一發到手,我們是不是應該少吃桶速食麵,少喝點飲料,攢點錢寄給他們?

探親回家的時候,我們是不是應該少些應酬,少玩會電腦,多陪陪父母嘮嘮嗑呢?

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足以溫暖父母的心田。天下所有的父母最大的希望就是想著讓自己的兒女能夠出人頭地,有所成就,有所出息。

我們做兒女的,有義務更有責任去滿足父母這點小小的“虛榮心”。

有人說,世界上有兩件事決不能錯過,一件是搭乘最後一班回家的車,另一件是在父母健在時及時行孝。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人生最大的痛苦莫過於此。

爸媽已經老了,往事不能重來,你可以頹廢、可以蹉跎,可以渾渾噩噩虛度光陰,但爸媽還能等得起嗎,等到哪天父母真的不在了,你會發現,“爸媽”這個最習以為常的稱呼對你來說是那麼的奢求,能痛痛快快的喊一聲“爸媽”又是多麼的幸福,而這一切,終將離我們而去。

所以,請及時行孝,不要浮躁,回歸本性,幹一番作為,上不負天地,下不愧父母。

策劃:柯楊中旭

作者:趙東

主播:費子穎

後期:張成、林明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